【題目】現(xiàn)有兩個純合的玉米品種:紫?共『忘S粒不抗病品種。已知玉米的黃粒對紫粒為顯性,抗病對不抗病為顯性。請回答下列有關育種的問題。
(1)在育種實踐中,將純種的紫粒抗病花粉授予去雄的純種黃粒不抗病的柱頭上,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從而獲取黃粒抗病優(yōu)良品種。上述育種方法屬于__________,所依據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需要滿足3個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情況下,在F2代中,具有黃?共(yōu)良性狀的個體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__;而在這些個體中,“良種”的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確定控制上述這兩對性狀的基因是否滿足上述3個條件,可用測交實驗來進行檢驗。請簡要寫出該測交實驗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雜交育種 基因重組 紫粒與黃粒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離定律;抗病與不抗病這對相對性狀受另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離定律;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9/16 1/9 將純合紫粒抗病與黃粒不抗病植株雜交,產生F1,讓F1與紫粒不抗病雜交
【解析】試題分析:梳理雜交育種的原理、過程等相關基礎知識,形成清晰的知識網絡。據此依題意“將純種的紫?共』ǚ凼谟枞バ鄣募兎N黃粒不抗病的柱頭上,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從而獲取黃粒抗病優(yōu)良品種”準確定位所采用的育種方法,進而圍繞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知識進行相關問題的解答。
(1) 將純種的紫粒抗病花粉授予去雄的純種黃粒不抗病的柱頭上,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從而獲取黃粒抗病優(yōu)良品種。上述育種方法的實質是將兩個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通過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經過選擇和培育,從而獲得新品種,因此屬于雜交育種,所依據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利用雜交育種獲得新品種,需要滿足3的個條件是:紫粒與黃粒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離定律;抗病與不抗病這對相對性狀受另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離定律;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2)已知玉米的黃粒對紫粒為顯性,抗病對不抗病為顯性。若用A和a、B和b分別表示控制玉米籽粒的顏色和是否抗病的相關基因,則親本純種的紫?共『图兎N黃粒不抗病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F(xiàn)1的基因型為AaBb。在F1自交得到的F2代中,具有黃粒抗病優(yōu)良性狀的個體所占比例為3/4A_×3/4B_=9/16,而在這些個體中,“良種”即純種的黃粒抗病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4AA×1/4BB)÷9/16=1/9。
(3) 測交是讓雜合子與隱性純合子交配,因此用測交實驗來進行檢驗控制上述這兩對性狀的基因是否滿足上述3個條件,其實驗的過程為:將純合紫?共∨c黃粒不抗病植株雜交,產生F1(雙雜合子),讓F1與紫粒不抗。p隱性純合子)雜交。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哪種措施不利于溫室大棚內栽培的反季蔬菜的生長 ( )
A. 增加室內CO2濃度 B. 增大室內晝夜溫差
C. 增加光照強度 D. 采用綠色玻璃蓋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很多實驗中必須先制作玻片標本,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下面的實驗步驟錯誤的是( )
A. 脂肪鑒定:切取花生子葉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觀察
B. 觀察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制作涂片:取載玻片→滴一滴清水→刮取口腔上皮→在載玻片液滴中涂片→烘干玻片
C. 質壁分離觀察:撕取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制片→觀察→滴加蔗糖溶液觀察
D. 葉綠體觀察:取黑藻小葉→制片→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茶樹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為探究外源油菜素內酯(EBR)對茶樹光合作用的調節(jié)機制,科研人員將適宜濃度的EBR溶液噴施于龍井43(A)、清明早(B)、香菇寮白毫(C)三種茶樹的葉片上,同時設置空白對照組。處理24h后測定茶樹葉片的凈光合速率(Pn)、RuBP羧化酶(參與C02的固定)活性以及rbcl蛋白(構成RuBP羧化酶的一種蛋白質)表達量,結果如下表,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項目/數據/分組 | 凈光合速率(Pn) (μmol.m-2.s-1) | RuBP羧化酶活性 (μmol.m-2.s-1) | rbcl蛋白表達量 (相對值) | |
龍井43(A) | 對照組 | 7 | 29 | 1 |
實驗組 | 11 | 30 | 3.4 | |
清明早(B) | 對照組 | 13 | 28 | 2.2 |
實驗組 | 15 | 35 | 2.7 | |
香菇寮白毫(C) | 對照組 | 6 | 14 | 1.8 |
實驗組 | 14 | 30 | 2 |
(1)茶樹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時,驅動光反應與暗反應進行的能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
(2)RuBP羧化酶能催化一分子C02與一分子C5結合生成兩分子C3,當光照突然減弱的開始階段,葉綠體中C5含量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__。
(3)根據實驗數據分析,外源EBR處理后A品種光合作用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從根本上講,植物激素可以通過影響___________來實現(xiàn)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減數分裂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減數分裂包括連續(xù)兩次的細胞分裂
B. 所有的生物都可以進行減數分裂
C. 減數分裂產生的成熟生殖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半
D. 減數分裂產生有性生殖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促胰液素是人們發(fā)現(xiàn)的第一種激素。以下是發(fā)現(xiàn)過程的系列經典實驗:
①稀鹽酸→上段小腸(十二指腸)腸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鹽酸→注射狗的靜脈中→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鹽酸→上段小腸腸腔(切除通向該段小腸的神經,留下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請依據上述系列實驗,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結構基礎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實驗設計中,①的作用是_________。比較①和②的實驗,說明稀鹽酸必須刺激_______________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比較①和③實驗,自變量為___________,三組實驗中因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探究除神經調節(jié)之外的調節(jié)原理,另有人提出假說:在鹽酸的作用下,小腸粘膜可能產生了一種化學物質,該物質被吸收進入血液后,隨血液循環(huán)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實驗過程是:小腸粘膜+__________+沙礫研磨→制成提取液→______________→胰腺分泌胰液。
(4)實驗成功后,他們將這種化學物質命名為促胰液素。促胰液素是由小腸分泌的含27個氨基酸的激素, 其合成場所為__________,合成時需脫去______個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甲狀腺是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腺。TSH是調節(jié)甲狀腺功能的主要激素,主要作用是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釋放,刺激甲狀腺腺細胞增生,使腺體增大。
(1)產生TSH的內分泌腺是______。
(2)在胚胎期缺碘或出生后甲狀腺功能減弱,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患兒的___________發(fā)育障礙,引起智力低下和身材矮小,稱為“呆小癥”。預防呆小癥發(fā)生,孕婦應注意補充_________;治療呆小癥,應在嬰兒出生三個月內補充________。
(3)成年人如果食物長期缺碘,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從激素調節(jié)過程看,導致大脖子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其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以CO2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在光照和黑暗條件進行光合作用實驗的結果如下表所示:
溫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 | 3.00 |
黑暗中釋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對該表數據的分析正確的是( )
A. 在連續(xù)光照的情況下,該植物在0℃條件下不能生長
B. 晝夜不停地光照,該植物生長的最適溫度為30℃
C. 每天光照與黑暗時間相等,在恒溫條件下30℃時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D. 每天光照與黑暗時間相等,在恒溫條件下30℃與5℃條件下積累的有機物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光合作用過程中,水的分解及C3形成葡萄糖所需能量分別來自
A. 光合作用產生的ATP和光能 B. 光能和光反應產生的ATP
C. 都是細胞呼吸產生的ATP D. 都是光反應產生的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