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鱒魚的眼球顏色和體表顏色分別由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F以紅眼黃體鱒魚和黑眼黑體鱒魚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正交和反交結果相同。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
(1)在鱒魚眼球顏色性狀中,隱性性狀是____。在鱒魚體表顏色性狀中,顯性性狀是____。親本中的紅眼黃體鱒魚的基因型是____。
(2)已知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理論上F2還應該出現____性狀的個體,但實際并未出現,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____的個體本應該表現出該性狀,卻表現出黑眼黑體的性狀。
(3)為驗證(2)中的推測,用親本中的紅眼黃體個體分別與F2中黑眼黑體個體雜交,統(tǒng)計每一個雜交組合的后代性狀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個雜交組合的后代____,則該推測成立。
【答案】 紅色(或紅眼) 黃色(或黃體) aaBB 紅眼黑體 aabb 全部為紅眼黃體
【解析】據圖分析,由F2中黑眼黃體:紅眼黃體:黑眼黑體=9:3:4可知,該雜交是9:3:3:1的特殊情況,說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據此可推知F1中黑眼黃體為AaBb,黑眼和黃體都為顯性,且親本都是純合子,因此親本中紅眼黃體鱒魚基因型為aaBB,黑眼黑體鱒魚基因型為AAbb,據此分析。
(1)根據題意,推知F1為AaBb,因此眼球顏色中,黑眼是顯性性狀,紅眼是隱性性狀;體表顏色性狀中,黃體為顯性性狀,黑體是隱性性狀。F2中黑眼黃體(A_B_):紅眼黃體(aaB_):黑眼黑體(A_bb,aabb)=9:3:4,故親本中紅眼黃體鱒魚基因型是aaBB。
(2)若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理論上F2中的aabb應該表現出紅眼黑色性狀,實際上表現為黑眼黑體。
(3)用親本中的紅眼黃體個體aaBB分別與F2中黑眼黑體個體(A_bb,aabb)雜交,若F2中黑眼黑體個體有aabb,則aaBB與aabb雜交的后代為aaBb,都表現為紅眼黃體。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蟲,減少農藥的使用,有人嘗試在荔枝園的株間種植矮小的山綠豆,對比研究荔枝﹣﹣山綠豆復合種植園和荔枝單一種植園中各類昆蟲所占的百分比,結果如圖:
(1)據圖分析,復合種植園中害蟲明顯減少,原因是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蟲的比例增加,通過等種間關系降低了植食性昆蟲的種群密度.
(2)因為有些昆蟲 , 所以,不能都采用樣方法來調查各類昆蟲的種群密度.
(3)在復合種植園中,荔枝、山綠豆、雜草等屬于生產者,單一種植園中腐生性昆蟲則屬于者.與單一種植園相比,復合種植園生物的種類增加,因而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更為復雜,抵抗力穩(wěn)定性更高.
(4)圖乙中方框內的內容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家鼠的遺傳實驗中,一黑色家鼠與白色家鼠雜交(家鼠的毛色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獨立遺傳),F1均為黑色。F1雌雄個體進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況為黑色∶淺黃色∶白色=9∶4∶3,則F2淺黃色個體中雜合子比例為( )
A.1/3 B.2/3 C.1/4 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我國北方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部分食物網簡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圖中所有生物構成了生物群落②圖中食物網中共有4條食物鏈③蛇處于不同營養(yǎng)級④青蛙和蜘蛛的關系不只是捕食.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醫(yī)生給低血糖休克病人靜脈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是( )
A. 供給全面營養(yǎng) B. 供給能源
C. 維持滲透壓 D. 供給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細胞學說”最初創(chuàng)立時,其主要內容中不準確的一項是( )
A. 一切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的,并由細胞及其產物構成
B. 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有機體,具有自己的生命
C. 細胞對與其他細胞共同構成的整體生命起作用
D. 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變形蟲在細胞核被移除之后仍能消化已吞噬的食物,但不能攝取食物,也不能對外界刺激發(fā)生反應,電鏡下可以觀察到退化的高爾基體等細胞器。由此可以說明
A.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B.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C.細胞核是遺傳的控制中心
D.細胞核是細胞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