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是:對小動物注射抗原,從該動物的脾臟中獲取效應B細胞,將效應B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篩選出能產生單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克隆化培養(yǎng)雜交瘤細胞(體內培養(yǎng)和體外培養(yǎng)),最后獲取單克隆抗體.誘導動物細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離心、振動)、化學法(聚乙二醇)、生物法(滅活的病毒).
解答 解:(1)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應用了細胞工程中的細胞融合、細胞培養(yǎng)等技術,選擇骨髓瘤細胞進行融合的原因是骨髓瘤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特點.
(2)動物細胞融合過程中加入的促融劑一般是PEG (聚乙二醇),若僅考慮兩個細胞的融合,則加入促溶劑后融合的細胞有3種類型.AA型、BB型、AB型,若要在體內大量培養(yǎng)雜交瘤細胞,應當將雜交瘤細胞注入小鼠的 腹腔中進行體內培養(yǎng).
(3)單克降抗體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優(yōu)點.
故答案為:
(1)細胞融合 細胞培養(yǎng) 無限增殖
(2)PEG 3 腹腔
(3)特異性強,靈敏度高
點評 本題著重考查了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意在考查考查了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難度不大.考生要能夠識記制備的過程,明確細胞融合的結果可能有三種,并且只有雜交瘤細胞具有無限增殖和產生特異性抗體的特點.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浙江湖州安吉縣上墅私立高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需氧呼吸過程的示意圖,①②③表示反應階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在①階段釋放
B.②階段所需的酶均分布于線粒體基質
C.③階段的電子傳遞需要酶的參與
D.①②階段為③階段順利進行直接供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新疆兵團農二師華山中學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在人工生態(tài)林中適當增加植物的種類,可提高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
B.生物圈內所有的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C.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禁止開發(fā)和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
D.外來物種入侵對當?shù)氐纳锒鄻有詴斐梢欢ǖ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兒子不可能患病 | B. | 兒子患病概率高于女兒 | ||
C. | 兒子與女兒患病概率相同 | D. | 女兒患病概率高于兒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物體內由N個氨基酸,M個肽鏈(其中Z個環(huán)肽)形成的蛋白質共脫去了N-M個水分子 | |
B. | 處于清水中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滲透壓逐漸變大 | |
C. | 若培養(yǎng)基中酵母菌細胞呼吸產生水,則可以確定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 | |
D. | 衰老的細胞內水分減少會引起細胞體積變小,新陳代謝的速率減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 B. | 有絲分裂間期 | C. | 有絲分裂中期 | D. | 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分化后細胞中蛋白質出現(xiàn)差異 | |
B. | 衰老細胞的染色質收縮會影響基因的復制和表達 | |
C. | 細胞凋亡過程中有相關蛋白質的合成 | |
D. | 原癌基因突變?yōu)橐职┗蚴羌毎┳兊膬仍谠?/t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 B. | 自由水參與細胞內的一些生化反應 | ||
C. | 水在生物體內的流動可以運輸物質 | D. | 自由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新疆兵團農二師華山中學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以濕度和溫度為變量,描繪出的兩個種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圍.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種群與乙種群之間存在的只是競爭關系
B.甲種群在該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C.濕度和溫度相互作用是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決定因素
D.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乙種群具有更大的生存優(yōu)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