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4.如圖表示人體部分生理過程的調節(jié)過程.請據圖回答:
(1)人體受到寒冷刺激時,位于下丘腦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興奮,引起相關細胞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甲,最終促進乙分泌a激素,使細胞代謝加快,產熱增加.寒冷環(huán)境下,人體內血糖消耗量也會增加,血糖濃度下降,下丘腦相關區(qū)域產生興奮并傳導至M處,此時M膜內電位的變化為由負變正,興奮傳至胰島細胞,會促進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丙,使血糖升髙.
(2)某人一次飲用較多的清水,1h 內尿量顯著增加,這是由于體內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下丘腦產生的抗利尿激素激素減少,使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減少.

分析 1、據圖分析,甲是垂體,乙是甲狀腺.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能促進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能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而甲狀腺激素對下丘腦和垂體有負反饋作用,當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時,會抑制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進而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分泌.
2、體內水多→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下丘腦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少→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加.

解答 解:(1)據圖分析甲是垂體,乙是甲狀腺,當身體的溫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時,相應的神經沖動傳到下丘腦,下丘腦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興奮,相關細胞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促使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使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使細胞代謝加快,產熱增加;靜息電位特點是外正內負,動作電位特點是外負內正,受到興奮刺激時,M處膜內電位的變化為由負變正;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
(2)一次飲水較多,細胞外液滲透壓或血漿滲透壓下降,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減少,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下降,尿量增加,通過負反饋調節(jié),使細胞外液滲透壓恢復正常.
故答案為:
(1)體溫調節(jié)中樞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    由負變正   胰高血糖素    
(2)細胞外液滲透壓   抗利尿激素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分級調節(jié)和反饋調節(jié),水鹽平衡調節(jié),主要考查學生解讀模型圖獲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表示細胞中某一重要的生命活動,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①②④若表示能量,數值最大的是①
B.圖中③代表的物質名稱是氧氣
C.圖中⑥代表的物質名稱是水
D.若為原核細胞,不可能完成圖示的全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判斷題:遺傳病都是先天性的,因而某遺傳病患者的父母或祖輩中一定有該病的患者錯(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加拿大哈德遜灣公司從18世紀中葉開始就成為北美唯一的皮毛商業(yè)中心,它保存了多年的皮毛統(tǒng)計資料.英國生態(tài)學家埃爾頓從1924年起利用該公司的資料進行研究,作出圖中猞猁和雪兔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猞猁和雪兔的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埃爾頓是利用標記重捕法對它們的種群數量進行估算的
B.猞猁和雪兔種群數量存在的相關性表現在猞猁的數量增加導致雪兔減少,雪兔減少導致猞猁減少
C.猞猁制約著雪兔的種群數量,另一些植食性動物數量也相對穩(wěn)定,有利于植物資源的相對穩(wěn)定
D.從多年的調查看,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約,它們的種群數量在一定范圍內波動,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輕度污染的河流通過正反饋調節(jié)來恢復穩(wěn)態(tài)
B.群落在演替過程中抵抗力和恢復力穩(wěn)定性會逐漸增強
C.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降低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D.大量引進外來物種有利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的維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分析下列以酵母菌為材料的有關實驗,正確的是( 。
A.探究細胞呼吸的方式:可通過觀察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來判斷
B.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最簡便的方法是采用逐個計數法
C.探究細胞呼吸的方式:將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氧氣
D.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將試管震蕩搖勻后再取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魚類,后改造為人工魚塘,投餌養(yǎng)殖植食性魚類和肉食性魚類,兩類魚均無濾食浮游生物的能力.養(yǎng)殖前后生態(tài)調查的數據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生物類群、物種數和生物量調查結果 
2007年(養(yǎng)殖前)2010年(養(yǎng)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物種數135
生物量(濕重kg/1000m256020
浮游藻類物種數1120
生物量(干重g/m3210
魚類物種數158
生物量(濕重kg/1000m230750
蝦、貝類等
小型動物
物種數258
生物量(濕重kg/1000m25513
(1)改為人工魚塘后,從結構上分析該湖泊的食物鏈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2)從種間關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顯減少的直接原因是捕食者增多、競爭者大量繁殖.
(3)從表中可以推測,與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體內所含的總能量顯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投餌輸入大量能量.
(4)如果肉食性魚類只攝食蝦、貝等小型動物,不攝食餌料,按目前的狀態(tài)發(fā)展,2010年后的一個時期內,肉食性魚類的總量將會減少,植食性魚類的總量將會增加.
(5)若浮游藻類繼續(xù)大量繁殖,則會危及到養(yǎng)殖魚類的安全,甚至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由這種原因導致魚類大量死亡的時間往往發(fā)生在一天中的凌晨(填“凌晨”、“中午”、“傍晚”或“深夜”),因為此時間段水中的溶解氧量含量最低.
(6)在如圖所示食物網中,a表示動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魚類體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產者量為y,那么x與y的關系可表示為y=20ax+5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動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過程可以發(fā)生交叉互換B.b過程沒有染色單體
C.c過程為著絲點分裂導致D.d過程沒有同源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錯.(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