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AlO2-、SiO32-、SO32-、CO32-、SO42-中的若干種離子,某同學(xué)對該溶液進行了如下實驗:
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 氣體甲可能是混合物
B. 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鎂的混合物
C. 白色沉淀乙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鋁
D. K+、AlO2-和SiO32-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常溫下醋酸分子不可能存在于pH>7的堿性溶液中
B. 常溫下pH=2的H2SO4與pH=13的NaOH溶液混和,所得混和液的pH=11,則H2SO4溶液與NaOH溶液的體積比是9:1
C. 0.1mol/L硫化鈉溶液中,c(S2-)+c(HS-)+2c(H2S)=0.1mol/L
D. 常溫下向氯化銨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使溶液的pH=7,則混合溶液中c(NH4+)>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鋰錳電池的體積小、性能優(yōu)良,是常用的一次電池。該電池反應(yīng)原理如圖所示,其中電解質(zhì)LiClO4溶于混合有機溶劑中,Li+通過電解質(zhì)的有機溶液遷移入 MnO2 晶格中,生成 LiMn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外電路的電流方向是由 a 極流向 b 極。
B. 電池b 極反應(yīng)式為 MnO2+e-+Li+=LiMnO2
C. 可用水代替電池中的混合有機溶劑
D. a 極發(fā)生還原反應(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洋是資源寶庫。下圖是工業(yè)上對海水的一種綜合利用的流程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在實驗室對海水進行過濾,所需要玻璃儀器為燒杯、漏斗和_________。
(2) 若粗鹽中含有Ca2+、Mg2+、SO42-三種雜質(zhì)離子。精制提純時,備用的除雜試劑有:A.鹽酸,B.Na2CO3溶液,C.NaOH溶液,D.BaCl2溶液。請你正確排列加入試劑的順序: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編號)。
(3) 用如圖電解食鹽水,石墨電極上產(chǎn)生的氣體為_______;在鐵棒周圍的溶液里滴加酚酞試劑,溶液變_______色;小燒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化學(xué)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4)在盛有Mg(OH)2固體的燒杯中,加入足量鹽酸,待固體全部溶解后,要從溶液中獲取MgCl2·6H2O晶體,需要進行的實驗操作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填編號)。
A.蒸餾 B.蒸發(fā) C.冷卻結(jié)晶 D.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向盛有足量A的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加入B,發(fā)生反應(yīng):A(s)+2B(g) 4C(g)+D(g) ΔH<0。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時,C的物質(zhì)的量與加入的B的物質(zhì)的量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其他條件不變,下列措施能使θ值增大的是( )
A. 降低溫度B. 增大壓強C. 加入催化劑D. 再加入少量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實驗原理或操作正確的是( )
A. 選擇合適的試劑,用圖1裝置可分別制取和收集少量CO2、NO
B. 除去石英(主要成分SiO2)中少量碳酸鈣:用稀鹽酸溶解后過濾
C. 洗滌沉淀時(見圖2),向漏斗中加適量水,攪拌并濾干
D. 用廣泛pH試紙測得0.1molL-1NH4Cl溶液的pH=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xué)——選修3:物質(zhì)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
氮元素的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在科研、生產(chǎn)領(lǐng)域有著十分廣泛的用途;卮鹣铝袉栴}:
(1)GaN是研制微電子器件、光電子器件的新型半導(dǎo)體材料,基態(tài)氮原子的核外具有__________種不同能量的電子;基態(tài)鎵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
(2)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得到深藍色透明溶液,該溶液中存在,其中提供孤電子對的原子是__________,該配離子的結(jié)構(gòu)可表示為__________。
(3)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硝酸、化肥、硝酸鹽,液態(tài)時可以做制冷劑。分子中氮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__________,氨氣易液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氮化硼是一種有著廣泛用途的新型材料,主要結(jié)構(gòu)有立方氮化硼和六方氮化硼兩種。
①立方氮化硼具有很高的硬度,僅次于金鋼石,其晶體類型屬于__________晶體,立方氮化硼中氮原子的配位數(shù)為__________。
②已知六方氮化硼同層中B與N原子核之間的距離為a cm,相鄰層與層之間的距離為b cm,則該晶體的密度的計算式為__________(用含a、b、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學(xué)校全園禁煙,同學(xué)們也參與了“尋找煙頭”活動。吸煙有害健康,煙草中的劇毒物尼古丁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有關(guān)其敘述正確的是
A. 該有機物屬于芳香族化合物
B. 尼古丁分子中的C、N原子均處于同一平面內(nèi)
C. 尼古丁分子中的六元環(huán)不是正六邊形
D. 尼古丁的一氯代物有10種同分異構(gòu)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烴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隨著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低碳烯烴的需求日漸攀升;卮鹣铝袉栴}:
(1)MTP(甲醇制丙烯)工藝是目前重要的化工技術(shù)。主反應(yīng)為
。反應(yīng)歷程可按下列催化過程進行:
則=___________。
(2)MTP工藝中存在等多個副反應(yīng)。其他條件都相同時,在某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yīng)溫度對甲醇轉(zhuǎn)化率和產(chǎn)物選擇性的影響如圖所示。已知:
①主、副反應(yīng)均為放熱反應(yīng),且均為有水蒸氣生成的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的反應(yīng)
②選擇性=(生成目的產(chǎn)物所消耗的原料量/轉(zhuǎn)化掉的原料量)×100%
據(jù)圖分析,若欲顯著提高乙烯的選擇性,不宜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改變溫度”或“改變催化劑”);圖中溫度低于480℃時甲醇的轉(zhuǎn)化率___________(填“是”或者“不是”)對應(yīng)溫度下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下列措施中可提高甲醇平衡轉(zhuǎn)化率的是___________(填標號)。
A.增大甲醇濃度
B.減小壓強
C.用干燥劑吸收水蒸氣
D.減小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
(3)恒容條件下,若反應(yīng)溫度為460℃,初始濃度為mol,平衡轉(zhuǎn)化率為,丙烯的選擇性為48.3%,水蒸氣的平衡濃度為,則丙烯的平衡濃度為_____________,主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K(460℃)的計算式為___________。
(4)丙烯可用于制備聚丙烯,聚丙烯微孔薄膜可用作鋰離子電池的隔膜。某種鋰離子電池充電時的示意圖如圖所示。中的穿過隔膜向左遷移并嵌入石墨(用表示)中。放電時中的又脫嵌向右遷移,則該電池放電時負極的電極反應(yīng)式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硫酰氯()常溫下為無色液體,熔點-54.1℃,沸點69.l℃,100℃以上或長時間存放易分解,在潮濕空氣中“發(fā)煙”?捎米饔袡C化學(xué)的氯化劑,在藥物和染料的制取中也有重要作用。實驗室中可用干燥的氯氣和二氧化硫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硫酰氯: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部分夾持裝置未畫出):
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____;按氯氣氣流從左到右的方向,合理的裝置接口連接順序為___________。
(2)甲中蛇形冷凝管冷卻水的入口是___________(填“x”或“y”),干燥管中盛裝堿石灰的作用為___________。
(3)長期存放的硫酰氯會發(fā)黃,其原因可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潮濕空氣中“發(fā)煙”,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業(yè)上制得的硫酰氯;煊辛蛩猁}雜質(zhì),可用滴定法測定其純度:稱取1.500g樣品,加入到盛有100mL 0.5000 mol溶液的燒杯中加熱充分反應(yīng),冷卻后轉(zhuǎn)移至250mL___________中,經(jīng)過___________、輕搖、定容、搖勻,配制得到待測溶液。取25.00mL待測溶液于錐形瓶中,滴加2滴甲基橙,用0.1000標準溶液滴定,到達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重復(fù)滴定三次,平均消耗標準溶液10.00mL,測得該樣品的純度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