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60059  160067  160073  160077  160083  160085  160089  160095  160097  160103  160109  160113  160115  160119  160125  160127  160133  160137  160139  160143  160145  160149  160151  160153  160154  160155  160157  160158  160159  160161  160163  160167  160169  160173  160175  160179  160185  160187  160193  160197  160199  160203  160209  160215  160217  160223  160227  160229  160235  160239  160245  160253  203614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2.4 g鎂在足量的O2中燃燒,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0.1 NA
B.分子總數(shù)為NA的NO2和CO2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為2 NA
C.1 L一氧化碳氣體一定比1 L氧氣的質(zhì)量小
D.常溫常壓下,8 g O3中含有8 NA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青蒿素是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它的分子式為C15H22O5.關于青蒿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2.82g青蒿素含氧原子數(shù)目為0.05NA
B.標準狀況下,1 mol青蒿素的體積為22.4 L
C.青蒿素含氧量為10%
D.青蒿素的摩爾質(zhì)量為28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化合物AX3和單質(zhì)X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生成化合物AX5.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AX3的熔點和沸點分別為-93.6℃和76℃,AX5的熔點為167℃.室溫時AX3與氣體X2反應生成lmol AX5,放出熱量123.8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AX3(l)+X2(g)=AX5(s)△H=-123.8kJ•mol-1
(2)反應AX3(g)+X2(g)?AX5(g)在容積為10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起始時AX3和X2均為0.2mol.反應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反應體系總壓強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①下列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
A.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密度保持不變
C.體系中X2的體積分數(shù)保持不變
D.每消耗1molAX3同時消耗1molAX5
②計算實驗a從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時的反應速率v(AX5)=0.00017mol/(L•min)(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③圖中3組實驗從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時的反應速率v(AX5)由大到小的次序為b>c>a (填實驗序號);與實驗a相比,其他兩組改變的實驗條件及判斷依據(jù)是:b加入催化劑、c升溫.該反應在實驗a和實驗c中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Ka>Kc(填“>、<或=”),其中Kc=55.6L/mol(保留小數(shù)點后1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2015年初,霧霾天氣多次肆虐我國中東部地區(qū),其中汽車尾氣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汽車尾氣凈化的主要原理為:
2NO(g)+2CO(g)$\stackrel{催化劑}{?}$ 2CO2(g)+N2(g).在密閉容器中發(fā)生該反應時,c(CO2)隨溫度(T)、催化劑的表面積(S)和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1所示.

(1)該反應的△H<0(選填“>”、“<”).
(2)在T2溫度下,0~2s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率v(N2)=0.025mol/(L•s).
(3)當固體催化劑的質(zhì)量一定時,增大其表面即可提高化學反應速率,若催化劑的表面積S1>S2,在圖1中畫出c(CO2)在T1、S2條件下達到平衡過程中的變化曲線.
(4)若該反應在絕熱、恒容的密閉體系中進行,圖2的示意圖正確且能說明反應在t1時刻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bd(填代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C、N、O、Al、Si、Cu是常見的六種元素.
(1)Si位于元索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VA族.
(2)N原子的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為;Cu的低價氧化物的顏色為磚紅色.
(3)用“>”或“<”填空:
原子半徑電負性熔點沸點
Al>SiN<O金剛石>晶體硅CH4<SiH4
(4)常溫下,將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濃HNO3中組成原電池(圖1),測得原電池的電流強度(I)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2所示,反應過程中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

0-t1時,原電池的負極是Al片,此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是2H++NO3-+e-=NO2↑+H2O,溶液中的H+向正極移動,t1時,原電池中電子流動方向發(fā)生改變,其原因是鋁在濃硝酸中發(fā)生鈍化,氧化膜阻止了Al進一步發(fā)生反應,Al作正極,當硝酸濃度降為一定濃度時變?yōu)橄∠跛,Al開始做負極,電子流動方向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各物質(zhì)的分類、名稱(或俗名)、化學式都正確的是( 。
A.酸性氧化物  干冰  CO2B.堿     純堿    Na2CO3
C.酸     硫酸     H2SO3D.單質(zhì)    氯水      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指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氯氣溶于水:Cl2+H2O═2H++Cl-+ClO-
B.NaHCO3的電離方程式:NaHCO3?Na++HCO3-
C.Fe 與鹽酸反應制 H2:2Fe+6H+═2Fe3++3H2
D.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O3-+Ba2++OH-═B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某天然有機物A與碘水變藍,在酶作用下水解生成B,1molB水解可生成2molC,D的溶液是常用的飲料之一,E的核磁共振氫譜為3:1:1:1,將F中的氫元素去掉可得到一種碳纖維材料.它們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B的名稱:麥芽糖.
(2)E中的官能團:羧基和醇羥基.
(3)H→I的化學方程式:BrCH2CH2Br+2NaOH$→_{△}^{H_{2}O}$HOCH2CH2OH+2NaBr,反應類型:取代反應或水解反應.
(4)I與K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學方程式:nHOCH2CH2OH+nHOOC-COOH$→_{△}^{濃硫酸}$+(2n-1)H2O.
(5)J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OHCCHO+4Cu(OH)2$\stackrel{△}{→}$HOOCCOOH+2Cu2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已知A、B、C、D、E五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A、B、C、D位于前三周期,A位于周期表的s區(qū),其原子中電子層數(shù)和未成對電子數(shù)相同;B的基態(tài)原子中電子占據(jù)三種能量不同的原子軌道,且每種軌道中的電子總數(shù)相同;D原子的核外成對電子數(shù)是未成對電子數(shù)的3倍.A、B、D三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M是新裝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種有害氣體,A、B二種元素組成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1的化合物N是常見的有機溶劑.E有“生物金屬”之稱,E4+和氬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
請回答下列問題:(答題時,A、B、C、D、E用所對應的元素符號表示)
(1)E的基態(tài)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d24s2
(2)由A、B、C形成的ABC分子中,含有2個σ鍵,2個π鍵;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d.(填字母)
a.M易溶于水,是因為M與水分子間能形成氫鍵,且M是極性分子;N不溶于水,是因為N是非極性分子
b.M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均采用sp2雜化
c.N分子中含有6個σ鍵和1個π鍵
d.BD2晶體的熔點、沸點都比二氧化硅晶體的低
(4)E的一種氧化物Q,其晶胞結(jié)構(gòu)如上圖所示,則Q的化學式為TiO2,該晶體中氧原子的配位數(shù)為3.
(5)B、C、D三種元素的第一電離能由小到大的順序為N>O>C.
(6)在濃的ECl3的鹽酸溶液中加入乙醚,并通入HCl至飽和,可得到配位數(shù)為6、組成為ECl3•6H2O
的綠色晶體,該晶體中兩種配體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5,則該配離子的化學式為[TiCl(H2O)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二氧化碳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罪魁禍首,為消除二氧化碳的污染并使其轉(zhuǎn)變?yōu)橛杏梦镔|(zhì),全世界的化學科學家做了大量的研究.科學家找到了一種名叫二硒化鎢的金屬化合物,通過處理,在陽光作用下,使二氧化碳較易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氣,用一氧化碳可輕松獲得多種能源物質(zhì).如CO和H2可以合成甲醇.
在10L的密閉容器中按物質(zhì)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若充有10molCO發(fā)生反應:CO(g)+2H2(g)?CH3OH(g).
測得平衡時CO的轉(zhuǎn)化率隨溫度變化及壓強的變化如圖所示:
p2、T2時,n(CO)隨時間的變化如表所示:
t/min0135
n(CO)/mol10755
(1)p2、T2時,0~lmin 內(nèi),平均速率ν(H2)=0.6mol/(L•min);
(2)你認為p1<p2(填“<”“>”或“=”)
(3)合成甲醇的反應為放熱(填“放熱”或“吸熱”)反應.A、B、C三點的平衡常數(shù)KA、KB、KC的大小關系為Ka=Kb>Kc
(4)若工業(yè)生產(chǎn)CH3OH,下列措施中,能增加單位時間內(nèi)CH3OH產(chǎn)量的方法有①③④⑤⑥.
①增大壓強                 ②降低溫度                                       ③升高溫度
④加入催化劑             ⑤適當增大一氧化碳的比例量             ⑥及時分離CH3OH
(5)己知碳的燃燒熱為Q1kJ/mol,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按量筒整數(shù)比)的反應熱為-Q2J/mol,則二氧化碳在二硒化鎢作催化劑時分解的熱化學方程式(按最簡整數(shù)比)為:2CO2(g)=2CO(g)+O2(g)△H=+2(Q1-Q2)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