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 已知3A(g)+B(g) xC(g)+2D(g),將等物質(zhì)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閉容器中,經(jīng)5 min后達到化學平衡,此時測得D的濃度為0.5 mol/L,且c(A)∶c(B)=3∶5。又知5 min 內(nèi)用C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 mol/(L·min)。求:

(1)反應開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質(zhì)的量:n(A)=n(B)=________mol;

(2)5min內(nèi)用B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B)=________mol/(L·min);  

(3)此時A的轉(zhuǎn)化率為_______,x的值為________。

 

【答案】

(1) ___3_____mol;       (2) v(B)=______0.05__mol/(L·min);  

(3)____50%__,x的值為__2______。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甲同學釆用如圖Ⅰ所示裝置驗證銅與稀硝酸的反應,并用排水法收集NO氣體

(1)寫出試管內(nèi)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2)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試管內(nèi)的溶液呈
色;收集氣體的試管內(nèi)的氣體呈

(3)乙同學認為甲雖然收集到的氣體是一氧化氮,但并不能說明反應中一定生成一氧化氮.他的理由是
在銅和稀硝酸反應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紅棕色氣體
在銅和稀硝酸反應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紅棕色氣體
在銅和稀硝酸反應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紅棕色氣體
在銅和稀硝酸反應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紅棕色氣體

有關(guān)化學方程式為:
2NO+O2=2NO2
2NO+O2=2NO2

(4)丙同學釆用如圖Ⅱ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證明了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一氧化氮.該同學的步驟如下表所示,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guān)問題.
實驗步驟 問題
1從U型管左端加入稀硝酸直至充滿U型管右端 ∥/
2用附有銅絲的膠塞塞住U型管右端,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是
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右邊溶液逐漸變成綠色
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右邊溶液逐漸變成綠色
3待反應停止后打開膠塞,觀察實驗現(xiàn)象 現(xiàn)象是
無色氣體與空氣接觸后立即變成紅棕色
無色氣體與空氣接觸后立即變成紅棕色
(5)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丙同學的實驗存在的缺陷是
將氮氧化合物放入空氣中會污染環(huán)境
將氮氧化合物放入空氣中會污染環(huán)境

(6)丁同學用圖Ⅲ所示裝置代替圖Ⅱ中U型管右端的附有銅絲的膠塞進行實驗,待反應停止后將一氧化氮氣體排入分液漏斗中,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與丙同學實驗的第
3
3
步驟的相同.丁同學要將一氧化氮氣體排入分液漏斗中應進行的正確操作是①
打開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
打開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
慢慢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
慢慢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
待液面與膠塞接觸時立即關(guān)閉活塞
待液面與膠塞接觸時立即關(guān)閉活塞

(7)實驗結(jié)束后丁同學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適量水并充分振蕩,試寫出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3NO2+H2O=2 HNO3+NO
3NO2+H2O=2 HNO3+NO

(8)若將32.64g銅與140mL一定濃度的硝酸反應,銅完全溶解,產(chǎn)生的NO和NO2混合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11.2L(不考慮NO2的反應),試回答:
①若銅與硝剛好反應完全,則原硝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10.86mol﹒L-1
10.86mol﹒L-1

②將產(chǎn)生的氣體全部釋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 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轉(zhuǎn)化為沉淀,則原硝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10-3a﹒V +0.5
 0.14 
mol/L
10-3a﹒V +0.5
 0.14 
mol/L

③已知NO和NO2的混合氣與足量氧氣混合后能被水完全吸收成硝酸,則要使上述11.2L氣體完全被水吸收成硝酸,理論上需消耗標準狀況下的氧氣
5.71
5.71
升.(保留兩位小數(shù));解題過程:
設(shè)生成的一氧化氮為xmol,二氧化氮為ymol.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濃)=Cu(NO3 2+2NO2↑+2H2O
1 2
1
2
ymol.ymol.

所以方程組為
x+y=0.5
1.5xmol+
1
2
  y=0.51               

所以
x=0.26
y=0.24

即一氧化氮為0.26mol,二氧化氮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氣0.195mol+0.06mol=0.255mol,體積為0.255mol×22.4L/mol=5.71L
設(shè)生成的一氧化氮為xmol,二氧化氮為ymol.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濃)=Cu(NO3 2+2NO2↑+2H2O
1 2
1
2
ymol.ymol.

所以方程組為
x+y=0.5
1.5xmol+
1
2
  y=0.51               

所以
x=0.26
y=0.24

即一氧化氮為0.26mol,二氧化氮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氣0.195mol+0.06mol=0.255mol,體積為0.255mol×22.4L/mol=5.71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8分) 已知3A(g)+B(g) xC(g)+2D(g),將等物質(zhì)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閉容器中,經(jīng)5 min后達到化學平衡,此時測得D的濃度為0.5 mol/L,且c(A)∶c(B)=3∶5。又知5min 內(nèi)用C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 mol/(L·min)。求:

(1)反應開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質(zhì)的量:n(A)=n(B)=________mol;

(2)5min內(nèi)用B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B)=________mol/(L·min);  

(3)此時A的轉(zhuǎn)化率為_______,x的值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2011學年湖北省長陽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8分) 已知3A(g)+B(g) xC(g)+2D(g),將等物質(zhì)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閉容器中,經(jīng)5 min后達到化學平衡,此時測得D的濃度為0.5 mol/L,且c(A)∶c(B)=3∶5。又知5 min 內(nèi)用C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 mol/(L·min)。求:
(1)反應開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質(zhì)的量:n(A)=n(B)=________mol;
(2)5min內(nèi)用B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B)=________mol/(L·min);  
(3)此時A的轉(zhuǎn)化率為_______,x的值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屆江西省江西師大附中、臨川一中高三12月聯(lián)考化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填空題

(8分)甲醇是一種很好的燃料,工業(yè)上用CH4和H2O(g)為原料,通過反應I和II來制備甲醇。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將1.0molCH4和2.0molH2O(g)通入反應室(容積為l00L),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
cCH4(g)+H2O(g) CO(g)+3H2(g)   I。
CH4的轉(zhuǎn)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

①已知100℃時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為5min,則用H2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②圖中的P1          P2(填“<”、“>”或“=”),100℃時平衡常數(shù)為          。
③該反應的H       0。(填“<”、“>”或“=”)
(2)在壓強為0.1MPa條件下,a molCO與3a mol H2的混合氣體在催化劑作用下能自發(fā)反應生成甲醇:CO(g)+2H2(g) CH30H(g) H<0  Ⅱ。
①若容器容積不變,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產(chǎn)率的是        (填序號)。

A.升高溫度B.將CH3OH(g)從體系中分離
C.充入He,使體系總壓強增大D.再充人lmolCO和3 mol H2
②為了尋找合成甲醇的適宜溫度和壓強,某同學設(shè)計了三組實驗,部分實驗條件已經(jīng)填在了下面的實驗設(shè)計表中。
實驗編號
T(℃)
n(CO)/n(H2)
p(MPa)
l
150
1/3
0.1
2
n
1/3
5
3
350
m
5
a.上表中剩余的實驗條件數(shù)據(jù):n=         ,m=          。
b.根據(jù)反應Ⅱ的特點,如圖是在壓強分別為0.1MPa和5MPa下CO的轉(zhuǎn)化率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圖,請指明圖中的壓強=       M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