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某學生欲用已知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鹽酸去測定在空氣中露置一段時間后的NaOH固體的純度.設計如下方案:
①稱取W g樣品,準確配成500mL溶液.
②準確配制0.1000mol/L的標準鹽酸.
③用滴定管取所配制堿液25.00mL于錐形瓶,并向瓶中滴幾滴甲基橙試液.
④向錐形瓶中逐滴滴入標準鹽酸,直到終點.
⑤記錄數(shù)據(jù),計算.請回答:
(1)在①操作中要使用的定量的玻璃儀器是500ml容量瓶.
(2)操作④裝標準鹽酸的滴定管是酸式滴定管.
(3)滴定過程中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向一個方向搖動錐形瓶.眼睛應始終注視錐形瓶內(nèi)溶液的顏色變化,判斷滴定到達終點的現(xiàn)象是滴加最后一滴鹽酸,溶液的顏色由黃色變?yōu)槌壬,且在半分鐘?nèi)不變色.
(4)若滴定開始和結束時,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圖所示,則所用鹽酸溶液的體積為26.10ml.
(5)某學生根據(jù)3次實驗分別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如表:
滴定
次數(shù)
待測NaOH溶液的體積/mL0.1000mol/L鹽酸的體積/mL
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平均耗用鹽酸
體積/mL
第一次25.000.0026.15①V=26.20
第二次25.000.5630.30
第三次25.000.2026.45
②依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列式計算該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計算結果取4位有效數(shù)).
③根據(jù)上面結果計算NaOH的純度$\frac{2.096}{W}$×100%.
(6)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測定結果偏低的是ACF.
A.稱取樣品時,樣品和砝碼位置放反了
B.配制標準鹽酸過程中,讀取量筒讀數(shù)時,俯視刻度線
C.堿式滴定管清洗后,未用待測液潤洗
D.酸式滴定管清洗后,未用待測液潤洗
E.錐形瓶裝液前未干燥,有水珠附著在瓶壁
F.讀取酸式滴定管讀數(shù)時,第一次讀數(shù)仰視,第二次讀數(shù)俯視.

分析 (1)實驗室準確配制500mL溶液使用的定量的玻璃儀器是500mL容量瓶;
(2)酸式滴定管盛裝酸液;
(3)滴定時,滴定過程中,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向一個方向搖動錐形瓶,兩眼應該注視錐形瓶內(nèi)溶液的顏色變化;如溶液顏色變化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可說明達到滴定終點;
(4)用酸式滴定管中的結束時的體積減去開始的體積;
(5)①先判斷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然后求出平均值;
②根據(jù)關系式HCl~NaOH來計算該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③計算出的物質(zhì)的量,再算純度;
(6)用公式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分析誤差,主要是對標準液所用體積的影響進行分析.

解答 解:(1)實驗室準確配制500mL溶液使用的定量的玻璃儀器是500mL容量瓶,
故答案為:500mL容量瓶;
(2)酸式滴定管盛裝酸液,所以操作④裝標準鹽酸的滴定管是酸式滴定管,
故答案為:酸式滴定管;
(3)滴定時,滴定過程中,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向一個方向搖動錐形瓶,兩眼應該注視錐形瓶內(nèi)溶液的顏色變化,當?shù)渭幼詈笠坏嘻}酸,溶液的顏色由黃色變?yōu)槌壬,且在半分鐘?nèi)不變色,說明達到終點,
故答案為: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向一個方向搖動錐形瓶;錐形瓶內(nèi)溶液的顏色變化;滴加最后一滴鹽酸,溶液的顏色由黃色變?yōu)槌壬以诎敕昼妰?nèi)不變色;
(4)用酸式滴定管中的結束時的體積減去開始的體積,26.30mL-0.20mL=26.10mL,
故答案為:26.10mL;
(5)①第二次數(shù)據(jù)無效,取1、3體積進行計算,所用標準液的平均體積為$\frac{(26.15+26.25)mL}{2}$=26.20mL,
故答案為:26.20;
②根據(jù)關系式:
      HCl~NaOH
       1                          1
0.1000mol/L×26.20×10-3L         C(NaOH)×25.00×10-3L        
解得:C(NaOH)=0.1048mol/L,
故答案為:0.1048mol/L;
③氫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n(NaOH)=C(NaOH)×V(NaOH)=0.1048mol/L×0.5L=0.0524mol,
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為:m(NaOH)=n(NaOH)×M(NaOH)=0.0524mol×40g/mol=2.096g,則氫氧化鈉的純度為:$\frac{2.096g}{Wg}$×100%=$\frac{2.096}{W}$×100%,
故答案為:$\frac{2.096}{W}$×100%;
(6)用公式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分析誤差,主要是對標準液所用體積的影響進行分析:
A.稱取樣品時,樣品和砝碼位置放反了,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少了,待測液的濃度偏低,消耗的標準液體積偏小,測定結果偏低,故A正確;
B.配制標準鹽酸過程中,讀取量筒讀數(shù)時,俯視刻度線,導致取得的濃鹽酸的量少了,標準液的濃度偏低,達到終點時消耗的標準液體積增大,使測定結果偏高,故B錯誤;
C.堿式滴定管清洗后,未用待測液潤洗,待測液被稀釋,達到終點時消耗的標準液體積減小,使測定結果偏低,故C正確;
D.酸式滴定管清洗后,應用標準液潤洗,若沒有潤洗,標準液被稀釋,達到終點時消耗的標準液體積增大,使測定結果偏高,故D錯誤;
E.錐形瓶裝液前未干燥,有水珠附著在瓶壁,對待測液的物質(zhì)和量沒有影響,消耗標準液無影響,所以對結果無影響,故E錯誤;
F.讀取酸式滴定管讀數(shù)時,第二次的讀數(shù)減去第一次的讀數(shù)就是標準液的體積,第一次讀數(shù)仰視,讀數(shù)偏大,第二次讀數(shù)俯視,讀數(shù)偏小,所以標準液的體積偏小,結果偏低,故F正確;
故答案為:ACF.

點評 本題考查酸堿中和滴定實驗,題目難度不大,注意把握實驗的原理、步驟、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在計算時抓住實驗原理即可完成,用公式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分析誤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綠原酸是金銀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藥理成分之一.
Ⅰ.已知綠原酸X的結構簡式為
(1)X中含氧原子的官能團的名稱為羧基、酯基、酚羥基、醇羥基.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②③⑤.
①X的分子式為C16H20O9
②1molX最多能與4mol H2發(fā)生加成反應
③X能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且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
④lmolX最多能與5mol NaOH反應
⑤綠原酸水解后所得兩產(chǎn)物碳原子數(shù)之差為2
Ⅱ.綠原酸在一定條件下可合成D和對羥基苯甲酸兩種醫(yī)藥中間體,其合成路線如下(部分反應條件未注明):

已知:R-CH═CH-R     $→_{②Zn、H_{2}O}^{①O_{3}}$    2R-CHO
(1)D是一種芳香族化合物,D的結構簡式為;
(2)A→C的反應類型是取代反應;
(3)由B生成E的化學方程式為;
(4)F與E互為同分異構體,且F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①遇氯化鐵溶液顯紫色
②能發(fā)生銀鏡反應
③核磁共振氫譜為4組峰,且面積比為2:2:1:1,則F的結構共有3種(不考慮立體異構),結構簡式為任意一種;(任寫一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自制膠水的方法之一是將廢舊高分子材料切碎后用汽油浸泡-段時間,待其溶解后,即可作膠水使用.下列材料可作該項用途的是( 。
A.硫化橡膠B.酚醛樹脂C.聚乙烯塑料D.硝酸纖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在室溫下,0.1mol•L-1100ml 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其溶液的c(H+)增大,但又要使醋酸電離程度減少,應采取( 。
A.加入少量CH3COONa固體B.通入少量氯化氫氣體
C.提高溫度D.加入少量純醋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現(xiàn)有反應:A.CaCO3═CaO+CO2     
B.Zn+H2SO4═ZnSO4+H2
C.C+CO2═2CO   
D.2KOH+H2SO4═K2SO4+2H2O
(1)上述四個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且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符合圖甲的是C(填反應序號).
(2)在常溫下,上述四個反應中可用于設計原電池的是B(填反應序號),根據(jù)該原電池回答下列問題:
①負極材料是Zn,負極發(fā)生氧化(填“氧化”或“還原”)反應;正極反應式為2H++2e-=H2↑.
②當導線中有1mol電子通過時,理論上發(fā)生的變化是bc(填序號).
a.溶液增重32.5g  b.溶液增重31.5g    c.析出1gH2   d.析出11.2LH2
(3)對于反應B,將足量且等量的形狀相同的鋅塊分別加入到等濃度等體積的兩份稀硫酸X、Y中,同時向X中加入少量飽和CuSO4溶液,發(fā)生反應生成氫氣的體積(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①m曲線表示鋅與稀硫酸X(填“X”或“Y”)反應.
②鋅分別與稀硫酸X、Y反應時,反應速率不同的原因是c(填序號).
a.CuSO4作催化劑
b.加入硫酸銅溶液增大了c(SO${\;}_{4}^{2-}$)
c.Zn首先與Cu2+反應,生成的Cu與Zn、稀硫酸構成原電池
d.加入硫酸銅溶液增大了溶液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某次化學興趣小組活動上,三組學生分別用圖示甲、乙兩裝置,探究“NaHCO3和Na2CO3與稀鹽酸的反應”,按表中的試劑用量,在相同條件下,將兩個氣球中的固體粉末同時倒入試管中(裝置的氣密性已檢查) 請回答:

(1)各組反應開始時,甲裝置中的氣球體積先變大,該裝置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HCO3-+H+=CO2↑+H2O.
(2)當試管中不再有氣體生成時,兩組實驗出現(xiàn)不同現(xiàn)象,填寫下表的空格.
試劑用量實驗現(xiàn)象
(氣球體積變化)
分析原因


42g NaHCO3
53g Na2CO3
300mL4mol/L鹽酸
甲中氣球與乙中
氣球的體積相等
甲、乙鹽酸均過量
n(NaHCO3)=n (Na2CO3
V(CO2)=V(CO2


42g NaHCO3
53g Na2CO3
300mL3mol/L鹽酸

甲中氣球體積大于乙中氣球的體積(填“大于”或“小于”
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硫酸銅在高溫下可分解成氧化銅和未知物質(zhì),某課外活動小組同學按照細圖1所示的裝置,通過實驗檢驗硫酸銅的分解產(chǎn)物.(已知SO3的熔點是16.8℃,沸點是44.8℃)
(1)甲同學硯察到裝置B中有無色晶體出現(xiàn),則此無色晶體為SO3(寫化學式);若將B裝置換為D裝置(如圖2),則實驗過程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產(chǎn)生酸霧.
(2)若乙同學硯察到裝置B中無明顯觀象,裝置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硫酸銅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2CuSO4$\frac{\underline{\;\;△\;\;}}{\;}$ 2CuO+2SO2↑+O2↑.
(3)丙同學硯察到B中出現(xiàn)晶體,C中出現(xiàn)渾濁,他猜想C中出現(xiàn)渾濁的原因可能與裝置中的CO2有關,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他設計了如圖3裝置替代C裝置.
可供選擇的試劑有:酸性KMnO4溶液、品紅溶液、飽和澄清石灰水.
①a中的試劑是酸性KMnO4溶液.
②b中品紅溶液的作用是檢驗二氧化硫是否被除盡,若出現(xiàn)當b中品紅不褪色,裝置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現(xiàn)象,則說明確有CO2存在于裝置中干擾實驗.
(4)設計實驗證明亞硫酸為二元酸:用等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定亞硫酸溶液,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是亞硫酸的2倍,則證明了亞硫酸是二元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以乙烯為原料合成化合物C的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CH3CH2Cl+H2O$→_{△}^{催化劑}$CH3CH2OH+HCl
(1)乙醇和乙酸中所含官能團的名稱分別為:羥基和羧基.
(2)B物質(zhì)的結構簡式為CH3CHO.
(3)①、③、④的反應類型分別為加成、水解或取代、酯化或取代反應.
(4)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HOCH2CH2OH+2CH3COOH$?_{△}^{濃硫酸}$CH3COOCH2CH2OOCCH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Ⅰ.將1.76gHIO3固體樣品放在熱重分析儀中進行熱重分析,測得其熱重分析曲線(樣品質(zhì)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1)110℃和200℃均為樣品的脫水過程,試確定200℃時是否脫水完全:是(填“是”或“否”),判斷的理由是2HIO3$\frac{\underline{\;\;△\;\;}}{\;}$I2O5+H2O
2×176 18
1.76g x
x=0.09g
圖象可知200°C時固體質(zhì)量減少1.76g-1.67g=0.09g,說明此時已全部失水(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2)300℃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I2O5$\frac{\underline{\;\;△\;\;}}{\;}$2I2↑+5O2↑.
Ⅱ.I2O5為白色固體,易吸水,與C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I2O5+5CO=I2+5CO2,某化學課外話動小組設計實驗用I2O5測定空氣中CO的含量.可供選擇的實驗裝置如圖:

實驗步驟如下:
①連接裝置,檢查氣密性,裝入藥品;
②通入含CO的空氣一段時間,觀察現(xiàn)象;
③停止通入空氣.測定C內(nèi)沉淀質(zhì)量.
回答下列問題:
(3)裝置正確的連接順序為cdabghfe(用導管接口字母表示).
(4)B中NaOH溶液的作用為吸收通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
(5)D中的現(xiàn)象為D中固體部分變?yōu)樽虾谏?br />(6)實驗中通入空氣的速率為V0mL/min,測得在0-tmin內(nèi)C裝置中生成沉淀質(zhì)量為mg,假設I2O5足量且與CO充分反應,此條件下的氣體摩爾體積為VmL/mol,計算空氣中CO的體積分數(shù)為$\frac{1000m{V}_{m}}{197{V}_{0}t}$×100%.某同學認為上述方法存在誤差,他的理由可能為生成的二氧化碳沒有完全被氫氧化鋇溶液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