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稀硫酸、濃硝酸混合酸后加熱,Cu、Al、Fe發(fā)生反應生成Cu2+、Al3+、Fe2+,而Au、Pt不反應,所以濾渣1 的成分是Pt和Au,濾液1中的離子是Cu2+、Al3+、Fe2+、Fe3+,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把Fe2+氧化為Fe3+,該氧化劑的優(yōu)點是不引入雜質,產(chǎn)物對環(huán)境物無污染,調溶液pH的目的是使Fe3+和Al3+形成沉淀.所以濾液2的成分是Cu2+,經(jīng)蒸發(fā)結晶可得到CuSO4•5H2O晶體,濾渣2的成分為氫氧化鐵和氫氧化鋁,在濾渣中加NaOH,和Al(OH)3反應生成NaAlO2,再在濾液中加H2SO4生成Al2(SO4)3,蒸發(fā)、冷卻、結晶、過濾可得硫酸鋁晶體;
(1)稀硫酸、濃硝酸混合酸后加熱,Cu、Al、Fe發(fā)生反應生成Cu2+、Al3+、Fe2+;所以濾渣1 的成分是Pt和Au,濾液1中的離子是Cu2+、Al3+、Fe2+;
(2)過氧化氫具有氧化性且被還原為水,無雜質無污染;可以氧化亞鐵離子為鐵離子易于沉淀除去,調節(jié)溶液PH目的是鐵離子和鋁離子全部沉淀;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把Fe2+氧化為Fe3+,該氧化劑的優(yōu)點是不引入雜質,產(chǎn)物對環(huán)境無污染.調溶液PH的目的是使Fe3+和Al3+形成沉淀.所以濾液2的成分是Cu2+,濾渣2的成分為氫氧化鐵和氫氧化鋁;
(3)第③步由五水硫酸銅制備硫酸銅的方法應是在坩堝中加熱脫水;
(4)依據(jù)實驗方案過程分析制備晶體中是否含有雜質,使用的試劑作用,原料的利用率,原子利用率因素分析判斷;
(5)依據(jù)滴定實驗和反應離子方程式計算得到;滴定實驗誤差分析依據(jù)標準溶液消耗的多少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1)稀硫酸、濃硝酸混合酸后加熱,Cu、Al、Fe發(fā)生反應生成Cu2+、Al3+、Fe2+;所以濾渣1的成分是Pt和Au,濾液1中的離子是Cu2+、Al3+、Fe2+;第①步Cu與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4H++2NO3-$\frac{\underline{\;\;△\;\;}}{\;}$Cu2++2NO2+2H2O或3Cu+8H++2NO3-$\frac{\underline{\;\;△\;\;}}{\;}$3Cu2++2NO↑+4H2O,
故答案為:Cu+4H++2NO3-$\frac{\underline{\;\;△\;\;}}{\;}$Cu2++2NO2+2H2O或3Cu+8H++2NO3-$\frac{\underline{\;\;△\;\;}}{\;}$3Cu2++2NO↑+4H2O;Au、Pt;
(2)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將Fe2+氧化為Fe3+;2Fe2++H2O2+2H+=2Fe3++2H2O;調節(jié)溶液PH鐵離子和鋁離子全部沉淀后過濾得到氫氧化鐵、氫氧化鋁沉淀和濾液硫酸銅,故答案為:將Fe2+氧化為Fe3+;Fe3+、Al3+;
(3)膽礬加熱易分解,故利用加熱脫水的方法除去結晶水,故答案為:加熱脫水;
(4)制備硫酸鋁晶體的甲、乙、丙三種方法中,甲方案在濾渣中只加硫酸會生成硫酸鐵和硫酸鋁,冷卻、結晶、過濾得到的硫酸鋁晶體中混有大量硫酸鐵雜質;乙方案先在濾渣中加H2SO4,生成Fe2(SO4)3和Al2(SO4)3,再加Al粉和Fe2(SO4)3生成Al2(SO4)3,蒸發(fā)、冷卻、結晶、過濾可得硫酸鋁晶體;丙方案先在濾渣中加NaOH和Al(OH)3反應生成NaAlO2,再在濾液中加H2SO4生成Al2(SO4)3,蒸發(fā)、冷卻、結晶、過濾可得硫酸鋁晶體;但從原子利用角度考慮方案乙最合理,因為丙加的NaOH和制備的Al2(SO4)3的原子組成沒有關系,造成原子浪費,所以上述三種方案中:甲方案制得的硫酸鋁晶體中混有大量硫酸鐵雜質,不可行;從原子利用率和是否產(chǎn)生雜質考慮知,乙方案更合理,故答案為:甲;甲所得產(chǎn)品中含有較多Fe2(SO4)3雜質;乙;
(5)取a g試樣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擾離子后,用c mol•L-1 EDTA(H2Y2-)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平均消耗EDTA溶液6mL.滴定反應如下:Cu2++H2Y2-=CuY2-+2H+,銅離子物質的量和標準液物質的量相同=cmol/L×b×10-3L=bc×10-3mol;依據(jù)元素守恒得到:
則20ml溶液中含有的CuSO4•5H2O物質的量為bc×10-3mol;100ml溶液中含bc×10-3mol×5=5bc×10-3mol;
所以CuSO4•5H2O質量分數(shù)的表達式=$\frac{cmol•{L}^{-1}×b×1{0}^{-3}L×250g•mo{l}^{-1}×5}{ag}$×100%,故答案為:$\frac{cmol•{L}^{-1}×b×1{0}^{-3}L×250g•mo{l}^{-1}×5}{ag}$×100%.
點評 本題考查離子分離的方法,實驗設計,試劑選擇,中和滴定的簡單計算和誤差的分析,離子性質的熟練掌握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物質 | NH4Cl | NaHCO3 | Na2CO3 | NaCl |
溶解度/g | 37.2 | 9.6 | 21.5 | 36.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 | 2 | 3 | 4 | |
V( 樣品 ) | 20.00 | 20.00 | 20.00 | 20.00 |
V(NaOH)(初讀數(shù)) | 0.00 | 0.50 | 0.70 | 1.00 |
V(NaOH)(終讀數(shù)) | 22.60 | 22.25 | 22.05 | 23.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可與溴水反應,且1 mol該物質與足量溴水反應消耗6 mol Br2 | |
B. | 可與NaOH溶液反應,1 mol該物質可與5 mol NaOH反應 | |
C. | 一定條件下1 mol該物質可與H2加成,耗H2最大量為6 mol | |
D. | 維生素P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常溫下,1.6g由氧氣和臭氧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數(shù)目為0.1NA | |
B. | 標準狀況下,22.4 L己烷中共價鍵數(shù)目為19NA | |
C. | 1mol羥基與1mol氫氧根離子所含電子數(shù)均為9 NA | |
D. | 在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中,每生成0.1mol氧氣,轉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0.4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