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體積結合n=VVm=mM可列方程式組解答該題;
(2)根據硫酸鐵中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量之間的關系確定硫酸根離子的物質的量,結合c=nV計算濃度;
(3)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降低元素得到電子,根據方程式計算參加反應HNO3的和被還原的HNO3物質的量之比以及電子轉移和產生氣體之間的關系.
解答 解:(1)標準狀況下所占的體積為8.96L,則物質的量為8.96L22.4L/mol=0.4mol,
設CO2和SO2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y,則44x+64y=23.6;x+y=0.4,解得x,解得x=0.1mol、y=0.3mol,物質的量之比是:1:3,SO2的體積分數是0.30.4×100%=75%
S和O的原子個數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即0.3:0.8=3:8,故答案為:1:3;75%;3:8;
(2)Fe2(SO4)3的溶液中含Fe3+5.6g即0.1mol,所以硫酸根離子的物質的量是0.15mol,0.15mol0.2L=0.75mol/L,故答案為:0.75mol/L;
(3)在反應:3Cu+8HNO3(�。�=3Cu(NO3)2+2NO↑+4H2O中,化合價降低的元素是N,所以得電子的物質是HNO3,參加反應的硝酸是8mol,被還原的硝酸是2mol,其余的顯示硝酸的酸性,即參加反應HNO3的和被還原的HNO3物質的量之比即分子數之比是4:1,當生成的NO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44.8L即2mol時,該反應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6mol,所以當生成的NO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11.2L時,該反應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1.5mol,故答案為:HNO3;4:1;1.5.
點評 本題考查混合氣體中物質的量濃度和物質的量的計算以及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原理知識,明確體積、物質的量的關系即可解答,注意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的計算是解答的關鍵.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驗現象 | 原因分析 |
A | 證明酸性條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強 | 碘化鈉溶液\stackrel{30%H_{2}O_{2}溶液}{→}稀硝酸溶液及淀粉→溶液變藍色 |
B | 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試液,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 氯氣與水反應生成HCl、HClO,HCl、HClO顯酸性,使石蕊變紅,Cl2具有強氧化性,使其褪色 |
C | SO2通人溴水中,溴水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使其褪色 |
D | 向濕潤蔗糖中加入濃硫酸,固體迅速變黑,后體積急劇膨脹 | 在濃硫酸脫水作用下,蔗糖被炭化,炭與濃硫酸反應生成了CO2、SO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在0.1mol•L-1 NH4Cl溶液中:c(Cl-)>c(NH4+)>c(OH-)>c(H+) | |
B. | 在0.1mol•L-1 CH3COOH中:c(CH3COOH)>c(H+)>c(CH3COO-)>c(OH-) | |
C. | 0.2mol•L-1NaHCO3溶液與0.1mol•L-1KOH溶液等體積混合:c(Na+)═2c(CO32-)+c(HCO3-)+c(H2CO3) | |
D. | 0.2mol•L-1氨水與0.1mol•L-1HCl溶液等體積混合:c(Cl-)+c(H+)═c(NH3•H2O)+c(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升高溫度,該反應的平衡常數增大 | |
B. | 當v(CO2):v (H2)=1:3時,反應達到平衡 | |
C. | 當 c(CH3OH)=1mol•L-1時,反應達到平衡 | |
D. | 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CO2,甲醇的體積分數一定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配制稀硫酸時,應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體積的水,再邊攪拌邊慢慢加入濃硫酸 | |
B. | 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時,先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上3%~5%的NaOH溶液 | |
C. | 電失火時,不能用水滅火,可以用泡沫滅火器滅火 | |
D. | 無毒的藥品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觸,更不要用嘴嘗藥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②③④⑤ | B. | ②⑤⑥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c3(CO)c3(CO2) | |
B. | 升高溫度,平衡常數增大 | |
C. | 再向容器中通入CO,平衡常數減小 | |
D. | 及時分離出生成物Fe,平衡向右移動,可提高原料利用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 mol•L-1)2 | B. | mol•L-1 | C. | ( mol•L-1)-1 | D. | ( mol•L-1 )-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