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又有定性實驗和定量實驗之分.利用已學知識對下列實驗進行分析并填空:
Ⅰ.
實驗目的
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實驗
實驗結論 結論:
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
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

FeCl3在實驗中的作用為:
催化劑
催化劑
反應方程式
2H2O2
 FeCl3 
.
 
2H2O+O2
2H2O2
 FeCl3 
.
 
2H2O+O2
Ⅱ.
實驗目的 探究鹵素單質氧化性的相對強弱
實驗 現(xiàn)象 離子方程式
1.將少量氯水分別加入盛有KBr和NaI溶液的試管中,
振蕩后加入CCl4,振蕩、靜置
(1)溶液分層,上層幾
乎無色,下層為橙色.
(2)
溶液分層,上層幾乎無色,下層為紫(紅)色
溶液分層,上層幾乎無色,下層為紫(紅)色
(1)
Cl2+2Br-=Br2+2Cl-
Cl2+2Br-=Br2+2Cl-

(2)
Cl2+2I-=I2+2Cl-
Cl2+2I-=I2+2Cl-
2.將少量溴水加入盛有NaI溶液的試管中,
振蕩后加入少量CCl4,振蕩、靜置
/ (3)
Br2+2I-=I2+2Br-
Br2+2I-=I2+2Br-
實驗結論并從原子結構上解釋原因
結論:氧化性:Cl2>Br2>I2
解釋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核電荷數(shù)逐漸增大,電子層數(shù)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結論:氧化性:Cl2>Br2>I2
解釋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核電荷數(shù)逐漸增大,電子層數(shù)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Ⅲ.
資料:氯氣難溶于飽和氯化鈉溶液;實驗室可利用MnO2和濃鹽酸在加熱的條件下制備氯氣
實驗:某食鹽樣品中混有NaBr雜質,為測定該食鹽樣品的純度,設計實驗過程如甲圖所示:

閱讀上述資料和實驗過程,完成下列填空:
(1)請從乙圖中選出四個裝置(可重復使用),來完成制取并向溶液A中通入過量Cl2的實驗,將所選裝置的選項代碼填入方框,并在括號中寫出裝置內所放的化學藥品.

(2)為了證明甲圖中溶液D中幾乎不存在Br-,可選用的試劑為
C
C
(填選項字母).
A.碘水                    
B.淀粉碘化鉀溶液
C.新制氯水和四氯化碳            
D.食鹽水
(3)依據(jù)甲圖所示,在萃取操作中應選取的有機溶劑為
D
D

A.四氯化碳     B.水     C.乙醇     D.苯
(4)在萃取、分液的過程中,把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對準漏斗口上的小孔,其目的是
內外氣壓相通,使分液漏斗內液體能夠順利流下
內外氣壓相通,使分液漏斗內液體能夠順利流下

(5)試計算原固體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
90
90
%.
分析:I.根據(jù)各個實驗的不同點確定實驗目的;氯化鐵有催化作用;雙氧水在催化劑作用下立即分解生成水和氧氣;
II.碘在水溶液里呈紫色;氯氣能和溴離子、碘離子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溴、碘;溴能氧化碘離子生成碘;根據(jù)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分析;
III.(1)根據(jù)氣體制取裝置→除雜裝置→吸收裝置→尾氣處理裝置排序;
(2)氯氣能和溴離子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溴單質,溴水呈橙色;
(3)溶質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萃取劑和原溶劑不互溶、萃取劑和溶質不反應;
(4)利用壓強差使液體流下;
(5)根據(jù)固體質量差計算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再根據(jù)質量分數(shù)公式計算其質量分數(shù).
解答:解:Ⅰ.根據(jù)圖中,三個實驗的不同點是溫度不同,所以其實驗目的是:探究溫度對雙氧水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實驗結論: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說明溫度升高促進其分解;氯化鐵在反應中作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雙氧水在氯化鐵作催化劑條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所以其反應方程式為:2H2O2
 FeCl3 
.
 
2H2O+O2↑,
故答案為:
實驗目的: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溫度越高,化學反應速率越快
催化劑 (或加快反應速率)
      2H2O2
 FeCl3 
.
 
2H2O+O2
Ⅱ.氯氣和碘離子反應生成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導致其溶液呈紫色,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且和水不互溶,所以看到的現(xiàn)象是:溶液分層,上層幾乎無色,下層為紫(紅)色;
通過實驗現(xiàn)象知,氯氣和溴離子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溴單質,離子反應方程式為:Cl2+2Br-=Br2+2Cl-
氯氣和碘離子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碘單質,離子反應方程式為Cl2+2I-=I2+2Cl-,
溴和碘離子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碘單質,離子反應方程式為Br2+2I-=I2+2Br-,
解釋原因:根據(jù)同一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Cl2>Br2>I2,
這幾種元素都是同一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核電荷數(shù)逐漸增大,電子層數(shù)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導致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其陰離子的還原性逐漸增強,
故答案為:
(2)溶液分層,上層幾乎無色,下層為紫(紅)色 (1)Cl2+2Br-=Br2+2Cl-
(2)Cl2+2I-=I2+2Cl-
(3)Br2+2I-=I2+2Br-
結論:氧化性:Cl2>Br2>I2
解釋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核電荷數(shù)逐漸增大,電子層數(shù)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Ⅲ.(1)根據(jù)氣體制取裝置→除雜裝置→吸收裝置→尾氣處理裝置排序,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需要加熱制取氯氣,故選1;
鹽酸具有揮發(fā)性,加熱條件下促進其揮發(fā),所以制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氯化氫極易溶于水,飽和食鹽水中含有氯離子抑制氯氣溶解,所以可以用排飽和食鹽水方法除雜,故選3;
溶液和氯氣反應,故選3;
氯氣有毒不能直接排空,要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尾氣,故選4;
故答案為:
(2)氯氣能和溴離子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溴單質,溴水呈橙色,故選C;
(3)溶質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萃取劑和原溶劑不互溶、萃取劑和溶質不反應,根據(jù)題意知,萃取劑位于水的上層,則其密度小于水,
A.四氯化碳具備萃取劑特點,但密度大于水,故錯誤;     
B.水和原溶劑相同,故錯誤;    
C.乙醇和水互溶,故錯誤;     
D.苯具備萃取劑的特點,且密度小于水,故正確;
故選D;
(4)利用壓強差使液體流下,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對準漏斗口上的小孔時內外氣壓相通,使分液漏斗內液體能夠順利流下,故答案為:內外氣壓相通,使分液漏斗內液體能夠順利流下;
(5)樣品質量是88.0g,溴化鈉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溴,加熱過程中,溴揮發(fā),所以剩余固體是氯化鈉,
設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為xg,則溴化鈉的質量=(88.0-x)g,
2NaBr+Cl2=Br2+2NaCl  固體質量差
206g                  89g
(88.0-x)g          (88.0-84.2)g
206
88.0-x
=
89
88.0-84.2
,x=79.2,
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
79.2g
88.0g
×100%
=90%,
故答案為:90.
點評:本題考查較綜合,涉及氯氣的實驗室制法、物質間的置換反應等知識點,難點是實驗儀器的選取和排序,根據(jù)“制取裝置→除雜裝置→吸收裝置→尾氣處理裝置”對實驗儀器進行排序,注意萃取劑的選取方法,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丹東模擬)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下列實驗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
①制氧氣時排水法收集氧氣后出現(xiàn)倒吸現(xiàn)象,應立即停止加熱
②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可加入碎瓷片或不時移動試管,以免暴沸傷人
③分液時,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④檢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是:向容量瓶中加水,塞好瓶塞,將容量瓶倒過來,若不  漏水,將瓶塞旋轉180°,再倒過來,看是否漏水
⑤為加速固體物質的溶解常采取攪拌、加熱等措施
⑥使用pH試紙測量溶液的酸堿性時,先把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后,再測量
⑦酒精燈在桌子上歪倒著火,立即用濕布蓋上
⑧稀釋濃硫酸時,將水沿器壁緩緩倒人濃硫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從化學角度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中的安全意識是重要的科學素養(yǎng).下列實驗操作或事故處理中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設計和操作中必須十分重視師生的安全問題和環(huán)境保護問題.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確的是( 。
A、制氧氣時排水法收集氧氣后出現(xiàn)倒吸現(xiàn)象,立即松開試管上的橡皮塞B、在氣體發(fā)生裝置上直接點燃乙炔氣體時,必須先檢驗乙炔氣體的純度C、實驗結束后將所有的廢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實驗室,以免污染實驗室D、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不停移動試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傷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