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①②③ | B. | ②③ | C. | ①③ | D. | ①② |
分析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一束質量比電子大很多的帶正電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結果是大多數(shù)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還有極少數(shù)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據(jù)此他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由于極少數(shù)α粒子發(fā)生了大角度偏轉,原子有全部正電荷集中在原子中央很小的體積內,即原子核內.
解答 解:a粒子散射實驗現(xiàn)象為:絕大多數(shù)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有少數(shù)α粒子發(fā)生了較大的偏轉,并有極少數(shù)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而被反彈回來.盧瑟福根據(jù)該實驗現(xiàn)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里繞著核旋轉,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否定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故A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了解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提出的歷史背景及其過程,知道α粒子散射實驗現(xiàn)象及其結論是解答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金屬鈉非�;顫� | |
B. | 鈉可以從硫酸銅溶液中還原出銅單質 | |
C. | 鈉在氯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 |
D. | 鈉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態(tài)存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離子組 | X試劑 | 離子方程式 |
A | Fe2+、Na+、SO42-、Cl- | 碘水 | 2Fe2++I2═2Fe3++2I- |
B | pH=8的溶液中:Na+、HCO3-、Cl- | 少量澄清石灰水 | Ca2++2OH-+2HCO3-═CaCO3↓+2H2O+CO32- |
C | 透明溶液中:NH4+、Fe3+、Cl-、AlO2- | 過量銅粉 | Cu+2Fe═2Fe2++Cu2+ |
D | K+、Na+、SO42-、ClO- | 少量SO2 | 2Cl-+SO2+H2O═2HClO+SO3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容器編號 | 溫度/℃ | 起始物質的量/mol | 平衡物質的量/mol | ||
H2 | SO2 | H2 | SO2 | ||
容器Ⅰ | 300 | 0.3 | 0.1 | / | 0.02 |
容器Ⅱ | 300 | 0.6 | 0.2 | / | / |
容器Ⅲ | 240 | 0.3 | 0.1 | / | 0.01 |
A. | 該反應的正反應吸熱 | |
B. | 到達平衡時,容器Ⅰ中SO2的轉化率比容器Ⅱ的大 | |
C. | 240℃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1.08×104 | |
D. | 到達平衡時,容器Ⅲ中的正反應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1:1 | B. | 1:2:3 | C. | 3:1:1 | D. | 6: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X的簡單陰離子與Y的簡單陽離子半徑:X<Y | |
B. | X分別與Z、W、Q形成的最簡單化合物的穩(wěn)定性:Z<W<Q | |
C. | ZQ3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最外層均滿足8電子結構 | |
D. | W、Q形成的含氧酸均為強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