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化學能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zhuǎn)化為電能.
(一)現(xiàn)有如下兩個反應:
①2FeBr2+3Cl2=2FeCl3+2Br2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1)根據(jù)兩個反應的本質(zhì)判斷,您認為可以設計成原電池的是①(填反應序號),理由是反應①是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轉(zhuǎn)移.
(二)請根據(jù)Fe+CuSO4=FeSO4+Cu反應,選擇適宜的材料和試劑設計一個原電池
(2)畫出原電池裝置圖,并在圖中標注出電極和電解質(zhì)溶液的名稱.
(3)寫出該原電池電極反應式:正極:Cu2++2e-=Cu;負極:Fe-2e-=Fe2+

分析 (一)從原電池反應必須是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分析;
(二)(1)原電池的構成條件:有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有電解質(zhì)溶液;形成閉合回路;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
(2)電極中負極比正極活潑,是失電子的極,電解質(zhì)中的陽離子在正極得電子.

解答 解:(一)原電池是將化學能轉(zhuǎn)變?yōu)殡娔艿难b置,只有氧化還原反應才有電子的轉(zhuǎn)移,而①為氧化還原反應,能設計成原電池,②為非氧化還原反應,不可以設計成原電池,
故答案為:①;①為氧化還原反應,可以設計成原電池;
(二)(1)根據(jù)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金屬鋅失電子,為負極,正極可以用活潑性較差的金屬銅,溶液中的銅離子得電子,必須用可溶的銅鹽作電解質(zhì),結合原電池的構成條件,裝置為:,故答案為:
(2)負極是失去電子的極,金屬要比正極活潑,所以Cu為正極,正極是電解質(zhì)中的陽離子發(fā)生得電子的還原反應,即Cu2+2e-=Cu;負極為鋅,金屬鋅失電子生成鋅離子,即Zn-2e-=Zn2+;
故答案為:Cu2+2e-=Cu;Zn-2e-=Zn2+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以及原電池裝置的設計,側重于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應用的能力,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1999年是人造元素豐收年,一年間得到了核電荷數(shù)分別為114、116和118三種新元素,已知核電荷數(shù)為118的新元素的一種原子的質(zhì)量數(shù)為293,則該原子中子與電子數(shù)之差為( 。
A.0B.57C.118D.1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某有機物A分子式為CxHyOz,15g A完全燃燒生成22g CO2和9g H2O.
(1)該有機物的實驗式是CH2O
(2)若A是一種無色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且有還原性,其結構簡式是HCHO.
(3)若A和Na2CO3混合有氣體放出,和醇能發(fā)生酯化反應,則結構簡式為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第3周期元素R,它的原子核外層上達到飽和所需電子數(shù)小于次外層和最內(nèi)層電子數(shù)之差,且等于最內(nèi)層電子數(shù)的正整數(shù)倍.則關于R的正確說法是(  )
A.常溫下,能穩(wěn)定存在的R的高價氧化物都能與燒堿溶液反應
B.R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是強酸
C.R和R的氧化物的熔點和硬度都很高
D.R能形成穩(wěn)定的氣態(tài)氫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化學用語使用正確的是( 。
A.NH4Cl的電子式:
B.用電子式表示氯化氫分子的形成過程:
C.氧化鈉的電子式:
D.R2+離子核外有a個電子,b個中子,R原子表示為:${\;}_{a+2}^{a+b+2}$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乙醇、甘油和苯酚的共同點是( 。
A.分子結構中都含有羥基,都能與Na反應,產(chǎn)生H2
B.常溫下都是無色液體
C.與FeCl3溶液反應呈紫色
D.都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表所示的五種元素中,W、X、Y、Z為短周期元素,這四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2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XY
WZ
T
A.原子半徑的大小順序為:rZ>rW>rY>rX
B.離子Y2-和X3-的核外電子數(shù)和電子層數(shù)都不相同
C.物質(zhì)WY2、WZ4均有熔點高、硬度大的特性
D.T元素的單質(zhì)具有半導體的特性,T與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能源、環(huán)境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研究它們的綜合利用有重要意義.
Ⅰ.二甲醚可代替汽油作新型清潔燃料.常溫常壓下,二氧化碳加氫可選擇性生產(chǎn)二甲醚(CH3OCH3)或一氧化碳.已知二甲醚、氫氣的燃燒熱分別為-1455kJ/mol,-285.8kJ/mol
(1)寫出CO2加氫轉(zhuǎn)化為CH3OCH3(g)和H2O(l)的熱化學方程式2CO2(g)+6H2(g)=CH3OCH3(g)+3H2O(l)△H=-259.8kJ•mol-1,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為)
$\frac{c(C{H}_{3}OC{H}_{3})}{{c}^{2}(C{O}_{2}){c}^{6}({H}_{2})}$..
(2)等物質(zhì)的量的CO和H2在一定條件下可合成CH3OCH3,同時還產(chǎn)生了一種可參與大氣循環(huán)的無機化合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O+3H2═CH3OCH3+CO2
(3)二甲醚燃料電池原理如圖1所示

①M區(qū)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為CH3OCH3+3H2O-12e-=2CO2+12H+
②用上述電池做電源,用圖2裝置電解飽和氯化鉀溶液(電極均為惰性電極),設飽和氯化鉀溶液體積為500mL,當溶液的pH值變?yōu)?3時(在常溫下測定),若該燃料電池的能量利用率為80%,則需消耗CH3OCH3的質(zhì)量為0.24g(假設溶液電解前后體積不變,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Ⅱ.硝化法是一種古老的生產(chǎn)硫酸的方法,同時實現(xiàn)了氮氧化物的循環(huán)轉(zhuǎn)化,主要反應為: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
(1)下列說法中可以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d
a.體系內(nèi)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h.v(NO2=v(SO3
c.容器內(nèi)氣體的總壓強保持不變         d.NO體積分數(shù)不再改變
(2)某溫度下,NO2(g)+SO2(g)?SO3(g)+NO(g)的平衡常數(shù)K=$\frac{9}{4}$,該溫度下在甲、乙、丙三個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投入NO2(g)和SO2(g),其起始濃度如表所示,
 起始濃度 甲 乙 丙
 c(NO2)/mol•L-1 0.10 0.20 0.20
 c(SO2)/mol•L-1 0.10 0.10 0.20
①10min后,甲中達到平衡,則甲中反應的平均速率v(NO2)=0.006mol/(L•min).
②丙達到平衡所用的時間<10min(填“<”“>”“=”),達到平衡后,設甲、乙、丙中SO2(g)的轉(zhuǎn)化率分別為a、b、c,則三者的大小關系為a=c<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80mL10mol/L的濃鹽酸與足量的MnO2加熱反應,產(chǎn)生Cl2分子數(shù)約為0.2NA
B.一定條件下,將1molN2和3molH2混合,充分反應后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6NA
C.鈉在空氣中燃燒可生成多種氧化物.23g鈉充分燃燒時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1NA
D.常溫常壓下,等質(zhì)量的CO和N2中含有原子數(shù)目均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