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6.氯元素是生產生活中常見的非金屬元素.某同學探究Cl2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把Cl2通入水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l2+H2O?HCl+HClO.
(2)用氯水進行如下表實驗:
實驗      操作        現象
把氯水點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先變紅后褪色
向氯水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不斷振蕩。邪咨恋砩
ⅱ.稍后,溶液變?yōu)闊o色
①實驗Ⅰ的現象說明,氯水具有的性質是酸性、強氧化性或漂白性.
②實驗Ⅱ:a.ⅰ現象的白色沉淀是AgCl.
b.綜合ⅰ、ⅱ現象,該同學推測實驗Ⅱ發(fā)生的反應為:
Cl2+AgNO3+H2O=HNO3+AgCl↓+HClO(將反應補充完整)
③為探究實驗Ⅰ中試紙褪色的原因及Ⅱ中另一種反應產物,該同學設計實驗如下:
c.將少量稀硝酸點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變紅未褪色;
d.…
上述實驗d的方案是取實驗Ⅱ中ⅱ的無色溶液,點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褪色.
(3)該同學查閱資料得知,最初,人們直接用氯氣作漂白劑,但使用起來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經過多年的實驗、改進,才有了今天常用的漂白粉.
①你認為“使用起來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的原因是氯氣的溶解度不大,且生成的HClO不穩(wěn)定,難保存.
②科研人員以氯氣、石灰石、水為原料制取漂白粉,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CaO+CO2↑,CaO+H2O=Ca(OH)2,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分析 (1)氯氣通入水中生成鹽酸和次氯酸;
(2)①實驗Ⅰ反應現象說明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具有酸性,可以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能漂白有機色素;
②a.向氯水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溶液中銀離子會和氯離子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
b.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氯化氫和次氯酸,其中氯化氫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次氯酸是弱酸不能發(fā)生反應,據此書寫化學方程式;
③實驗設計是將少量稀硝酸點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變紅未褪色,驗證硝酸無漂白性,實驗Ⅱ中反應后的溶液中含有硝酸和次氯酸,都具有氧化性,但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以使變色的試紙褪色;
(3)①直接用氯氣作漂白劑,氯氣和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不穩(wěn)定見光分解,氯氣溶解性不大;
②氯氣、石灰石、水為原料制取漂白粉,是煅燒石灰石生成氧化鈣,氧化鈣溶于水生成氫氧化鈣,氯氣通入氫氧化鈣中反應生成氯化鈣、次氯酸鈣和水;

解答 解:(1)把Cl2通入水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l2+H2O?HCl+HClO,
故答案為:Cl2+H2O?HCl+HClO;
(2)①實驗Ⅰ反應現象說明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具有酸性,可以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能漂白有機色素,所以試紙先變紅后褪色,氯水具有的性質是酸性、強氧化性或漂白性,
故答案為:酸性、強氧化性或漂白性;
②a.向氯水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溶液中銀離子會和氯離子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Ag++Cl-=AgCl↓,
故答案為:AgCl;
b.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氯化氫和次氯酸,其中氯化氫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次氯酸是弱酸不能發(fā)生反應,據此書寫化學方程式;
Cl2+H2O?HCl+HClO,HCl+AgNO3=AgCl↓+HNO3,反應總的化學方程式為:Cl2+H2O+AgNO3?AgCl↓+HClO+HNO3,
故答案為:H2O,HClO;
③實驗設計是將少量稀硝酸點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變紅未褪色,驗證硝酸無漂白性,實驗Ⅱ中反應后的溶液中含有硝酸和次氯酸,都具有氧化性,但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以使變色的試紙褪色,取實驗Ⅱ中ⅱ的無色溶液,點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褪色,證明是次氯酸的漂白性,
故答案為:取實驗Ⅱ中ⅱ的無色溶液,點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褪色;
(3)①直接用氯氣作漂白劑,氯氣溶解性不大,氯氣和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不穩(wěn)定見光分解,容易變質不易保存,
故答案為:氯氣的溶解度不大,且生成的HClO不穩(wěn)定,難保存;
②氯氣、石灰石、水為原料制取漂白粉,是煅燒石灰石生成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氧化鈣溶于水生成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氯氣通入氫氧化鈣中反應生成氯化鈣、次氯酸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為: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CaO+H2O=Ca(OH)2,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點評 本題考查較為綜合,主要是氯氣及其化合物性質的應用,設計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及實驗設計等問題,題目難度中等,建議在學習中牢固把握相關物質的性質.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1)對于0.2mol•L-1的Ba(NO32溶液,Ba2+和NO3-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1:2,2L溶液中陰、陽離子總數之比為1:2.
(2)在VL硫酸鋁溶液中,含有mgAl3+,則這種溶液中SO42-物質的量濃度是$\frac{m}{18V}$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研究發(fā)現,含pm2.5的霧霾主要成分有SO2、NOx、CxHy及可吸入顆粒等.
(1)霧霾中能形成酸雨的物質是SO2 和 NOX
(2)為消除NOx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可利用NH3在一定條件下與NO反應生成無污染的氣體.
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905.48kJ•mol-1
N2(g)+O2(g)?2NO(g)△H=+180.50kJ•mol-1
①下列表示NH3(g)與NO(g)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無污染氣體的能量轉化關系示意圖正確的是:a(填字母)

②圖1是反應【4NH3(g)+6NO(g)?5N2(g)+6H2O(g)】過程中NH3的體積分數隨X變化的示意圖,X代表的物理量可能是溫度或壓強,原因是因為該反應是放熱及體積增大的可逆反應,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平衡均逆向移動,使NH3的體積分數增大.
(3)圖2電解裝置可將霧霾中的SO2、NO轉化為(NH42SO4,①陰極的電極反應式是NO+5e-+6H+=NH4++H2O.
②物質A是H2SO4(填化學式),
理由是根據反應:5SO2+2NO+8H2O$\frac{\underline{\;通電\;}}{\;}$(NH42SO4+4H2SO4,產物中除有(NH42SO4外還有H2SO4
(4)為減少霧霾、降低大氣中有害氣體含量,研究機動車尾氣中CO、NOx及CxHy的排放量意義重大.機動車尾氣污染物的含量與空/燃比(空氣與燃油氣的體積比)的變化關系示意圖如圖3所示,請解釋:
①隨空/燃比增大,CO和CxHy的含量減少的原因是空/燃比增大,燃油氣燃燒更充分,故CO、CxHy含量減少.
②當空/燃比達到15后,NOx減少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反應 N2(g)+O2(g)?2NO(g) 是吸熱反應,當空/燃比大于15后,由于燃油氣含量減少,燃油氣燃燒放出的熱量相應減少,環(huán)境溫度降低,使該反應不易進行,故NOx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標準狀況下4.48L HCl的質量是7.3g,將其溶于水配成100mL的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將一小段鋁片放入盛有 2mol/L的NaOH溶液中.。_始時,沒有明顯現象;ⅱ.過一會兒,有大量氣泡產生;ⅲ.把點燃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有爆鳴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現象ⅰ、ⅱ說明NaOH溶液能溶解Al2O3
B.現象ⅱ、ⅲ是因為發(fā)生了反應:2Al+2OH-+2H2O=2AlO2-+3H2
C.現象ⅰ、ⅱ,可推測家用鋁制餐具不宜長時間盛放堿性食物
D.上述實驗說明活潑金屬都具有類似的性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若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A個Fe(OH)3膠體粒子的質量為107g
B.8.0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銅原子數為0.1NA
C.標準狀況下,將2.24L Cl2溶于水,可得到HClO分子的數目是0.1NA
D.5.6gFe與0.1mol Cl2完全反應,反應中轉移的電子數為0.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化學與社會、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硫可廣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B.從海水提取物質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實現
C.葡萄糖可用于補鈣藥物的合成
D.“地溝油”禁止食用,也不能用來制肥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雜化軌道全部參加形成化學鍵
B.在晶體中,只要有陰離子一定有陽離子
C.某固態(tài)單質能導電,該單質一定屬于金屬晶體
D.SiO2分子中每個Si原子周圍有4個O原子,每個O原子周圍有2個Si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使用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可防止酸雨的產生
B.明礬在水中能形成膠體,可作為凈水劑
C.建設三峽大壩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鹽材料
D.給汽車安裝尾氣轉化裝置,易產生光化學煙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