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4分)已知固體化合物A由NaHCO3、KHCO3、MgCO3、CaCO3四種物質中的兩種混合而成。請通過計算和推理回答下列問題:[n(A)表示A的物質的量;m(A)表示A的質量]

   (1)取A與足量的鹽酸反應:若m(A)為定值,生成氣體的量即為定值,試寫出A的可能組成。

   (2)若先將A加熱,剩余固體再與足量的鹽酸反應,且先后兩次產生的氣體分別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的沉淀均為10.0g,據此推導出A的組成及物質的量。

 

(1)NaHCO3和MgCO3;KHCO3和CaCO3。(2分)  NaHCO3和MgCO3;KHCO3和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同,碳原子數相同,即碳的質量分數相同,混合物質量為定值時,碳質量也為定值,根據碳原子守恒,因此產生的CO2氣體必為定值。

   (2)NaHCO3和KHCO3,(1分)0.2mol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0分)現有X、Y、Z三種非金屬元素,A、B、C三種金屬元素,已知有如下情況:

(1)X、Y、Z的單質在常溫下均為氣體

(2)X的單質在Z的單質中燃燒,生成XZ,燃燒時火焰呈蒼白色。

(3)XZ易溶于水,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試液變紅。

(4)兩摩爾X的單質可與一摩爾Y的單質化合生成兩摩爾X2Y,X2Y常溫下為液體。

(5)Z的單質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6)A的單質可以在Z的單質中燃燒,生成棕褐色固體,該固體溶于水呈棕黃色溶液。

(7)B與Z形成的化合物BZ2溶于水加入NaOH溶液有藍色沉淀生成。

(8)C的單質與Y單質反應可能得到兩種產物,其中一種為淡黃色。

請完成下列問題:

①寫出XZ、X2Y和BZ2的化學式:XZ________,X2Y________,BZ2________。

②Z的單質溶于X2Y中所得溶液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質是________(填化學式)。

③A的單質與Z的單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的單質與Y單質反應生成淡黃色物質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Z單質能否與NaOH溶液反應?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請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能反應,則此空不必填寫)

⑥向盛有紫色石蕊試液的試管中持續(xù)地通入氯氣,溶液發(fā)生的顏色變化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1分) 甲、乙、丙、丁四種單質在點燃條件下兩兩化合生成X、Y、Z、W四種化合物,轉化關系如右圖所示。

已知:

①        甲、乙、丙均為前三周期元素的單質,常溫下均為氣體,丁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金屬。

②        常溫下,X是無色液體,Y是黑色固體。

③        丙在乙中燃燒發(fā)出蒼白色的火焰,W的水溶液呈黃色。

請回答:

(1)寫化學式:甲_____________, Z_____________。

(2)丁與X在高溫下也能得到Y,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少量W的溶液滴入幾滴KSCN溶液,迅速變?yōu)榧t色,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與丙兩單質的元素可形成原子個數比1∶1的化合物H,將H滴入品紅后,溶液的顏色逐漸褪去,加熱后溶液為           (填顏色)。

(5)將Y恰好溶于Z的水溶液后,檢驗其中低價金屬離子的方法是滴入酸性KMnO4,紫色褪去,說明有該離子,仔細分析后發(fā)現該結論存在缺陷,此“缺陷”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4分) 某化學興趣小組,專門研究了氧族元素及其某些化合物的部分性質。查得的資料如下:

①常溫下,硒(Se)和碲(Te)為固體,H2Se和H2Te為氣體;

②Te和H2不能直接化合生成H2Te;

③氧氣、硫、硒、碲與1 mol H2反應的焓變(△H)情況如下表所示。

物質

O2

S

Se

Te

ΔH(kJ·mol1)

-242

-20

81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氧族元素中含有18個電子的兩種氫化物的化學式          、          。

(2)寫出硒化氫發(fā)生分解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3)已知H2Te分解反應的ΔS>0,ΔH=-154kJ·mol1,請解釋Te和H2不能直接化合的原因                                                                    

                                                                          。

(4)H2S的水溶液顯弱酸性,寫出其電離方程式                               ;它的第一級電離常數可用Ka1來表示,當溫度升高時,Ka1的值                (填“一定增大”、“一定減小”或“不能確定”)。

(5)在容積均為1 L(容器體積不可變)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分別充入2 mol SO2、1 molO2 和4 mol SO2、2 mol O2,在相同條件下使其反應。最終達到平衡后,甲、乙兩容器中SO2轉化率分別為50%和α(乙),則反應的平衡常數Kc             L·mol1(填寫具體數據),此時α(乙)        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西南師大附中2010屆高三第五次月考(理綜)試題化學部分 題型:填空題

(11分) 甲、乙、丙、丁四種單質在點燃條件下兩兩化合生成X、Y、Z、W四種化合物,轉化關系如右圖所示。

已知:
①        甲、乙、丙均為前三周期元素的單質,常溫下均為氣體,丁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金屬。
②        常溫下,X是無色液體,Y是黑色固體。
③        丙在乙中燃燒發(fā)出蒼白色的火焰,W的水溶液呈黃色。
請回答:
(1)寫化學式:甲_____________, Z_____________。
(2)丁與X在高溫下也能得到Y,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少量W的溶液滴入幾滴KSCN溶液,迅速變?yōu)榧t色,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與丙兩單質的元素可形成原子個數比1∶1的化合物H,將H滴入品紅后,溶液的顏色逐漸褪去,加熱后溶液為           (填顏色)。
(5)將Y恰好溶于Z的水溶液后,檢驗其中低價金屬離子的方法是滴入酸性KMnO4,紫色褪去,說明有該離子,仔細分析后發(fā)現該結論存在缺陷,此“缺陷”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年湖南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理綜)化學部分 題型:填空題

(14分) 某化學興趣小組,專門研究了氧族元素及其某些化合物的部分性質。查得的資料如下:
①常溫下,硒(Se)和碲(Te)為固體,H2Se和H2Te為氣體;
②Te和H2不能直接化合生成H2Te;
③氧氣、硫、硒、碲與1 mol H2反應的焓變(△H)情況如下表所示。

物質
O2
S
Se

Te

ΔH(kJ·mol1)
-242
-20
81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氧族元素中含有18個電子的兩種氫化物的化學式         、          
(2)寫出硒化氫發(fā)生分解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
(3)已知H2Te分解反應的ΔS>0,ΔH=-154 kJ·mol1,請解釋Te和H2不能直接化合的原因                                                                    
                                                                          。
(4)H2S的水溶液顯弱酸性,寫出其電離方程式                               ;它的第一級電離常數可用Ka1來表示,當溫度升高時,Ka1的值                (填“一定增大”、“一定減小”或“不能確定”)。
(5)在容積均為1 L(容器體積不可變)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分別充入2 mol SO2、1 molO2和4 mol SO2、2 mol O2,在相同條件下使其反應。最終達到平衡后,甲、乙兩容器中SO2轉化率分別為50%和α(乙),則反應的平衡常數Kc             L·mol1(填寫具體數據),此時α(乙)       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