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將飽和FeCl3溶液分別滴入下列液體中,能形成膠體的是( )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

實驗室制備氫氧化鐵膠體是在沸騰的蒸餾水中加入飽和氯化鐵溶液,當溶液變?yōu)榧t褐色時立即停止加熱,不能攪拌,故答案為: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溫度下,Fe(OH)3(s)、Cu(OH)2(s)分別在溶液中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變?nèi)芤?/span>pH,金屬陽離子濃度變化如圖所示。據(jù)圖分析,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Ksp[Cu(OH)2]<Ksp[Fe(OH)3]

B. d點代表的溶液中Fe(OH)3已過飽和、Cu(OH)2未飽和

C. 加適量NH4Cl固體可使溶液由a點變到b

D. b、c兩點代表的Fe(OH)3、Cu(OH)2溶解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溫度下,在甲、乙、丙、丁四個恒容密閉容器中投入H2I2,發(fā)生反應:H2(g)+I2(g)2HI(g)。反應體系中各物質(zhì)濃度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

容器

起始濃度

平衡濃度

c(H2)/mol·L-1

c(I2)/mol·L-1

c(HI)/mol·L-1

0.01

0.01

0.004

0.01

0.02

a

0.02

0.01

b

0.02

0.02

——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H2的平衡濃度:a=b>0.004 B. 平衡時,H2的轉化率:丁>

C. 平衡時,乙中H2的轉化率等于20% D. 丙中條件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 50mL H2SO4 與稀 HNO3 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鐵粉,假設加入鐵粉的質(zhì)量與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標 準狀況下)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且每一段只對應一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參加反應鐵粉的總質(zhì)量 m2=5.6 g

B. 所用混合溶液中 c(HNO3)=0.5 molL-1

C. 開始時產(chǎn)生的氣體為 H2

D. AB 段產(chǎn)生的反應為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儲存氯氣的鋼瓶,為防止腐蝕,裝氯氣前必須( )

A.清洗干凈B.充入惰性氣體C.充分干燥D.除去鐵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 ①C6H12O6(s)=2C2H5OH(l)+2CO2(g) △H1

②6CO2(g)+6H2O(g)=C6H12O6(s)+6O2 △H2

③2H2O(g)=2H2(g)+O2(g) △H3

④2CO2(g)+6H2(g)=C2H5OH(l)+3H2O △H4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H2的燃燒熱為

B. 反應使用催化劑,△H1將減小

C. 標準狀況下,反應生成1.12LO2,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1×6.02×1023

D. 2△H4=△H1+△H2-6△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分類的正確組合是( )

酸性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CO2

SO2

B

NaOH

HCl

NaCl

CO

Na2O

C

NaOH

CH3COOH

CaF2

SO2

CO

D

KOH

HNO3

CaCO3

SO3

CaO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圖的轉化關系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反應條件已略去)

A. 生成等質(zhì)量H2時,①和②反應消耗n (HCl)n (NaOH)

B. 反應③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3

C. 反應③和④消耗等量的Al時,生成的n (Cu)n (Fe)32

D. 反應⑤的離子方程式為Al3+ + 3OH===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含F(xiàn)e2+、I、Br的溶液中通入過量的氯氣,溶液中四種粒子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ba=5,線段Ⅳ表示一種含氧酸,且Ⅰ和Ⅳ表示的物質(zhì)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線段Ⅱ表示Fe2+的變化情況

B. 線段Ⅳ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I2+5Cl2+12OH-=2IO3-+10Cl-+6H2O

C. 根據(jù)圖象可計算a=6

D. 原溶液中c(Fe2+)∶c(I)∶c(Br)=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