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化學與健康”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服用鉻含量超標的藥用膠囊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進人體對某些維生素的吸收

C.“血液透析”利用了膠體的性質(zhì)

D.光化學煙霧不會引起呼吸道疾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甘肅省高三上第二階段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強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Fe2+、Al3+、NH、CO、SO、SO、Cl-中的若干種,現(xiàn)取X溶液進行連續(xù)實驗,實驗過程及產(chǎn)物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氣體A是NO2

B.X中肯定存在Fe2+、Al3+、NH、SO

C.溶液E和氣體F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

D.X中不能確定的離子是Al3+和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上第一次質(zhì)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A~D四種物質(zhì)均含有同一種元素,A可以是單質(zhì)也可以是氣態(tài)氫化物,D是該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則A、B、C、D中共同含有的元素可能是( )

A.氯 B.鐵 C.碳 D.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內(nèi)蒙古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環(huán)保、安全的鋁--空氣電池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NaCl的作用是增強溶液的導電性

B.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O2+4e-+2H2O==4OH-

C.電池工作過程中,電解質(zhì)溶液的pH不斷增大

D.用該電池做電源電解KI溶液制取1molKIO3,消耗鋁電極的質(zhì)量為5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內(nèi)蒙古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電子層數(shù)的三倍,Y與X可形成Y2X2和Y2X兩種離子化合物,Z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比Y原子多2,W與X同主族,則

A. 原子半徑:Y<Z<W

B. 單質(zhì)的還原性:Y<Z

C. 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X>W

D. Y和Z兩者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不能相互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高三上第四次質(zhì)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粉煤灰是燃煤電廠的廢渣,主要成分為SiO2、Al2O3、Fe2O3和C等。實驗室模擬工業(yè)從粉煤灰提取活性Al2O3,其流程如下圖:

已知燒結過程的產(chǎn)物主要是:NaAlO2、Ca2SiO4、NaFeO2和Na2SiO3等。

(1)寫出燒結過程中鋁元素轉化的化學方程式 。

(2)操作a為冷卻、研磨,其中研磨的目的是

(3)浸出過程中,NaFeO2可完全水解,水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操作b的名稱是 ,所用的玻璃儀器有 、 和燒杯。

(5)“碳化”時生成沉淀,沉淀的化學式為 。

(6)上述過程中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zhì)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高三上第四次質(zhì)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圖示與對應敘述相符的是

A.圖甲表示壓強對可逆反應2A(g)+2B(g)3C(g)+D(s)的影響,乙的壓強大

B.圖乙表示CH3COOH溶液中通入NH3至過量的過程中溶液導電性的變化

C.圖丙表明合成氨反應是放熱反應,b表示在反應體系中加入了催化劑

D.圖丁表示一定濃度Na2CO3溶液中滴加鹽酸,生成CO2與滴加鹽酸物質(zhì)的量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海南省高三上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向容量瓶加水至液面離刻度線1~2 cm時,改用膠頭滴管定容

B.向某溶液中先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HNO3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分液操作時,將下層液體先放出,然后關閉旋塞,將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D.石油的裂化可以提高汽油等輕質(zhì)油的質(zhì)量和產(chǎn)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四種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同且由一價陽離子A+、B+和一價陰離子X-、Y-組成的鹽溶液,常溫下AX溶液和BY溶液的pH都為7,AY溶液的pH<7,BX的溶液的pH>7。則可能不水解的鹽是

A.AX B.BX C.AY D.BY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