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業(yè)制氫氣的一個重要反應是:CO(g)+H2O(g)?CO2(g)+H2(g)△H<0
現(xiàn)將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別通入到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得到如下三組數(shù)據(jù):
實驗組溫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達到平衡狀態(tài)所需時間/min
COH2OH2CO2
650421.61.65
900210.50.53
①對于反應CO(g)+H2O(g)?CO2(g)+H2(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D
A.當容器中CO的含量保持不變時,說明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B.若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說明該反應已達化學平衡狀態(tài)
C.實驗I中,反應達到平衡后,再通入4molCO和2molH2O,平衡正向移動,H2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
D.若使用催化劑,會改變反應的途徑,但反應的焓變不變
②實驗I中,從反應開始到反應達到平衡時,CO的平均反應速率V(CO)=0.16mol/(L.min);
③實驗II條件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0.33 (保留小數(shù)點后二位);H2O(g)的平衡轉化率為50%.
④若在900℃時,實驗II反應達到平衡后,向此容器中再加入1.5molCO、0.5mol H2O、0.2mol CO2、0.5mol H2,則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填“正反應”、“逆反應”或“不移動”)
⑤若僅改變溫度,縱坐標y隨T變化如圖所示,則縱坐標y表示的是AC.
A.CO2的百分含量  B.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C.CO的轉化率  D.H2O的物質的量.

分析 ①A.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各組分含量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總質量不變,容器容積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為定值;
C.實驗I中,反應達到平衡后,再通入4molCO和2molH2O,增大反應物濃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狀態(tài)等效為在原平衡基礎上增大壓強,與原平衡相比平衡不移動;
D.焓變與始態(tài)、終態(tài)有關,與反應途徑無關;
②平衡時生成氫氣為1.6mol,由方程式可知消耗的CO為1.6mol,根據(jù)v=$\frac{△c}{△t}$計算v(CO);
③平衡時生成氫氣、二氧化碳均為0.5mol,由CO(g)+H2O(g)?CO2(g)+H2(g)可知,消耗的CO、水蒸氣均為0.5mol,故平衡時CO為2mol-0.5mol=1.5mol,水蒸氣為1mol-0.5mol=0.5mol,反應氣體物質的量不變,用物質的量代替濃度代入K=$\frac{c(C{O}_{2})×c({H}_{2})}{c(CO)×c({H}_{2}O)}$計算平衡常數(shù);
④計算此時濃度商Qc,若Qc=K,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Qc<K,反應向正反應進行,若Qc>K,反應向逆反應進行;
⑤隨溫度升高,Y值先增大后減小,a點到達平衡狀態(tài),a點前未到達平衡,正反應為放熱反應,a點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解答 解:①A.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各組分含量保持不變,當容器中CO的含量保持不變時,說明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A正確;
B.混合氣體總質量不變,容器容積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為定值,密度保持不變,不能說明到達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
C.實驗I中,反應達到平衡后,再通入4molCO和2molH2O,平衡正向移動,等效為在原平衡基礎上增大壓強,與原平衡相比平衡不移動,氫氣的體積分數(shù)相等,故C錯誤;
D.使用催化劑,降低活化能,改變反應途徑,但焓變與始態(tài)、終態(tài)有關,與反應途徑無關,故焓變不變,故D正確,
故選:AD;
②平衡時生成氫氣為1.6mol,由方程式可知消耗的CO為1.6mol,則v(CO)=$\frac{\frac{1.6mol}{2L}}{5min}$=0.16mol/(L.min),
故答案為:0.16mol/(L.min);
③平衡時生成氫氣、二氧化碳均為0.5mol,
             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 2        1        0       0
變化量(mol) 0.5      0.5      0.5     0.5
平衡量(mol) 1.5      0.5      0.5     0.5
反應氣體物質的量不變,用物質的量代替濃度計算平衡常數(shù),故平衡常數(shù)K=$\frac{c(C{O}_{2})×c({H}_{2})}{c(CO)×c({H}_{2}O)}$=$\frac{0.5×0.5}{1.5×0.5}$=0.33,水的轉化率為$\frac{0.5mol}{1mol}$×100%=50%,
故答案為:0.33;50%;
④此時濃度商Qc=$\frac{(0.5+0.2)×(0.5+0.5)}{(1.5+1.5)×(0.5+0.5)}$=0.23<K=0.33,反應向正反應進行,
故答案為:正反應;
⑤隨溫度升高,Y值先增大后減小,a點到達平衡狀態(tài),a點前未到達平衡,正反應為放熱反應,a點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A.CO2的百分含量,開始隨反應增大,達到平衡升溫平衡逆向進行二氧化碳減小,故A符合;
B.反應前后氣體質量和物質的量不變,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始終不變,故B不符合;
C.CO的轉化率開始隨反應增大,達到平衡升溫平衡逆向進行,一氧化碳轉化率減小,故C符合;
D.H2O的物質的量先減小平衡后,隨溫度升高平衡逆向進行,水的量增大,故D不符合;
故答案為:AC.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與影響因素、平衡常數(shù)計算及應用、反應速率計算、平衡狀態(tài)判斷、化學平衡圖象等,題目難度中等,掌握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用途:1、判斷反應進行的程度,2、判斷反應的熱效應,3、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4、計算轉化率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現(xiàn)有含一個羥基的化合物A 8g,與乙酸反應生成乙酸某酯10.2g,回收未反應的A 2g,求A的相對分子質量.(請寫出解題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有關氯水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將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先變紅后褪色
B.將氯水滴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C.向氯水中滴加碳酸鈉溶液,有氣體產(chǎn)生
D.向氯水中滴加溴化鉀溶液,下層出現(xiàn)橙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實驗符合安全要求且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A.
從食鹽水中提取NaCl
B.
收集氧氣
C.
制備并檢驗氫氣的可燃性
D.
從a口進氣可收集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將下列每組內(nèi)的四種物質同時加入到水中,充分攪拌后,既有氧化還原反應發(fā)生,又有沉淀產(chǎn)生的一組是( 。
A.Na2O2、NH4Cl、NaCl、Na2SO4B.FeO、AlCl3、Na2SiO3、硝酸
C.KHCO3、Ca(OH)2、MgCl2、硫酸D.NaCO3、BaCl2、K2S、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Na2O、Na2O2組成元素相同,與CO2反應產(chǎn)物也相同
B.含NA個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1
C.Na的金屬活動性比Mg強,故可用Na與MgCl2溶液反應制Mg
D.1molNa2O2固體中含離子總數(shù)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現(xiàn)有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求15.8g KMnO4能使多少摩爾HCl被氧化?反應過程中共轉移了多少摩爾的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在下列指定溶液中,離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加入H+有氣體產(chǎn)生的溶液中:SO${\;}_{3}^{2-}$、Ba2+、K+、NO${\;}_{3}^{-}$
B.使酚酞顯紅色的溶液中:NO${\;}_{3}^{-}$、Cl-、K+、Ba2+
C.加鐵粉能放出氫氣的溶液中:Na+、H+、CH3COO-、Cl-
D.呈酸性的無色溶液中:K+、Fe2+、NO32-、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反應中氯氣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的是( 。
A.用氯氣制備漂白粉B.氯氣和銅
C.氯氣和氫氣D.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反應生成氯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