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某可逆反應a A(g)+bB(g)?cC(g),在溫度分別為T1和T2,壓強分別為P1和P2條件下,得到C的物質的量n與時間t的關系曲線如下圖所示.據(jù)圖分析,以下正確的是( 。
A、c>a+b,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B、c>a+b,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C、c<a+b,逆反應為吸熱反應
D、c<a+b,逆反應為放熱反應
考點:物質的量或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根據(jù)溫度、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分析,溫度越高、壓強越大,則反應速率越大,達到平衡用的時間越少,曲線的斜率越大.
解答: 解:相同壓強下,根據(jù)溫度對C濃度的影響可知,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大,則達到平衡用的時間越少,曲線的斜率越大,故有:T1>T2,升高溫度,C的含量減小,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逆反應為吸熱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相同溫度下,根據(jù)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可知,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大,則達到平衡用的時間越少,曲線的斜率越大,故有:P2>P1,壓強越大,生成物C的物質的量越小,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反應前后混合氣體的計量數(shù)增大,所以a+b<c,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溫度、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根據(jù)“先拐先平數(shù)值大”確定溫度、壓強的相對大小,再結合溫度、壓強與生成物C物質的量的變化確定反應熱及氣體的計量數(shù)變化,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標準狀況下,2.2g由CH4和C2H4組成的混合氣體所占的體積為2.24L,則該混合氣體中CH4和C2H4的質量比是( 。
A、1:1B、4:7
C、7:4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若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00mL 1mol/L NaHCO3溶液含有0.1NA個HCO3-
B、常溫常壓下,1mol氦氣含有2NA個原子
C、7.8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陰離子數(shù)等于0.1NA
D、加熱條件下,1molCl2與足量Fe粉充分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電鍍過程中電鍍液溶質的濃度基本保持不變
B、弱電解質溶液可能比強電解溶液導電能力強
C、使用催化劑可以降低反應的活化能
D、使用催化劑可以使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化學鍵C-HC=CC-CH-H
鍵能(kJ/mol)615.3414.4347.4435.3
A、已知則可以計算CH3-CH3(g)→CH2=CH2(g)+H2(g)△H=+125.6 kJ/mol
B、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要標明使用溫度,容量瓶無“0”刻度,量筒、滴定管都有“0”刻度;使用時量筒和滴定管水洗后還需潤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潤洗
C、氯化鎂溶液與氨水反應:Mg2++2NH3?H2O=Mg(OH)2↓+2NH4+
D、使石蕊呈紫色的溶液中,下列離子可以大量共存:Na+、AlO2-、NO3-、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混合后,只能生成一種含鈉化合物的是(  )
A、Na2CO3、鹽酸
B、NaOH溶液、CO2
C、NaHCO3溶液、石灰水
D、Na2O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化學反應2C(s)+O2(g)
 點燃 
.
 
2CO(g),2CO(g)+O2(g)
 點燃 
.
 
2CO2(g)都是放熱反應,據(jù)此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其他條件相同)(  )
A、12 g碳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
B、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總能量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總能量
C、12 g C和32 g O2所具有的總能量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總能量
D、將一定質量的C燃燒,生成CO2比生成CO時放出的熱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僅用一種試劑就能將苯、裂化汽油、四氯化碳、酒精、碘化鉀淀粉溶液五種物質一次性鑒別出來的是(  )
①溴水 ②KMnO4 酸性溶液 ③稀硫酸 ④燒堿水.
A、僅①B、僅①②
C、僅①②③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按圖甲裝置進行實驗,若圖乙中橫坐標X表示通過電極的電子的物質的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F表示反應生成Cu的物質的量
B、E表示反應消耗H2O的物質的量
C、E表示反應生成O2的物質的量
D、F表示反應生成H2SO4的物質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