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2.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殺菌劑、藥物等方面具有廣泛用途.回答下列問題:
(1)海帶中富含碘,請簡述檢驗碘的實驗方案取海帶灼燒成灰,加水浸取后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硫酸與雙氧水,再加淀粉試液變藍,說明含有碘;
(2)已知反應2HI(g)═H2(g)+I2(g)的△H=+11kJ•mol-1,1molH2(g)、1molHI(g)分子中化學鍵斷裂時分別需要吸收436KJ、299KJ的能量,則1molI2(g)分子中化學鍵斷裂時需吸收的能量為151kJ;
(3)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應:2HI(g)═H2(g)+I2(g)
在716K時,氣體混合物中碘化氫的物質的量分數x(HI)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表:
t/min020406080120
X(HI)10.910.850.8150.7950.784
X(HI)00.600.730.7730.7800.784
①根據上述實驗結果,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的計算式為:$\frac{0.10{8}^{2}}{0.78{4}^{2}}$;(不用求出結果)
②其他條件不變,向平衡后體系中再加入少量HI,則平衡向正(填“正”或“逆”)反應方向移動,達到平衡后x(HI)不變(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③上述反應中,正反應速率為v=kx2(HI),逆反應速率為v=kx(H2)x(I2),其中k、k為速率常數,則k為$\frac{{K}_{正}}{K}$(以K和K表示);若k=0.0027min-1,在t=40min時,v=1.95×10-3min-1min-1
④由上述實驗數據計算得到v~x(HI)和v~x(H2)的關系可用如圖表示.當升高到某一溫度時,反應重新達到平衡,相應的點分別為A、E(填字母).

分析 (1)海帶中的碘是化合態(tài)形式,淀粉遇碘單質顯藍色,故可將海帶中的碘元素形成碘單質的形式可檢驗;
(2)根據反應熱=反應物的總鍵能-生成物的總鍵能計算;
(3)①根據表中數據知,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HI的物質的量分數是0.784,碘和氫氣的物質的量分數相等為0.108,化學平衡常數K為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之比,帶入計算;
②增大反應物濃度,反應正向移動;新平衡相當于對原平衡加壓,該反應氣體體積不變,則平衡不移動,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增大,但百分量不變;
③根據化學平衡常數公式確定k、K、k的關系;根據v=kx2(HI)計算正反應速率;
④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加快,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建立平衡,平衡時HI的物質的量分數減小,逆反應建立平衡,平衡時H2的物質的量分數增大.

解答 解:(1)海帶中的碘是化合態(tài)形式,淀粉遇碘單質顯藍色,故取海帶灼燒成灰,加水浸取后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硫酸與雙氧水,再加淀粉試液變藍,說明含有碘;
故答案為:取海帶灼燒成灰,加水浸取后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硫酸與雙氧水,再加淀粉試液變藍,說明含有碘;
(2)設1molI2(g)分子中化學鍵斷裂時需吸收的能量為x,反應2HI(g)═H2(g)+I2(g)的△H=+11kJ•mol-1,1molH2(g)、1molHI(g)分子中化學鍵斷裂時分別需要吸收436KJ、299KJ的能量,則2×299-436-x=△H=+11kJ•mol-1,解得x=151;
故答案為:151;
(3)①根據表中數據知,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HI的物質的量分數是0.784,碘和氫氣的物質的量分數相等為0.108,其化學平衡常數K=$\frac{c({H}_{2})•c({I}_{2})}{{c}^{2}(HI)}$=$\frac{0.10{8}^{2}}{0.78{4}^{2}}$;
故答案為:$\frac{0.10{8}^{2}}{0.78{4}^{2}}$;
②向平衡后體系中再加入少量HI,反應物濃度增大,瞬間反應向著正方向進行;但是該反應是個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相當于對原平衡加壓,新平衡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增大,但是百分量不變,則HI的質量分數也不變;
故答案為:正;不變;
③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v=kx2(HI)=v=kx(H2)x(I2),則k=k$•\frac{{x}^{2}(HI)}{x({H}_{2})x({I}_{2})}$=$\frac{{K}_{正}}{K}$,若k=0.0027min-1,在t=40min時,v=0.0027min-1×0.852=1.95×10-3min-1
故答案為:$\frac{{K}_{正}}{K}$; 1.95×10-3min-1;
 ④對于2HI(g)?H2(g)+I2(g)反應建立平衡時:
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加快,因此排除C點,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因此平衡正向移動,再次平衡時HI的物質的量分數減小,因此排除B點,故選A點;
對于H2(g)+I2(g)?2HI(g)反應建立平衡時:
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加快,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因此平衡逆向移動,再次平衡時H2的物質的量分數增大,故選E點;
因此反應重新達到平衡,v~x(HI)對應的點為A,v~x(H2)對應的點為E;
故答案為:A、E.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狀態(tài)判斷、化學平衡常數有關計算等知識點,側重考查學生分析判斷能力,易錯點是平衡狀態(tài)判斷,注意:只有反應前后改變的物理量才能作為平衡狀態(tài)判斷依據,難點是(3)題計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如圖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
A.圖1表示某放熱反應分別在有、無催化劑的情況下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B.圖2表示A、B兩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將t1℃時A、B的飽和溶液分別升溫至t2℃時,溶質的質量分數B>A
C.圖3表示鎂條放入鹽酸中生成氫氣速率隨時間的變化,起初反應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是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D.圖4表示在含等物質的量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鹽酸至過量時,產生氣體的體積與消耗鹽酸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少3,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R 
 X YZ
A.元素X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為H3PO4
B.元素Y有兩種常見的氧化物且都能與元素R的氫化物反應生成對應價態(tài)的酸
C.R、X、Y三者的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依次增強
D.Z的單質能與Y的某些化合物發(fā)生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1)“氫能”將是未來最理想的新能源.工業(yè)上通常用生產水煤氣的方法制得氫氣.其中C(s)+H2O(g)?CO(g)+H2(g),在850℃時平衡常數K=1.若向1升的恒定密閉真空容器中同時加入x mol C和6.0mol H2O.
①當加熱到850℃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有AC.
A.容器內的壓強不變   B.消耗水蒸氣的物質的量與生成CO的物質的量相等
C.混合氣的密度不變   D.單位時間有n個H-O鍵斷裂的同時有n個H-H鍵斷裂
②x應滿足的條件是x>2.
(2)氨是制備尿素的原料,NH3、N2H4等在工農業(yè)生產、航空、航天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氨氣溶于水得到氨水,在25℃下,將a mol/L的氨水與b mol/L的硫酸以3:2體積比混合反應后溶液呈中性.用含a和b的代數式表示出氨水的電離平衡常數為$\frac{4b}{3a-4b}×1{0}^{-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霧霾”是當今世界環(huán)境熱點話題.目前寧夏境內空氣質量惡化原因之一是機動車尾氣和燃煤產生的煙氣.NO和CO氣體均為汽車尾氣的成分,這兩種氣體在催化轉換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2NO(g)+2CO(g)$\stackrel{催化劑}{?}$ 2CO2(g)+N2(g)△H=-a kJ•mol-1(a>0)
(1)在一定溫度下,將2.0mol NO、2.4mol CO氣體通入到固定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過程中部分物質的濃度變化如圖1所示:

①0~15min N2的平均速率v(N2)=0.013mol/(L•min);NO的轉化率為40%.
②20min時,若改變反應條件,導致CO濃度減小,
則改變的條件可能是cd(選填序號).
a.縮小容器體積            b.增加CO的量
c.降低溫度                d.擴大容器體積
③若保持反應體系的溫度不變,20min時再向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學平衡將向左移動(選填“向左”、“向右”或“不”),重新達到平衡后,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為$\frac{5}{36}$L/mol.
(2)已知:2NO(g)+O2(g)=2NO2(g)△H=-b kJ•mol-1(b>0)CO的燃燒熱△H=-c kJ•mol-1(c>0)則在消除汽車尾氣中NO2的污染時,NO2與CO發(fā)生反應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為:4CO(g)+2NO2(g)=N2(g)+4CO2(g)△H=(-a+b-2c)kJ•mol-1
(3)工業(yè)廢氣中含有的NO2還可用電解法消除.制備方法之一是先將NO2轉化為N2O4,然后采用電解法制備 N2O5,裝置如圖2所示. Pt乙為陰極,電解池中生成N2O5的電極反應式是N2O4+2HNO3-2e-=2N2O5+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氮有不同價態(tài)的氧化物,如NO、N2O3、NO2、N2O5等,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1)己知:2NO(g)+O2(g)═2NO2(g)△H1=-113kJ•mol-1
NO(g)+O3(g)═NO2(g)+O2(g)△H2=-199kJ•mol-1
4NO2(g)+O2(g)═2N2O5(g)△H4=-57kJ•mol-1
則反應6NO2 (g)+O3(g)═3N2O5(g)△H=-228kJ•mol-1
(2)某溫度下,在一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 N2O3,發(fā)生反應N2O3(g)?NO2(g)+NO(g)
達到平衡后,于t1時刻改變某一條件后,速率與時間的變化圖象如圖1所示,有關說法正確的是C

A.t1時刻改變的條件是增大N2O3的濃度,同時減小NO2或NO的濃度
B.t1時刻改變條件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N2O3的轉化率增大
C.在t2時刻達到新的平衡后,NO2的百分含量不變
D.若t1時刻將容器的體積縮小至原容器的一半,則速率~時間圖象與上圖相同
(3)在1000K下,在某恒容容器中發(fā)生下列反應:2NO2(g)?2NO(g)+O2(g),將一定量的NO2放入恒容密閉容器中,測得其平衡轉化率α(NO2)隨溫度變化如圖2所示.圖中a點對應溫度下,已知NO2的起始壓強p0為120kPa,列式計算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Kp=81(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計算,分壓=總壓×物質的量分數).
(4)對于反應N2O4(g)?2NO2(g),在一定條件下N2O4與NO2的消耗速率與自身壓強間存在關系:v(N2O4)=k1•p(N2O4),v(NO2)=k2•p2(NO2).其中,kl、k2是與反應及溫度有關的常數.相應的速率~壓強關系如圖3所示.一定溫度下,kl、k2與平衡常數Kp的關系是kl=$\frac{1}{2}$K2•Kp,在如圖標出的點中,指出能表示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點B點與D點,理由是滿足平衡條件υ(NO2)=2υ(N2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對物質或離子的檢驗,結論正確的是(  )
A.加入KSCN溶液,溶液變紅,證明原溶液含有Fe3+
B.將氣體通入KMnO4酸性溶液,紫色褪色,證明氣體為乙烯
C.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證明氣體為CO2
D.加入BaCl2溶液,沉淀不溶于鹽酸,證明原溶液含有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A、B、C、D是四種短周期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其中A、C及B、D分別位于同一主族,A是自然界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B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3倍.
(1)寫出下列兩種元素的符號:BO;CNa.
(2)B與D的氣態(tài)氫化物較穩(wěn)定的是H2O (填化學式).
(3)寫出B和C兩元素形成的原子個數比為1:1的化合物的電子式;其中所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為離子鍵、共價鍵;
(4)用A元素的單質與B元素的單質可以制成電池,電池中裝有KOH濃溶液,用多孔的金屬惰性電極浸入KOH溶液,兩極均有特制的防止透過的隔膜,在一極通入A的單質,另一極通入B的單質,寫出該電池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B極O2+2H2O+4e-=4OH-
(5)寫出兩種均含A、B、C、D四種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間發(fā)生反應,且生成氣體的離子方程式HSO3-+H+=S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將一銅塊浸入800mLFeCl3溶液A中,一段時間后,取出銅塊,向所得溶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仍有固體存在,將固體濾出并從濾液C(忽略反應前后溶液體積的變化)中取出20.00mL,再向其中滴入3.0mol/L的AgNO3溶液60.00mL,溶液中的Cl-恰好完全沉淀.
(1)溶液A中[FeCl3]=3.0mol/L.
(2)假如鐵粉不再溶解,向溶液B中加入鐵粉的質量至少應大于67.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