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圖所示為常見儀器的部分結構(有的儀器被放大) 精英家教網(wǎng)
D的儀器名稱是
 
、A圖中液面所示溶液的體積為
 
mL,C圖中的液面與“0”刻度之間的體積差為
 
mL.(設A、C中分別盛有無色溶液).
(2)某燒堿樣品中含有少量不與酸作用的可溶性雜質(zhì),為了測定其純度,進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容量瓶中配制A mL燒堿溶液
B.用移液管(或堿式滴定管)量。肌癿“:math dsi:zoomscale=150 dsi:_mathzoomed=1>110
110
×A mL燒堿溶液于錐形瓶中并加幾滴酚酞指示劑
C.在天平上準確稱取燒堿樣品wg,在燒杯中加蒸餾水溶解
D.將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m mol/L的標準鹽酸溶液裝入酸式滴定管,調(diào)整液面,記下開始刻度V1 mL
E.滴定到終點,記錄終點刻度為V2 mL
請完成下列問題:
①正確的操作步驟是(填寫字母)
 
 
 
→D→
 

②操作中眼睛要注視
 

③滴定終點的判斷
 

④若酸式滴定管沒用標準鹽酸潤洗,會對測定結果有何影響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其他操作均正確).
⑤該燒堿樣品的純度計算式是
 
分析:(1)根據(jù)儀器刻度有正極也有負值來分析;根據(jù)量筒的構造和精確度為0.1mL來分析;根據(jù)滴定管的構造和精確度為0.02mL來分析;
(2)①根據(jù)中和滴定有檢漏、洗滌、潤洗、裝液、取待測液并加指示劑、滴定等操作;
②滴定時眼睛注視錐形瓶中顏色變化;
③根據(jù)用酚酞作指示劑時,當?shù)芜M最后一滴溶液由紅色變無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則到達滴定終點;
④根據(jù)c(待測)=
V(標)×c(標)
V(待測)
分析不當操作對c(待測)的影響,以此判斷濃度的誤差;
⑤根據(jù)消耗鹽酸的平均體積和物質(zhì)的量濃度求出氫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再計算燒堿樣品的純度;
解答:解:(1)根據(jù)儀器刻度有正極也有負值,則儀器為溫度計;A為量筒,圖中液面所示溶液的體積為28.0mL;C為滴定管,圖中的液面讀數(shù)為22.00mL,來與“0”刻度之間的體積差為22.00mL,
故答案為:溫度計;28.0;22.00;
(2)①中和滴定有檢漏、洗滌、潤洗、裝液、取待測液并加指示劑、滴定等操作,故答案為:C→A→B→D→E; 
故答案為:CABE; 
②滴定時雙眼應注意觀察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的變化;
故答案為: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的變化;
③用酚酞作指示劑時,當?shù)芜M最后一滴溶液由紅色變無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則到達滴定終點;
故答案為:當?shù)芜M最后一滴溶液由紅色變無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
④若酸式滴定管沒用標準鹽酸潤洗,標準液濃度降低,造成V(標)偏大,根據(jù)c(待測)=
V(標)×c(標)
V(待測)
分析可知c(待測)偏高;故答案為:偏高;
⑤所耗鹽酸標準液的體積分別為:(V2-V1)mL,依據(jù)        
                 HCl~~~~~~NaOH
   m mol/L×(V2-V1)mL      C(NaOH)×
A
10
mL
C(NaOH)=
10×m ×(V-V1) 
A
mol/L,則
A
10
mL的溶液中含有NaOH的質(zhì)量為:
10×m ×(V-V1) 
A
mol/L×
A
10
×10-3L×40g/mol=
 m ×(V-V1)     
25
g,燒堿樣品的純度為
m×(V2-V1)
25
W
10
×100%=
m×(V2-V1)×40
W
%,故答案為:
m×(V2-V1)×40
W
%,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酸堿中和滴定的操作、誤差分析以及有關的化學計算,難度中等,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9?湘潭一模)如圖所示為常見氣體制備、分離、干燥和性質(zhì)驗證的部分儀器裝置(加熱設備及夾持固定裝置均略去),請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各題(儀器裝置可任意選用,必要時可重復選擇,a、b為活塞).

(1)若氣體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氣體,E內(nèi)放置CuO,選擇裝置獲得純凈干燥的CO,并驗證其還原性及氧化產(chǎn)物,所選裝置的連接順序為
ACBECF
ACBECF
 (填裝置代號).能驗證CO氧化產(chǎn)物的現(xiàn)象是
AB之間的C裝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間的C裝置中溶液變渾濁
AB之間的C裝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間的C裝置中溶液變渾濁

(2)停止CO和CO2混合氣體的通入,E內(nèi)放置Na2O2,按A→E→D→B→H裝置順序制取純凈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時,活塞a應
關閉
關閉
,活塞b應
打開
打開
,需要加熱的儀器裝置有
k、m
k、m
(填儀器代號),m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CH3CH2OH+O2
Cu
2CH3CHO+2H2O
2CH3CH2OH+O2
Cu
2CH3CHO+2H2O

(3)若氣體入口改通空氣,分液漏斗內(nèi)改加濃氨水,圓底燒瓶內(nèi)改加NaOH固體,E內(nèi)放置鉑銠合金網(wǎng),按A→G→E→D裝置順序制取干燥氨氣,并驗證氨的某些性質(zhì).
①裝置A中能產(chǎn)生氨氣的原因有:
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大量熱,溫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減小而放出;氫氧化鈉吸水,促使氨放出;氫氧化鈉電離出的OH-增大了OH-濃度,促使氨水電離平衡左移,導致氨氣放出
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大量熱,溫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減小而放出;氫氧化鈉吸水,促使氨放出;氫氧化鈉電離出的OH-增大了OH-濃度,促使氨水電離平衡左移,導致氨氣放出

②實驗中觀察到E內(nèi)有紅棕色氣體出現(xiàn),證明氨氣具有
還原
還原
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如圖所示為常見氣體制備、干燥、性質(zhì)驗證和尾氣處理的部分儀器裝置(加熱設備及固定裝置均略去),請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各題,儀器裝置可任意選用,必要時可重復選擇.
(1)若錐形瓶中盛裝鋅片,分液漏斗中盛裝稀硫酸,可驗證H2的還原性并檢驗H2的氧化產(chǎn)物.當儀器連接順序為A→D→B→B→C時,兩次使用B裝置,其中所盛的藥品依次是CuO、
無水硫酸銅
無水硫酸銅

(2)若錐形瓶中盛裝
Na2O2
Na2O2
固體,分液漏斗中盛裝濃氨水,B中盛裝固體催化劑,可進行氨的催化氧化,其反應產(chǎn)物為NO和H2O.
①各儀器裝置按氣流方向從左到右連接順序A→C→B→E,請寫出B中氨的催化氧化反應方程式
4NH3+5O2=4NO+6H2O
4NH3+5O2=4NO+6H2O

②裝置C的作用是
除去水蒸氣,干燥氨氣和氧氣
除去水蒸氣,干燥氨氣和氧氣

(3)若錐形瓶中盛裝Na2SO3固體,分液漏斗中盛裝H2SO4溶液,B中盛裝Na2O2固體,可探究SO2氣體與過氧化鈉反應時是否有O2生成.
若SO2與過氧化鈉反應沒有O2生成,根據(jù)氣流方向,從圖中世擇適當?shù)膬x器進行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為(填字母):A→
D
D
B
B
C/E
C/E
,裝置B中可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淡黃色固體粉末變?yōu)榘咨?/div>
淡黃色固體粉末變?yōu)榘咨?/div>.
若有O2生成,實驗室檢驗O2的方法是
用帶火星木條放到導氣管出口,木頭復燃證明有氧氣
用帶火星木條放到導氣管出口,木頭復燃證明有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為常見儀器的部分結構.
(1)請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A
量筒
量筒
,B
容量瓶
容量瓶
,C
溫度計
溫度計

(2)儀器B上標記有
②③⑤
②③⑤
(填序號).
①質(zhì)量         ②溫度       ③刻度線        ④濃度    ⑤容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2?河北模擬)如圖所示為常見氣體制備、干燥、性質(zhì)驗證和尾氣處理的部分儀器裝置,請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各題,儀器裝置可任意選用,必要時可重復選擇.

(1)實驗室需要制備少量Cl2,可以選用裝置
A
A
B
B
(填儀器編號),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MnO2+4HCl(濃)
  △  
.
 
MnCl2+Cl2↑+2H2O
MnO2+4HCl(濃)
  △  
.
 
MnCl2+Cl2↑+2H2O
,Cl2有毒,其尾氣吸收裝置可選用E或F,那么E中液體是
NaOH溶液
NaOH溶液
,F(xiàn)中的物質(zhì)是
堿石灰
堿石灰

(2)某學習小組要完成“氨的催化氧化”實驗,他們從上述儀器中選擇了一部分,并按氣流方向從左到右連接順序為A→F→C→D→E,請寫出C中氨的催化氧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NH3+5O2
催化劑
.
4NO+6H2O
4NH3+5O2
催化劑
.
4NO+6H2O

①若要通過A裝置得到兩種氣體,則錐形瓶中的固體是
Na2O2
Na2O2
(填化學式),分渡漏斗中盛裝
濃氨水
濃氨水
(填名稱).
②裝置F的作用是
干燥氣體除去氨氣和氧氣中的水蒸氣
干燥氣體除去氨氣和氧氣中的水蒸氣
,裝置C中固體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

③裝置D中的現(xiàn)象是
有紅棕色氣體生成
有紅棕色氣體生成
,從實驗安全的角度考慮,氣流的方向是a
b
(填“進”或“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