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內共價鍵越強,分子越穩(wěn)定,其熔沸點也越高
B.離子鍵的本質就是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吸引
C.變化過程中化學鍵被破壞,則一定發(fā)生化學變化
D.由原子構成的晶體可能是原子晶體,也可能是分子晶體

分析 A.穩(wěn)定性與共價鍵有關,熔沸點與相對分子質量有關;
B、離子鍵為陰陽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C、化學變化必須有舊化學鍵的斷裂,同時有新化學鍵的形成;
D、稀有氣體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晶體,金剛石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晶體.

解答 解:A.穩(wěn)定性與共價鍵有關,熔沸點與相對分子質量有關,則分子內共價鍵越強,分子越穩(wěn)定,但熔沸點不能確定,故A錯誤;
B、離子鍵為陰陽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故B錯誤;
C、化學變化必須有舊化學鍵的斷裂,同時有新化學鍵的形成,只涉及到化學鍵的斷裂不一定屬于化學變化,如HCl溶于水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稀有氣體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晶體,金剛石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晶體,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鍵、晶體常識,為高頻考點,把握化學鍵的形成及判斷、常見物質中的化學鍵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回答有關問題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
2
3
4
(1)⑤和⑧的元素符號是Si和Ar.
(2)表中最活潑的金屬元素是鉀,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填寫元素名稱).
(3)表中能形成兩性氫氧化物的元素是Al,分別寫出該元素的氫氧化物與⑥、⑨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Al(OH)3+3H2SO4=Al2(SO43+6H2O;Al(OH)3+KOH=KAlO2+2H2O.
(4)證明元素⑥、⑦非金屬性強弱,用一個化學方程式表示:Cl2+Na2S═2NaC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某同學在用稀硫酸與鋅制取氫氣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可加快氫氣的生成速率.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有:Zn+2H+═Zn2++H2↑、Zn+Cu2+═Zn2++Cu;
(2)硫酸銅溶液可以加快氫氣生成速率的原因是CuSO4與Zn反應產(chǎn)生的Cu與Zn形成Cu-Zn-稀硫酸原電池,加快了氫氣產(chǎn)生的速率;
(3)要加快上述實驗中氣體產(chǎn)生的速率,還可采取的措施有升高反應溫度;適當增加硫酸的濃度、增加鋅粒的表面積等(答兩種);
(4)為了進一步研究硫酸銅的量對氫氣生成速率的影響,該同學設計了如下一系列實驗.將表中所給的混合溶液分別加入到6個盛有過量Zn粒的反應瓶中,收集產(chǎn)生的氣體,記錄獲得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時間.
實驗
混合溶液
ABCDEF
4mol/L H2SO4/mL30V1V2V3V4V5
飽和CuSO4溶液/mL00.52.55V620
H2O/mLV7V8V9V10100
①請完成此實驗設計,其中:V3=30,V8=19.5;
②反應一段時間后,實驗A中的金屬呈灰黑色,實驗E中的金屬呈暗紅色;
③該同學最后得出的結論為:當加入少量CuSO4溶液時,生成氫氣的速率會大大提高.但當加入的CuSO4溶液超過一定量時,生成氫氣的速率反而會下降.請分析氫氣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當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Cu會沉積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與溶液的接觸面積,使得生成氫氣的速率下降.
④實驗A測得:收集到產(chǎn)生H2體積為112mL(標準狀況下)時所需的時間為10分鐘,求化學反應速率ν(H2SO4)=0.01mol/(L•min)(忽略反應前后溶液體積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將CH3COOH和H18O-C2H5混合發(fā)生酯化反應,已知酯化反應是可逆反應,反應達到平衡后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18O存在于所有物質里B.18O僅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里
C.18O僅存在于乙醇和水里D.只有乙酸乙酯分子中含1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利用氫氧化鐵膠體的“丁達爾效應”,可以除去水中的懸浮顆粒,從而達到凈水的效果
B.從分類的角度看,混合物、分散系、膠體的從屬關系如圖所示:
C.通過觀察外觀的方法,即可將溶液、膠體和濁液區(qū)分開來
D.膠體中分散質粒子的運動是無規(guī)律的,溶液中分散質粒子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中,每生成0.1mol氧氣,轉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0.4NA
B.常溫常壓下,1.4gN2和CO的混合氣體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0.7NA
C.0.1 mol•L-1 CaCl2溶液中含有Clˉ離子的數(shù)目為0.2NA
D.1molCl2參加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一定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甲、乙兩種非金屬,①甲比乙容易與H2化合;②甲的單質能與乙的陰離子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③甲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強;④與某金屬反應時甲原子得電子數(shù)比乙的多;⑤甲的單質熔沸點比乙的低.能說明甲比乙的非金屬性強的是( 。
A.只有④B.只有⑤C.①②③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下列氣體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的是( 。
A.O2B.NH3C.NOD.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乙醇和甘油、苯酚的共同點是(  )
A.都能和氫氧化鈉發(fā)生中和反應B.都能與金屬鈉反應產(chǎn)生氫氣
C.都能與FeCl3溶液反應顯紫色D.都屬于酚類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