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已知氣體的體積不僅與分子數的多少有關,還與溫度、壓強等外界條件有關,在標準狀況(273 K,101 kPa)下,1 mol任何氣體的體積約為22.4 L。根據上述結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已知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   )
A.標準狀況下,22.4 L H2O所含的水分子數為NA
B.常溫常壓下,16 g氧氣所占的體積為11.2 L
C.標準狀況下,2NA個二氧化碳分子所占的體積為44.8 L
D.同溫同壓下,1 mol任何物質所占的體積相等
C
根據題目所給信息,影響氣體體積的因素有粒子數目、溫度和壓強,所以結論“在標準狀況(273 K,101 kPa)下,1 mol任何氣體的體積約為22.4 L”的適用范圍是所有的氣體,而且必須是氣體。此結論適應的條件是標準狀況,即273 K,101 kPa。所以A中水是液體,不符合該結論的使用范圍;B中常溫常壓不是標準狀況,也不符合該結論的適用條件;D中物質不一定是氣體,所以也不對。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蒸餾操作時,先得到的少量液體可能會與器壁等接觸而含雜質較多,可以棄掉
B.分液操作時,首先要打開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小孔與上口部的小孔對準,然后進行分液
C.萃取操作時,應選擇有機萃取劑,且萃取劑的密度必須比水大
D.萃取分液后,要得到被萃取的物質,通常還要進行蒸餾,為了更好的控制溫度,用水浴加熱比直接加熱要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A.水同時流入a、b兩集氣瓶B.水只流入a集氣瓶
C.水只流入b集氣瓶D.a、b集氣瓶都無水流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右圖是實驗室里對CuSO4·5H2O加熱使其脫去結晶水實驗的裝置示意圖。按此圖所示的方法進行實驗會出現操作錯誤,請指出其錯誤的內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今有Ba(NO32、AgNO3、Fe(NO33的混合液,欲將Ba2+、Ag+、Fe3+
分離,分別得到三種元素的不溶物,按下圖所示實驗:

(1)加入的試劑(寫化學式):X______,Y______,Z______。生成的沉淀(寫化學式):A______,B______,C______。
(2)寫出反應①②③的離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于摩爾的說法是正確的是(   )
A.摩爾是表示物質數量的單位
B.摩爾是表示物質多少的單位
C.摩爾是既表示物質所含粒子數的數量,又能表示物質的質量具有雙重意義的單位
D.摩爾是巨大數目的粒子集合體,表示物質的量的國際單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及現象,可以得到相應結論的是   (   )

圖1              圖2                  圖3             圖4

     
    實驗現象
    結論
    A.
    圖1左燒杯中鐵表面有氣泡,右燒杯中銅表面有氣泡
    活動性:Al>Fe>Cu
    B.
    圖2左邊棉花變?yōu)槌壬,右邊棉花變(yōu)樗{色
    氧化性:Cl2>Br2>I2
    C.
    圖3左邊燒杯變渾濁,右邊燒杯不變渾濁
    熱穩(wěn)定性:Na2CO3>NaHCO3
    D.
    圖4錐形瓶中有氣體產生,燒杯中液體變渾濁
    非金屬性:Cl>C>S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溶液中,不用任何其他試劑就能鑒別的是
    A.Na2SO4 H2SO4 AlCl3 BaCl2
    B.HCl NaOH K2SO4 NaHCO3
    C.NaAlO2 KHCO3 NaCl NaHSO4
    D.NaOH FeCl3 MgCl2 K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化學新教材中,常借助于圖像,這一表現手段清晰地突出實驗裝置的要點、形象地闡述化學過程的原理。下列有關化學圖像表現的內容正確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