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料,經(jīng)過化學加工使煤轉(zhuǎn)化為氣體、液體、固體燃料以及各種化工產(chǎn)品的工業(yè)過程。

(1)將水蒸氣通過紅熱的碳即可產(chǎn)生水煤氣。反應(yīng)為:

C(s) +H2O(g) CO(g) +H2(g) △H= +131.3kJ·mol-1

一定溫度下,在一個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yīng),下列不能判斷該反應(yīng)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 (填字母)。

a.容器中的壓強不變 b.1mol H-H 鍵斷裂的同時斷裂2molH-O鍵

c.v正(CO)= v逆(H2O) d.c(CO) =c(H2)

(2)將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別通入到體積為2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yīng)

CO(g)+H2O(g) CO2(g)+ H2(g),得到如下三組數(shù)據(jù):

實驗組

溫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達到平衡所

需時間/min

H2O

CO

H2

CO

1

650

2

4

1.6

2.4

5

2

900

1

2

0.4

1.6

3

3

900

a

b

c

d

t

①該反應(yīng)的逆反應(yīng)為 (填“吸”或“放’’)熱反應(yīng)

②若實驗3要達到與實驗2中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相等,且t<3min,則a、b應(yīng)滿足的關(guān)系是

(用含a、b的數(shù)學式表示)。

(3)目前工業(yè)上有一種方法是用CO2來生產(chǎn)甲醇。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yīng):

CO2(g)+ 3H2(g) CH3OH(g)+H2O(g),右圖表示該反應(yīng)進行過程中能量(單位為kJ·mol)的變化。

①在體積為1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l molCO2和3molH2,下列措施中能使c(CH3OH)增大的是 (填字母)

a.升高溫度 b.充入He(g),使體系壓強增大

c.將H2O(g)從體系中分離出來 d.再充入l mol CO2和3 molH2

②當反應(yīng)達到平衡時不斷改變條件(但不改變各組分物質(zhì)的量和狀態(tài))反應(yīng)速率隨時間的變化如圖: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H3OH含量最高的一段時間是 ;如t0~t1平衡常數(shù)為K1,t2~t3平衡常數(shù)為K2,則K1 K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北京東城(南區(qū))重點中學高三第一學期課堂綜合練習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Ⅰ.擬用下圖裝置制取表中的四種干燥、純凈的氣體(圖中鐵架臺、鐵夾、加熱及氣體收集裝置均已略去;必要時可以加熱;a、b、c、d表示相應(yīng)儀器中加入的試劑)。

氣體

a

b

c

d

C2H4

乙醇

濃H2SO4

NaOH溶液

濃H2SO4

Cl2

濃鹽酸

MnO2

NaOH溶液

濃H2SO4

NH3

飽和NH4Cl溶液

消石灰

H2O

固體NaOH

NO

稀HNO3

銅屑

H2O

P2O5

(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純凈的氣體是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氣體,并說明理由(可以不填滿)

① 氣體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氣體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氣體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氣體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Ⅱ.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將A逐滴加入B 中。

(1)若A為醋酸,B為石灰石,C為C6H5ONa溶液,則在 小試管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為生石灰,實驗中觀察到C溶液中先產(chǎn)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漸溶解。當沉淀恰好溶解時,關(guān)閉E,然后向燒杯中加入熱水,靜置片刻,觀察到試管壁上出現(xiàn)銀鏡。則A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_和乙醛的混合液,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儀器D在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一密閉燒瓶中,在25℃時存在著平衡:(正反應(yīng)放熱)。把燒瓶置于100℃的水中,則下列幾項性質(zhì)中不會改變的是

①顏色; ②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 ③質(zhì)量; ④壓強; ⑤密度

A. ①和③ B. ②和④ C.③和⑤ D. ④和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南寧遠一中、祁陽一中高二上第二次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CH4催化還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合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kJ/mol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kJ/mol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等物質(zhì)的量的CH4在反應(yīng)①、②中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相同

B.由反應(yīng)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H>-574kJ/mol

C.4NO2(g)+2N2(g)=8NO(g) △H=+586kJ/mol

D.若用標準狀況下4.48L CH4把NO2還原為N2,整個過程中轉(zhuǎn)移的電子總數(shù)為1.6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棗陽市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R2O8n-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把Mn2+氧化成MnO4- ,若反應(yīng)中R2O8n- 變?yōu)镽O42 -,又知反應(yīng)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5∶2,則n值為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福建省高三上學期半期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獲得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Cl2是最早作為化學武器在戰(zhàn)爭中使用的有毒氣體,但Cl2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產(chǎn)中有廣泛的用途,請回答下列與氯有關(guān)的問題:

(1)請畫出氯離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 。

(2)漂白粉是災(zāi)后飲用水常用消毒劑,寫出工業(yè)上制漂白粉的化學反應(yīng)方程式: 。

(3)FeCl3可用作凈水劑。室溫時在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當pH=3時就開始產(chǎn)生沉淀,則原FeCl3溶液中c(Fe3+)大于 mol/L(已知:Ksp[Fe(OH)3=4.0×10-39])

(4)“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為NaClO,1mol Cl2 與含2mol NaOH溶液反應(yīng)后,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

(5)ClO2是高效水處理劑,用NaClO2與NCl3反應(yīng)可以制得ClO2。已知在NCl3分子中成鍵原子共用電子對偏向于N原子,有關(guān)反應(yīng)式為:

NaClO2 + NCl3 + H2O→ClO2↑+NH3↑+ NaCl + (未配平)。

①該反應(yīng)中未知的生成物是 (填化學式)。

②該反應(yīng)中被氧化的原子與被還原的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貴州省高三上半期考試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知識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yīng)用。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家中發(fā)生天然氣泄漏,不能在室內(nèi)用電話報警

B.潔廁劑和漂白精不能混合使用,否則易產(chǎn)生有毒氣體

C.雙氧水可用于殺菌、消毒、漂白

D.明礬既可用于凈水,又可殺菌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診斷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與生活、生產(chǎn)密切相關(guā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煤的氣化和液化都是化學變化

B.BaSO4在醫(yī)學上用作鋇餐,Ba2+對人體無毒

C.鐵、鋁、銅在空氣中長期放置表面都會生成氧化物

D.二氧化硫可廣泛用于食品的增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高二上期中必修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綠色化學的核心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最理想的“原子經(jīng)濟”是指原子利用率為100% 。下列有機反應(yīng)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反應(yīng)是( )

A.CH4+Cl2CH3Cl+HCl

B.nCH2=CH2

C. +HO—NO2+H2O

D.2CH3CH2OH+O22CH3CH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