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水在25 ℃和95 ℃時的電離平衡曲線如圖所示:
(1)25 ℃時水的電離平衡曲線應(yīng)為__________ (填“A”或“B”)。
(2)95 ℃時水的離子積Kw=__________,cH+==__________
(3)25 ℃時,將pH=9的NaOH溶液與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則NaOH溶液與H2SO4溶液的體積比為_____。
(4)95 ℃時,若100 mL pH1=a的某強(qiáng)酸溶液與1 mL pH2=b的某強(qiáng)堿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呈中性,則混合前,該強(qiáng)酸的pH1與強(qiáng)堿的pH2之間應(yīng)滿足的關(guān)系是____。
(5)在曲線B對應(yīng)的溫度下,將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的pH=5。請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1×1012 1×10-6mol/L 10∶1 pH1+pH2=14 HA為弱酸
【解析】
(1)根據(jù)水的離子積Kw=10-14,純水時,水電離出的c(H+)=c(OH-)=10-7mol·L-1,即A曲線表示25℃時水的電離平衡曲線;
(2)根據(jù)圖像,95℃時水的離子積Kw=c(H+)×c(OH-)=10-6×10-6=10-12,H+濃度為10-6mol·L-1;
(3)25℃時,混合溶液的pH=7,溶液顯中性,即V(NaOH)×10-5=V(H2SO4)×10-4,即V(NaOH):V(H2SO4)=10:1;
(4)95℃時水的離子積為10-12,溶液呈現(xiàn)中性,即n(OH-)=n(H+),100×10-3×10-a=1×10-3×10(b-12),a+b=14,即pH1+pH2=14;
(5)曲線B代表95℃水的電離平衡,水的離子積為10-12,溶液顯中性,pH=6,即pH=5時,溶液顯酸性,說明酸過量,即HA為弱酸。
年級 | 高中課程 | 年級 | 初中課程 |
高一 | 高一免費(fèi)課程推薦! | 初一 | 初一免費(fèi)課程推薦! |
高二 | 高二免費(fèi)課程推薦! | 初二 | 初二免費(fèi)課程推薦! |
高三 | 高三免費(fèi)課程推薦! | 初三 | 初三免費(fèi)課程推薦! |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以A和B為原料合成扁桃酸衍生物F的路線如圖所示:
(1)A分子式為C2H2O3,可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且具有酸性,A所含官能團(tuán)名稱為__________;
(2)A+BC的反應(yīng)類型為_______,A的水溶液與足量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共熱,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_______;C()中手性碳原子所連接的羥基在①②③中酸性最_______(填“強(qiáng)”或“弱”)。
(3)B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個原子共面,向B的水溶液中滴加濃溴水,現(xiàn)象_______;F在加熱條件下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_______;
(4)E是由2分子C生成的含有3個六元環(huán)的化合物,E分子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_______;
(5)在符合下列條件的F的同分異構(gòu)體(不考慮立體異構(gòu))中,核磁共振氫譜有五組峰的物質(zhì)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____________
①屬于一元酸類化合物;②苯環(huán)上只有2個取代基且處于對位,其中一個是羥基。
(6)已知:,A有多種合成方法,在方框中寫出由乙酸合成A的路線流程圖(其他原料任選)。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CH3COONa溶液里,加入下列物質(zhì)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動,并且pH變大的是 ( )
A. 加入適量純CH3COOH
B. 加入少量NaCl固體
C. 加入少量NaOH固體
D. 加水稀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列出了①~⑥六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 ⅠA | 0 | ||||||
1 | ①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② | ③ | ④ | |||||
3 | ⑤ | ⑥ |
(1)⑤元素的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為_____________;
(2)③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___________;
(3)⑤元素與④元素形成的離子化合物的化學(xué)式為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
(4)②、③、④三種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___________(填“減弱”或“增強(qiáng)”);
(5)④元素和⑥元素形成的氫化物,其穩(wěn)定性的強(qiáng)弱順序?yàn)?/span>_______>_______(填化學(xué)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反應(yīng)A(g)+B(g) 2C(g)+3D(g)在四種不同情況下的反應(yīng)速率如下,其中表示
反應(yīng)速率最快的是
A. v(A)=0.20mol·L-1·min-1 B. v(B)=0.30 mol·L-1·min-1
C. v(C)=0.40 mol·L-1·min-1 D. v(D)=0.50 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二甲醚(CH3OCH3)被稱為21世紀(jì)的新型燃料,以CO和H2為原料生產(chǎn)二甲醚主要發(fā)生以下三個反應(yīng):
(1)該工藝的總反應(yīng)為3CO(g)+3H2(g)CH3OCH3(g)+CO2(g) ΔH=_________,化學(xué)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______(用含K1、K2、K3的代數(shù)式表示)。
化學(xué)反應(yīng)方程式 | 化學(xué)平衡常數(shù) | |
①CO(g)+2H2(g)CH3OH(g) | ΔH1=-99 kJmol-1 | K1 |
②2CH3OH(g)CH3OCH3(g)+H2O(g) | ΔH2=-24 kJmol-1 | K2 |
③CO(g)+H2O(g)CO2(g)+H2(g) | ΔH3=-41 kJmol-1 | K3 |
(2)某溫度下,將8.0molH2和4.0molCO充入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yīng):4H2(g)+2CO(g) CH3OCH3(g)+H2O(g),10 分鐘后反應(yīng)達(dá)平衡,測得二甲醚的體積分?jǐn)?shù)為25%,則用H2表示的反應(yīng)速率為_________,CO的轉(zhuǎn)化率為________。
(3)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H3OCH3產(chǎn)率的有________。
A.分離出二甲醚 B.降低溫度 C.改用高效催化劑D.增大壓強(qiáng)
(4)該工藝中反應(yīng)③的發(fā)生提高了CH3OCH3的產(chǎn)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取100mL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加入過量的BaCl2后得29.02g白色沉淀,用過量稀硝酸處理后沉淀量減少到9.32g,并有氣體放出,試計(jì)算:
(1)原混合溶液中Na2CO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__________________;
(2)產(chǎn)生的氣體在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的體積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如圖所示各步變化,A為金屬,B為淡黃色固體,且每一物質(zhì)均含有A元素。
(1)試推斷以下物質(zhì):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填化學(xué)式)。
(2)寫出B→C的化學(xué)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1)p電子的原子軌道呈______形;
(2)共價鍵的類型有兩種分別是σ鍵和π鍵,σ鍵的對稱方式為______;
(3)某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A族,元素符號是______,最高價氧化物對應(yīng)的水化物的化學(xué)式______;
(4)用“>”或“<”填空:①能量:4p______5s②離子半徑:F-______Na+;
(5)二氯化二硫(S2Cl2)是廣泛用于橡膠工業(yè)的硫化劑,常溫下是一種橙黃色有惡臭的液體,它的分子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
①S2Cl2的結(jié)構(gòu)式為______,其化學(xué)鍵類型有______(填“極性鍵”“非極性鍵”或“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②電負(fù)性:S______Cl(填“>”或“<”),每個S原子有______對弧電子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