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實驗化學]

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可用于天然物質(zhì)白檸檬素的合成。一種以間苯三酚為原料的合成反應如下:

甲醇、乙醚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質(zhì)見下表:

物質(zhì)

沸點/℃

熔點/℃

密度(20℃) / g·cm-3

溶解性

甲醇

64. 7

0. 7915

易溶于水

乙醚

34. 5

0. 7138

微溶于水

3,5-二甲氧基苯酚

33 ~36

易溶于甲醇、乙醚,微溶于水

(1)反應結束后,先分離出甲醇,再加入乙醚進行萃取。①分離出甲醇的操作是的          。

②萃取用到的分液漏斗使用前需        并洗凈,分液時有機層在分液漏斗的      填(“上”或“下”)層。

(2)分離得到的有機層依次用飽和NaHCO3溶液、飽和食鹽水、少量蒸餾水進行洗滌。用飽和NaHCO3 溶液洗滌的目的是                ;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的目的是                。

(3)洗滌完成后,通過以下操作分離、提純產(chǎn)物,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字母)。

a.蒸餾除去乙醚 b..重結晶  c.過濾除去干燥劑  d.加入無水CaCl2干燥

(4)固液分離常采用減壓過濾。為了防止倒吸,減壓過濾完成后應先        ,再       。

B.實驗化學

(1)①蒸餾② 檢查是否漏水   上

(2)除去HCl  除去少量NaHCO3 且減少產(chǎn)物損失

(3)dcab

(4)拆去連接抽氣泵和吸濾瓶的橡皮管   關閉抽氣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江蘇)B.[實驗化學]
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可用于天然物質(zhì)白檸檬素的合成.一種以間苯三酚為原料的合成反應如下:

甲醇、乙醚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質(zhì)見下表:
物質(zhì) 沸點/℃ 熔點/℃ 密度(20℃)/g?cm-3 溶解性
甲醇 64.7 / 0.7915 易溶于水
乙醚 34.5 / 0.7138 微溶于水
3,5-二甲氧基苯酚 / 33~36 / 易溶于甲醇、乙醚,微溶于水
(1)反應結束后,先分離出甲醇,再加入乙醚進行萃。俜蛛x出甲醇的操作是的
蒸餾
蒸餾

②萃取用到的分液漏斗使用前需
檢漏
檢漏
并洗凈,分液時有機層在分液漏斗的
 填(“上”或“下”)層.
(2)分離得到的有機層依次用飽和NaHCO3溶液、飽和食鹽水、少量蒸餾水進行洗滌.用飽和NaHCO3 溶液洗滌的目的是
除去HCl
除去HCl
;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的目的是
除去少量NaHCO3且減少產(chǎn)物損失
除去少量NaHCO3且減少產(chǎn)物損失

(3)洗滌完成后,通過以下操作分離、提純產(chǎn)物,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dcab
dcab
(填字母).
a.蒸餾除去乙醚 b.重結晶  c.過濾除去干燥劑  d.加入無水CaCl2干燥
(4)固液分離常采用減壓過濾.為了防止倒吸,減壓過濾完成后應先
拆去連接抽氣泵和吸濾瓶的橡皮管
拆去連接抽氣泵和吸濾瓶的橡皮管
,再
關閉抽氣泵
關閉抽氣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精英家教網(wǎng)本題包括A、B兩小題,分別對應于“物質(zhì)結構與性質(zhì)”和“實驗化學”兩個選修模塊的內(nèi)容.請選定其中一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若兩題都做,則按A題評分.
A.[物質(zhì)結構]
[Cu(NH34]SO4?H2O是一種殺蟲劑.
(1)Cu元素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
 

(2)元素N、O、S的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排列的順序為
 

(3)H元素可與O元素形成H2O和H2O2,H2O2易溶于H2O,其主要原因為
 

(4)H元素與N元素可組成化合物N2H4,其中N原子的軌道雜化方式為
 

(5)與S
O
2-
4
互為等電子體的一種分子的化學式為
 

(6)Cu元素與H元素可形成一種紅色晶體,其結構如圖8,則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B.[實驗化學]
目前市場上大量礦泉水、食用油等產(chǎn)品包裝瓶幾乎都是用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簡稱聚酯)制作的.利用廢聚酯飲料瓶制備對苯二甲酸的反應原理如下:
精英家教網(wǎng)
實驗過程如下:
步驟1:在100mL四頸瓶上分別裝置冷凝管、攪拌器和溫度計.依次加入5g廢飲料瓶碎片、0.05g氧化鋅、5g碳酸氫鈉和25mL乙二醇.緩慢攪拌,油浴加熱,升溫至180℃,反應15分鐘.
步驟2:冷卻至160℃停止攪拌,將攪拌回流裝置改成攪拌、減壓蒸餾裝置,減壓蒸餾.
步驟3:向四頸瓶中加入50mL沸水,攪拌使殘留物溶解.抽濾除去少量不溶物.
步驟4:將濾液轉移到400mL燒杯中,用25mL水蕩洗濾瓶并倒入燒杯中,再添加水使溶液總體積達200mL,加入沸石,將燒杯置于石棉網(wǎng)上加熱煮沸.
步驟5:取下燒杯,取出沸石后趁熱邊攪拌邊用8~10mL 1:1HCl酸化,酸化結束,體系呈白色漿糊狀.
步驟6:冷至室溫后再用冰水冷卻.抽濾,濾餅用蒸餾水洗滌數(shù)次至濾出液pH=6,抽干后再用10mL丙酮分2次洗滌,抽干,干燥.
(1)步驟1反應過程中的現(xiàn)象是
 

(2)步驟2是為了分離出
 

(3)步驟3抽濾需要用到的主要儀器有
 

(4)步驟4加沸石的目的是
 

(5)步驟5用鹽酸酸化的目的是
 

(6)步驟6用丙酮洗滌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選做題:考生只能選做一題。若兩題都作答,只能以A題得分計入總分。

(A)【物質(zhì)結構與性質(zhì)】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別代表某一種化學元素。

(1)T3+的核外電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

(2)Q、R、M的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號表示)。

(3)下列有關上述元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G單質(zhì)的熔點高于J單質(zhì),是因為G單質(zhì)的金屬鍵較強

②J比X活潑,所以J可以在溶液中置換出X

③將J2M2溶于水,要破壞離子鍵和共價鍵

④RE3沸點高于QE4,主要是因為前者相對分子質(zhì)量較大

⑤一個Q2E4分子中含有五個σ鍵和一個π鍵

(4)加拿大天文臺在太空發(fā)現(xiàn)了EQ9R,已知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形成8電子或2電子穩(wěn)定結構,是直線形分子,不存在配位鍵。寫出其結構式:_________________。

(5)G與R單質(zhì)直接化合生成一種離子化合物G3R。該晶體具有類似石墨的層狀結構。每層中,G原子構成平面六邊形,每個六邊形的中心有一個R原子。層與層之間還夾雜一定數(shù)量的原子。請問這些夾雜的原子應該是____________(填G或R的元素符號)。

(B)【實驗化學】

某資料顯示,能使雙氧水分解的催化劑有很多種,生物催化劑(如豬肝)、離子型催化劑(如FeCl3)和固體催化劑(如MnO2)等都是較好的催化劑。某實驗小組通過測定雙氧水分解產(chǎn)生的O2的壓強,探究分解過氧化氫的最佳催化劑以及探究最佳催化劑合適的催化條件。

(一)探究一:

實驗步驟

(1)往錐形瓶中加入50 mL 1.5%的雙氧水

(2)分別往錐形瓶中加0.3 g不同的催化劑粉末,立即塞上橡皮塞

(3)采集和記錄數(shù)據(jù)。

(4)整理數(shù)據(jù)得出下表

不同催化劑“壓強對時間斜率”的比較

催化劑

豬肝

馬鈴薯

氯化銅

氯化鐵

氧化銅

二氧化錳

壓強對時間的斜率

0.191 87

0.002 42

0.007 93

0.030 5

0.015 47

1.833 6

①該“探究一”實驗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該實驗所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二:二氧化錳催化的最佳催化條件

該實驗小組的同學在進行探究二的實驗時,得到了一系列的圖表和數(shù)據(jù)。參看下圖和表格分別回答相關問題。

3%的雙氧水與不同用量二氧化錳的壓力—時間圖

表:不同濃度的雙氧水在不同用量的二氧化錳作用下收集相同狀況下同體積O2所需時間

MnO2

時間

H2O2

0.1 g

0.3 g

0.5 g

1.5%

223 s

67 s

56 s

3.0%

308 s

109 s

98 s

4.5%

395 s

149 s

116 s

分析圖、表中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得出:

③同濃度的雙氧水的分解速率隨著二氧化錳用量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因而反應時間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從實驗結果和節(jié)省藥品的角度綜合分析,你認為當我們選用3.0%的雙氧水,加入___________ g的二氧化錳能使實驗效果最佳。你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該小組的某同學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了當催化劑用量相同時雙氧水的濃度越小反應速率越快的結論,你認為是否正確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下列兩題分別對應于“物質(zhì)結構與性質(zhì)”和“實驗化學”兩個選修課程模塊的內(nèi)容,請你選擇其中一題作答,如果兩題全做,則按A題評分。

(A)【物質(zhì)結構與性質(zhì)】

有A、B、C、D、E、F六種元素,B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后3p軌道全充滿,A+比B原子形成的離子少一個電子層;C原子的p軌道半充滿,形成的氫化物的沸點是同主族元素的氫化物中最低的;D和E是位于同一主族的短周期元素,E元素的最高化合價和最低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E在其最高價氧化物中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46.67%;F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為26。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族;F元素基態(tài)原子形成的+2價陽離子的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

(2)C與B形成的CB3分子中C原子的雜化方式是_______,其分子的空間形狀是_______。

(3)另一元素X與A同主族,其第一電離能小于A,晶體XB與AB熔點較高的是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mol ED晶體中含有的E—D共價鍵的數(shù)目是_________。

(B)【實驗化學】

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是由水楊酸和乙酸酐合成的:

在生成乙酰水楊酸的同時,水楊酸分子之間也能發(fā)生聚合反應,生成少量聚合物(副產(chǎn)物)。合成乙酰水楊酸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向150 mL干燥錐形瓶中加入2 g水楊酸、5 mL乙酸酐和5滴濃硫酸,振蕩,待其溶解后,控制溫度在85—90 ℃條件下反應5—10 min,然后冷卻,即有乙酰水楊酸晶體析出。

②減壓過濾,用濾液淋洗錐形瓶,直至所有晶體收集到布氏漏斗中。抽濾時用少量冷水洗滌晶體幾次,繼續(xù)抽濾,盡量將溶劑抽干。然后將粗產(chǎn)品轉移至表面皿上,在空氣中風干。

③將粗產(chǎn)品置于100 mL燒杯中,攪拌并緩慢加入25 mL 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加完后繼續(xù)攪拌2—3 min,直到?jīng)]有二氧化碳氣體產(chǎn)生為止。過濾,用5—10 mL蒸餾水洗滌沉淀。合并濾液于燒杯中,不斷攪拌,慢慢加入15 mL 4 mol·L-1鹽酸,將燒杯置于冰水中冷卻,即有晶體析出。抽濾,用冷水洗滌晶體1—2次,再抽干水分,即得產(chǎn)品。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第①步中,要控制溫度在85—90 ℃,應采用的加熱方法是___________,用這種方法加熱需要的玻璃儀器有___________。

(2)在第②步中,用冷水洗滌晶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③步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鹽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檢驗產(chǎn)品中是否混有水楊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A【物質(zhì)結構與性質(zhì)】納米技術制成的金屬燃料、非金屬固體燃料、氫氣等已應用到社會生活和高科技領域。

⑴A和B的單質(zhì)單位質(zhì)量的燃燒熱大,可用作燃料。已知A和B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電離能如下表所示:

電離能(kJ/mol)

I1

I2

I3

I4

A

932

1821

15390

21771

B

738

1451

7733

10540

①某同學根據(jù)上述信息,推斷B的核外電子排布如右圖所示,

該同學所畫的電子排布圖違背了                

②根據(jù)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預測A和氯元素形成的簡單分子空間構型為     

⑵氫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必須解決它的儲存問題,C60可用作儲氫材料。

①已知金剛石中的C-C的鍵長為154.45pm,C60中C-C鍵長為145~140pm,有同學據(jù)此認為C60的熔點高于金剛石,你認為是否正確并闡述理由     

②科學家把C60和K摻雜在一起制造了一種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圖所示,該物質(zhì)在低溫時是一種超導體。該物質(zhì)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個數(shù)比為     。

③繼C60后,科學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電負性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Si60分子中每個硅原子只跟相鄰的3個硅原子形成共價鍵,且每個硅原子最外層都滿足8電子穩(wěn)定結構,則Si60分子中π鍵的數(shù)目為     。

B【實驗化學】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為測定果汁中Vc含量,設計并進行了以下實驗。

Ⅰ 實驗原理

將特定頻率的紫外光通過裝有溶液的比色皿,一部分被吸收,通過對比入射光強度和透射光強度之間的關系可得到溶液的吸光度(用A表示,可由儀器自動獲得)。吸光度A的大小與溶液中特定成分的濃度有關,雜質(zhì)不產(chǎn)生干擾。溶液的pH對吸光度大小有一定影響。

Ⅱ 實驗過程

⑴配制系列標準溶液。分別準確稱量質(zhì)量為1.0mg、1.5mg、2.0mg、2.5mg的標準Vc試劑,放在燒杯中溶解,加入適量的硫酸,再將溶液完全轉移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

上述步驟中所用到的玻璃儀器除燒杯、容量瓶外還有      。

⑵較正分光光度計并按順序測定標準溶液的吸光度。為了減小實驗的誤差,實驗中使用同一個比色皿進行實驗,測定下一溶液時應對比色皿進行的操作是      。測定標準溶液按濃度      (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順序進行。

⑶準確移取10.00mL待測果汁樣品到100mL容量瓶中,加入適量的硫酸,再加水定容制得待測液,測定待測液的吸光度。

Ⅲ 數(shù)據(jù)記錄與處理

⑷實驗中記錄到的標準溶液的吸光度與濃度的關系如下表所示,根據(jù)所給數(shù)據(jù)作出標準溶液的吸光度隨濃度變化的曲線。

標準試劑編號

待測液

濃度mg/L

10

15

20

25

pH

6

6

6

6

6

吸光度A

1.205

1.805

2.405

3.005

2.165

⑸原果汁樣品中Vc的濃度為     mg/L

⑹實驗結果與數(shù)據(jù)討論

除使用同一個比色皿外,請再提出兩個能使實驗測定結果更加準確的條件控制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