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2O(g)=H2O(l)△H=-44kJ/mol,所以該過程是放熱反應
B.人類利用的能源都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
C.2CO(g)+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g)△H<0,則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總能里大于88g所具有的總能量
D.需要加熱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分析 A.氣態(tài)水變?yōu)橐簯B(tài)水是物理變化,不能稱為放熱反應;
B.人類利用的能源不都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
C.放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D.需要加熱的反應可能是放熱反應.

解答 解:A.氣態(tài)水變?yōu)橐簯B(tài)水是物理變化,可稱為放熱過程,不能稱為放熱反應,故A錯誤;
B.人類利用的能源不都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如風能等,故B錯誤;
C.2CO(g)+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g)△H<0,是放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故C正確;
D.需要加熱的反應可能是放熱反應,如可燃物的燃燒,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難度不大,注意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是針對化學反應而言的,與反應的條件沒有必然聯(lián)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玻璃管中放入還原鐵粉和石棉絨的混合物,加熱并通入水蒸氣,用試管收集產(chǎn)生的經(jīng)干燥的氣體,并靠近火焰點火.
(1)所觀察到現(xiàn)象是紅熱的鐵與水蒸氣反應,放出氣體,這種氣體靠近火焰點火時,能燃燒或發(fā)出爆鳴聲,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溫\;}}{\;}$Fe3O4+4H2
(2)干燥管內可裝入的試劑是堿石灰(或無水CaCl2硅膠等),其作用是吸收水蒸氣,干燥的氫氣,干燥管還可用U形管(裝置)代替.
(3)玻璃管中石棉絨的作用是鐵粉的載體,增大鐵粉與水蒸氣的接觸面積,實驗開始時應先點燃酒精燈,實驗結束時,應先熄滅酒精噴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5℃時,100mLPH=1的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H+總數(shù)大于0.01NA
B.標準狀況下,11g3H216O種含有的質子數(shù)為6NA
C.1molLi2O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離子總數(shù)為3NA
D.1molN2與足量H2混合,充分反映后轉移電子數(shù)為6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確定一種從煤中提取的液態(tài)烴X的結構,對其進行探究.

步驟一:這種碳氫化合物蒸氣通過熱的氧化銅(催化劑),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再用裝有無水氯化鈣和固體氫氧化鈉的吸收管完全吸收.2.12g有機物X的蒸氣氧化
產(chǎn)生7.04g二氧化碳和1.80g水.
步驟二:通過儀器分析得知X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6.
步驟三:用核磁共振儀測出X的1H核磁共振譜有2個峰,其面積之比為2:3.如圖Ⅰ.

步驟四:利用紅外光譜儀測得X分子的紅外光譜如圖Ⅱ.
試填空:
(1)X的分子式為C8H10;X的習慣命名為對二甲苯.
(2)步驟二中的儀器分析方法稱為質譜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有A、B、C、D、E、F、G七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B、C、D同周期且相鄰,C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水溶液顯堿性.E是同周期元素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F的一種氧化物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且F原子的M層電子數(shù)是K層電子數(shù)的3倍.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分別寫出A、C元素的名稱:A氫;C氮.
(2)B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IVA族;F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
(3)E與D形成的化合物E2D2的電子式是;B與D形成的化合物BD2的結構式是O=C=O,BD2屬于共價(填“離子”或“共價”)化合物.
(4)B、F、G三種元素的最高正價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從強到弱的順序是HClO4>H2SO4>H2CO3(用相應酸的化學式回答).
(5)實驗室常用KMnO4代替MnO2,與濃鹽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備G的單質,在該反應中同時有MnCl2生成.請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A、B、C、D是中學化學常見的四種物質,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下(部分反應條件及產(chǎn)物略去).
A$\stackrel{O_{2}}{→}$B$\stackrel{O_{2}}{→}$C$\stackrel{H_{2}O}{→}$D
(1)若A在常溫下為固體,B是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
①D的化學式是H2SO4;
②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B氣體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酸雨而污染了環(huán)境.
(2)若A是一種活潑金屬,C是淡黃色固體,則C的名稱為過氧化鈉,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物質與水的反應2Na2O2+2H2O═4NaOH+O2↑.
將C長期露置于空氣中,最后將變成物質D,D的化學式為Na2CO3.現(xiàn)在有D和NaHCO3的固體混合物10g,加熱至質量不再改變,剩余固體質量為9.38g,D的質量分數(shù)為83.2%.
(3)若C是紅棕色氣體.圖是實驗室制取A氣體的裝置:
①寫出實驗室制取A的化學方程式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②為了檢驗氨氣是否集滿,可將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處,若試紙變藍,則證明氨氣已收集滿;
(或用白色的酚酞試紙置于試管口處,若試紙變紅,則證明氨氣已收集滿)
(或用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試管口處,若產(chǎn)生大量白煙,則證明氨氣已收集滿),則證明已收集滿.D的濃溶液在常溫下可與銅反應并生成C氣體,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為測定某有機化合物A的結構,進行如下實驗:
(一)分子式的確定

(1)將有機物A置于氧氣流中充分燃燒實驗測得:碳的質量分數(shù)為52.16%,氫的質量分數(shù)為13,.14%,則該物質中各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是N(C):N(H):N(O)=2:6:1
(2)用質譜儀測定其相對分子質量,得到如圖1所示的質譜圖,則該有機物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分子式為C2H6O
(3)根據(jù)價鍵理論,預測A的可能結構并寫出結構簡式CH3OCH3;CH3CH2OH
(二)結構式的確定
(4)核磁共振氫譜能對有機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氫原子給出不同的峰值(信號),根據(jù)峰值(信號)可以確定分子中氫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經(jīng)測定,有機物A的核磁共振氫譜示意圖如圖2所示,則A的結構簡式為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2L0.1moI/L的NaCl溶液中,含溶質NaCl的物質的量是﹙)
A.0.2 molB.0.5 molC.2 molD.5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將足量的銅屑加入到濃度均為2mol/L的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中,充分反應后,求溶液中Cu2+濃度(假設溶液體積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