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說法中,可以說明恒容密閉容器中的反應:P(g)+Q(g)R(g)+S(g)在恒溫下已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
A.反應容器內壓強不隨時間變化
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反應容器內P、Q、R、S四者物質的量濃度為1:1:1:1
D.反應容器內總物質的量不隨時間而變化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水溶液中或 下能導電的 ,叫電解質,F(xiàn)有下列物質①H2SO3 ②液態(tài)SO3 ③液態(tài)的醋酸 ④鐵 ⑤BaSO4固體 ⑥蔗糖(C12H22O11) ⑦酒精(C2H5OH) ⑧濃硫酸,屬于非電解質的是____________(填寫序號),寫出其中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電離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的應用錯誤的是( )
A.藥皂中加入少量苯酚有殺菌消毒的作用
B.明礬能水解生成Al(OH)3膠體,可用作凈水劑
C.為防止月餅等富脂食品氧化變質,常在包裝袋中放入生石灰
D.NaHCO3受熱能分解產生CO2氣體,在食品工業(yè)中可作為焙制糕點的膨松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A、B、C、D、E五種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在所有的短周期元素中,A的原子半徑與D的原子半徑之比最。ú话ㄏ∮袣怏w),C與A、B、D均能形成多種常見化合物,B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其氫化物反應生成一種鹽,化合物AE常溫下為氣體。回答下列問題:
(1)A分別與B、C形成的最簡單化合物中,穩(wěn)定性 > (用分子式表示),其中A與B形成的最簡單化合物分子的空間構型為 ;
(2)化合物甲、乙均是由上述五種元素中的三種組成的強電解質,且常溫下兩種物質的水溶液pH均大于7,組成元素的原子數(shù)目比均為1∶1∶1,其中乙是某種家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則化合物甲的電子式為 。
(3)化合物丙由C和D兩種元素組成,其中C和D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1,則丙中含有的化學鍵類型是 ;
(4)B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其氫化物反應生成的鹽的水溶液呈 性(填“酸”、“堿”或“中”),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原因 ;
(5)寫出實驗室制取單質E的離子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填寫下列空白:
(1)標準狀況下,1.1 g某氣態(tài)氧化物RO2的體積為0.56 L。該氣體的摩爾質量是 。
(2)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25 g·L-1的CO2與CH4組成的混合氣體中,CO2的體積分數(shù)為 ,該混合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 。
(3)某結晶水合物的化學式為A·nH2O,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如將a g該化合物加熱至結晶水全部失去,剩余的殘渣為b g,則n= 。
(4)將標準狀況下體積為a L的HCl氣體溶于1000g水中,得到鹽酸的密度為b g/cm3,則該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其中B和E同主族。A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和最低負化合價的絕對值之差為2;1 mol C單質與冷水反應,在標準狀況下生成11.2 L H2;D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等于其周期序數(shù);E-的電子層結構與Ar原子相同。
(1)用元素符號表示各元素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2)能形成共價鍵的元素
(3)A的單質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____
(4)C和B形成化合物的電子式__________
(5)寫出C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定條件下存在反應:CO(g)+H2O(g)CO2(g)+H2(g),其正反應放熱,F(xiàn)有三個相同的2L恒容絕熱(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密閉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在II中充入1molCO2和1molH2,在III中充入2molCO和2molH2O,700℃條件下開始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容器I、II中正反應速率相同
B.容器I、III中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相同
C.容器I中CO的物質的量比容器II中的少
D.容器I中CO的轉化率與容器II中CO2的轉化率之和小于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