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組是(  )
①不溶于水的鹽(CaCO3、BaSO4等)都是弱電解質(zhì)
②鹽都是強電解質(zhì)
③0.5 mol·L-1的所有一元酸中氫離子濃度都是0.5 mol·L-1
④強酸溶液中氫離子濃度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氫離子濃度
⑤電解質(zhì)溶液導(dǎo)電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⑥熔融的電解質(zhì)都能導(dǎo)電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只有⑤ D.只有⑥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溶液與Al反應(yīng)能放出H2,下列離子在該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Fe2、Cl、SO42 B.Na、K、Cl、SO42
C.Mg2、H、Cl、SO42 D.K、Ca2、HCO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化學(xué)中常借助曲線圖來表示某種變化過程,有人分別畫出了下列的四個曲線圖:

有關(guān)上述曲線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曲線圖①可以表示恒壓容器中某化學(xué)平衡體系充入氣體生成物后反應(yīng)速率隨時間的變化
B.曲線圖②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一定濃度的鹽酸時的pH的變化
C.曲線圖③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明礬溶液中滴加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鋇溶液時的產(chǎn)生沉淀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
D.曲線圖④可以表示冰醋酸加水稀釋過程中溶液中c(H+)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過量的二氧化碳 OH+CO2= HCO3
B.亞硫酸氫銨溶液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 HSO3+ OH= SO32+ H2O
C.氯氣通入冷水中 Cl2+H2O = Cl +ClO +2H+
D.碳酸鎂懸濁液中加醋酸 CO32+2CH3COOH = 2CH3COO+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在無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H+、K+、Fe2+、NO3B.OH、Cl、Na+、NH4+
C.Mg2+、K+、Cl、NO3D.Cu2+、NO3、O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溶液中含有NH4+、SO32-、SiO32-、Br、CO32-、Na,向該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l2,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①反應(yīng)前后,溶液中離子濃度基本保持不變的有NH4+、Na、谟心z狀物質(zhì)生成、塾袣怏w產(chǎn)生、苋芤侯伾l(fā)生變化、莨舶l(fā)生了2個氧化還原反應(yīng)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實驗室需配制一種僅含四種離子(不包括水電離出的離子)的無色混合溶液,且在混合溶液中四種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均為1 mol/L。下面四個選項中能達(dá)到此目的的是(  )

A.Na+、K+、、Cl- B.Cu2+、K+、
C.H+、K+、、Cl- D.Mg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表示對應(yīng)化學(xué)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

A.碳酸鈉的水解:CO32+2H2OH2CO3+2OH
B.硝酸銀溶液中滴加過量氨水:Ag+NH3·H2O=AgOH↓+NH4+
C.用惰性電極電解氯化鎂溶液:2Cl+2HH2↑+Cl2
D.用過氧化氫從酸化的海帶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2H=I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已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以將FeSO4氧化,方程式為2KMnO4+10FeSO4+ 8H2SO4=K2SO4+2MnSO4+5Fe2(SO4)3+8H2O,現(xiàn)將一定量的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與硫酸亞鐵溶液混合,充分反應(yīng)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混合溶液中鐵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隨加入的KI的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

則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中AB段主要是高錳酸鉀和碘化鉀溶液反應(yīng)
B.圖中BC段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2Fe3++2I-=2Fe2++I2
C.根據(jù)OC段的數(shù)據(jù)可知開始加入的高錳酸鉀的物質(zhì)的量為0.25 mol
D.向C點以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變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