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4.設NA為阿伏徹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0.5mo1H20含有的原子數目為1.5NA
B.3.6g石墨和C60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數為0.3NA
C.含有4.6g鈉元素的過氧化鈉和氯化鈉的混合物中.所含離子總數為0.3NA
D.0.5NA個氯分子的物質的量是0.5mol

分析 A、水為三原子分子;
B、石墨和C60均由碳原子構成;
C、鈉離子的物質的量n=$\frac{4.6g}{23g/mol}$=0.2mol,而無論在氧化鈉還是在過氧化鈉中,均為2mol鈉離子~1mol陰離子,據此分析;
D、根據物質的量n=$\frac{N}{{N}_{A}}$來計算.

解答 解:A、水為三原子分子,故0.5mol水中含1.5mol原子即1.5NA個,故A正確;
B、石墨和C60均由碳原子構成,故3.6g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的物質的量n=$\frac{3.6g}{12g/mol}$=0.3mol,個數為0.3NA個,故B正確;
C、鈉離子的物質的量n=$\frac{4.6g}{23g/mol}$=0.2mol,而在過氧化鈉中,2mol鈉離子~1mol陰離子,但在氯化鈉后,1mol鈉離子~1mol陰離子,故當含有0.2mol鈉離子時,含有的陰離子介于0.1mol~0.2mol之間,故離子總數介于0.3NA~0.4NA之間,故C錯誤;
D、物質的量n=$\frac{N}{{N}_{A}}$=$\frac{0.5{N}_{A}}{{N}_{A}}$=0.5mol,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有關計算,熟練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質的結構是解題關鍵,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已知二氧化氮與氨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以生成氮氣和水,有關該反應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
A.氨氣在反應中得到電子,表現還原性
B.有1molN2生成時,反應中轉移電子數為6NA
C.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質量之比為4:3
D.該反應中各物質均屬于非電解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某溶液中加入鋁粉產生H2,則該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下列離子組是(  )
A.K+、Na+、Cl-、NO3-B.Mg2+、K+、Cl-、SO42-
C.K+、Na+、Cl-、HCO3-D.K+、Na+、Cl-、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已知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為N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8gN2與足量氫氣反應,轉移電子的數目為6NA
B.標準狀況下,11.2LHF含有的分子數為0.5NA
C.標準狀況下,22.4L14CO2與44g14CO2所含分子數均為NA
D.2L0.2mol•L-1的稀硝酸與適量鐵恰好反應(還原產物只有NO),生成NO的分子數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甲醇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開發(fā)和應用的廣闊前景,工業(yè)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應來合成甲醇:2H2(g)+CO(g)?CH3OH(g);
(1)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是cd(填序號).
a. 生成CH3OH的速率與消耗CO的速率相等      b. 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c. 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         d. CH3OH、CO、H2的濃度都不再發(fā)生變化
(2)下表所列數據是該反應在不同溫度下的化學平衡常數(K)
溫度250℃300℃350℃
K2.0410.2700.012
①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K=$\frac{c(C{H}_{3}OH)}{{c}^{2}({H}_{2}).c(CO)}$,△H<0(填“>”、“<”或“=”).
②要提高CO的轉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f(填序號).
a.升溫  b.加入催化劑  c.增加CO的濃度  d.加入H2加壓  e.加入惰性氣體加壓  f.分離出甲醇
③300℃時,將容器的容積壓縮到原來的$\frac{1}{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平衡體系產生的影響是CD(填字母).
A.c(H2)減少                    B.正反應速率加快,逆反應速率減慢
C.CH3OH 的物質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時c(H2)/c(CH3OH)減小
④某溫度下,將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10min后,達到平衡時測得c(CO)=0.2mol/L,則CO的轉化率為80%,此時的溫度為250℃.以CH3OH表示該過程的反應速率v(CH3OH)=0.08mol/(L•min).
(3)如圖表示在溫度分別為T1、T2時,平衡體系中H2的體積分數隨壓強變化曲線,A、C兩點的反應速率A<C(填“>”、“=”或“<”,下同),A、C兩點的化學平衡常數A=C,由狀態(tài)B到狀態(tài)A,可采用升溫的方法(填“升溫”或“降溫”);
(4)已知在常溫常壓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a kJ•mol-1
②2CO(g)+O2(g)=2CO2(g)△H=-b kJ•mol-1
③H2O(g)=H2O(l)△H=-c kJ•mol-1
則CH3OH(l)+O2(g)=CO(g)+2H2O(l)△H=$\frac{b-a-4c}{2}$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葡萄糖酸鈣是一種可促進骨骼生長的營養(yǎng)物質.葡萄糖酸鈣可通過以下反應制得:
C6H12O6(葡萄糖)+Br2+H2O→C6H12O7(葡萄糖酸)+2HBr
2C6H12O7(葡萄糖酸)+CaCO3→Ca(C6H11O72(葡萄糖酸鈣)+H2O+CO2
相關物質的溶解性見表:
物質名稱葡萄糖酸鈣葡萄糖酸溴化鈣氯化鈣
水中的溶解性可溶于冷水、易溶于熱水可溶易溶易溶
乙醇中的溶解性微溶微溶可溶可溶
實驗流程如下:
C6H12O6溶液$→_{①}^{滴加3%溴水/55℃}$$→_{②}^{過量CaCO_{3}/70℃}$$→_{③}^{趁熱過濾}$$→_{④}^{乙醇}$ 懸濁液$→_{⑤}^{抽濾}$$→_{⑥}^{洗滌}$$→_{⑦}^{干燥}$ Ca(C6H11O72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第①步中溴水氧化葡萄糖時,如圖裝置最適合的是:B.

制備葡萄糖酸鈣的過程中,葡萄糖的氧化也可用其它試劑,下列物質中最適合的是C.
A.新制Cu(OH)2懸濁液   B.酸性KMnO4溶液  C.O2/葡萄糖氧化酶  D.[Ag(NH32]OH溶液
(2)第②步充分反應后CaCO3固體需有剩余,其目的是提高葡萄糖酸的轉化率,便于后續(xù)分離;本實驗中不宜用CaCl2替代CaCO3,理由是氯化鈣難以與葡萄糖酸直接反應生成葡萄糖酸鈣沉淀.
(3)第③步需趁熱過濾,其原因是葡萄糖酸鈣冷卻后結晶析出,如不趁熱過濾會損失產品.
(4)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是可降低葡萄糖酸鈣在溶劑中的溶解度,有利于葡萄糖酸鈣析出.
(5)第⑥步中,下列洗滌劑最合適的是D.
A.冷水        B.熱水        C.乙醇      D.乙醇-水混合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正丁醚(C4H9OC4H9)是惰性溶劑,常用作有機合成反應溶劑.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夾持和加熱裝置均省略)合成正丁醚.發(fā)生的反應為:2CH3CH2CH2CH2OH$→_{135℃}^{濃硫酸}$ C4H9OC4H9+H2O
實驗步驟:在一定容積的三勁燒瓶中,加入10.9g(相當13.5mL)正丁醇、2.5mL濃硫酸和幾粒沸石,搖勻后,一口裝上溫度計,溫度計插入液面以下,另一口裝上分水器,分水器的上端接儀器A.先在分水器內放置1.7mL水,另一口用塞子塞緊.然后將三勁燒瓶放在石棉網上小火加熱至微沸,進行反應.反應中產生的水經A后,收集在分水器的下層,上層有機層相積至分水器支管時,即可返回三勁燒瓶.大約經1.5h后,三勁燒瓶中反應液溫度可達134-136℃,當分水器全部被水充滿時停止反應,將反應液冷卻到室溫后倒入盛有25mL水的分液漏斗中,經過分離、洗滌后再分離提純可得正丁醚3.4g.反應物和產物的相關數據列表如下:
藥品名稱性態(tài)密度(g/mL)熔點(℃)沸點(℃)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液體0.810-89.8118.0微溶
正丁醚液體0.7689-95.3142不溶于水
備注正丁醇易溶于飽和氯化鈣溶液中,而正丁醚微溶
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冷凝管.
(2)合成粗產品時,液體試劑加入順序是先加入正丁醇,再加入濃硫酸.
(3)反應液冷卻到室溫后倒入盛有25mL水的分液漏斗中,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要檢漏并洗凈,分液時有機層在分液漏斗的上(填“上”或“下”)層.
(4)本實驗中溶液產生的有機副產物是1-丁烯,其與溴水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H2=CHCH2CH3+Br2→BrCH2CHBrCH2CH3
(5)有機層粗產物依次用12mL水、8mL5%氫氧化鈉溶液、8mL水和8mL飽和氯化鈣溶液洗滌.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的目的是除去產品中的硫酸;洗滌完成后,通過以下操作分離提純產物,正確的操作順序是cba(填字母).
a.蒸餾b.過濾c.加入無色CaCl2
(6)本實驗所得到的正丁醚產率為35.34%(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丁烯是僅次于乙烯和丙烯的重要石油化工基本原料.目前已開發(fā)出丁烷脫氫制丁烯,Pt-Sn分子篩脫氫催化劑(催化劑L-78)是該過程常用的催化劑.
其反應原理為(反應Ⅰ):C4H10(g)?C4H8(g)(丁烯)+H2(g)△H1
副反應為(反應Ⅱ):C4H10(g)?C4H6(g)(丁二烯)+2H2(g)△H2
已知C4H10(g)、C4H8(g)、H2(g)的標準燃燒熱(△H)為akJ•mol-1、bkJ•mol-1、ckJ•mol-1,a<b<c<0,且a>b+c.
(1)△H1=(a-b-c)kJ•mol-1:反應Ⅰ能自發(fā)進行的條件是高溫.(填“高溫”、“低溫”或“任意溫度”)
(2)對于氣體反應,用某組分(B)的平衡壓強(PB)代替物質的量濃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數(記作KP),則反應Ⅱ的KP=$\frac{{p}^{2}({H}_{2})•p({C}_{4}{H}_{6})}{p({C}_{4}{H}_{10})}$.已知△H1<△H2,則隨著溫度升高,反應C4H8(g)(丁烯)?C4H6(g)(丁二烯)+H2(g)的平衡常數增大(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在某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Ⅰ和反應Ⅱ,則下列不能判斷兩反應已同時達到平衡的是A
A.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B.容器中$\frac{n({H}_{2})}{n({C}_{4}{H}_{10})}$不再變化
C.容器中丁二烯的濃度不再變化
D.容器中C4H8(g)體積分數不變
(4)中國石油蘭州化工研究中心考察了反應溫度、原料體積空速(適宜溫度下)、氫烴體積比(適宜溫度和體積空速下)對催化劑L-78反應的性能影響,獲得圖1和表1,2.

①該反應適宜的條件為:2.8-3.0/h-1,(原料體積空速)、3.0-3.6(氫烴體積比)和520-560℃(溫度)
②試分析原來體積空速(流速)越大,丁烷轉化率越低的原因原料體積空速(流速)越大,與催化劑表面接觸的時間越短,參加反應的丁烷越少,同時相同時間內投入的原料增加,轉化率越低;
③試分析氫烴體積比越大丁二烯收率越低的原因氫烴體積比越大,使反應Ⅱ的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丁二烯收率越低
④在某壓強下,將丁烷置于密閉容器中,在t時刻,測得容器中丁烷氣體的轉化率,然后分別在不同壓強下,保持其它初始實驗條件不變,重復上述實驗,經過相同時間測得丁烷氣體的轉化率.有關上述過程中丁烷轉化率隨壓強變化趨勢圖不可能的是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Y和W原子能形成兩種造成酸雨的有害氣體,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的大小順序是W>Y>Z
B.X的氫化物沒有Z的氫化物穩(wěn)定
C.Z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強
D.Y的氫化物比W的氫化物沸點高,是因為分子間存在氫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