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對氣體的轉(zhuǎn)化與吸收的研究,有著實際意義.
(1)一定條件下,工業(yè)上可用CO或CO2與H2反應生成可再生能源甲醇,反應如下:
3H2+CO2(g)?CH3OH(g)+H2O(g)△H1=-49.0kJ/mol   K1(Ⅰ)
2H2(g)+CO(g)?CH3OH(g)△H2=-90.8kJ/mol  K2(Ⅱ)
則CO(g)+H2O(g)?CO2(g)+H2(g)的△H3-41.8kJ/mol和K3=$\frac{{K}_{2}}{{K}_{1}}$(用K1和K2表示)
(2)在一定溫度下,將0.2mol CO2和0.8mol H2充入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合成CH2OH(g).5min達到平衡時c(H2O)=0.025mol/L,則5min內(nèi)v(H2)=0.015mol/(L•min).下圖圖象正確且能表明該反應在第5min時一定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是b.

若改變某一條件,達到新平衡后CO2的濃度增大,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d.
a.逆反應速率一定增大b.平衡一定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平衡常數(shù)不變或減小d.CO2的物質(zhì)的量可能減小
(3)反應II可在高溫時以ZnO為催化劑的條件下進行.實踐證明反應體系中含少量的CO2有利于維持ZnO的量不變,原因是ZnO+CO?Zn+CO2,體系中有二氧化碳可以抑制Zn被還原(寫出相關(guān)的化學方程式并輔以必要的文字說明;已知高溫下ZnO可與CO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4)實驗室里C12可用NaOH溶液來吸收.室溫下,若將一定量的C12緩緩通入0.2mol/L 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應得溶液A,反應過程中水的電離程度變大(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下同),$\frac{c(Cl{O}^{-})}{c(HClO)}$變。芤築為0.05mol/L的(NH42SO4溶液,則A、B兩溶液中c(ClO-),c(Cl-),c(NH4+),c(SO42-)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Cl-)>c(NH4+)>c(ClO-)>c(SO42-)(已知:室溫下HClO的電離常數(shù)Ka=3.2×10-8,NH3•H2O的電離常數(shù)Kb=1.78×10-5).

分析 (1)根據(jù)蓋斯定律,(Ⅱ)-(Ⅰ)可得:CO(g)+H2O(g)?CO2(g)+H2(g),據(jù)此計算出△H3和K3;
(2)根據(jù)v=$\frac{△c}{△t}$計算出水的平均反應速率,然后根據(jù)化學計量數(shù)關(guān)系計算出氫氣的反應速率;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組分的濃度不再變化,結(jié)合題中數(shù)據(jù)判斷各圖象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
(3)在加熱條件下CO能還原ZnO使其減少,因此反應體系中含有少量二氧化有利于抑制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維持ZnO的量不變;
(4)隨著氯氣的通入,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逐漸減小,則水的電離程度增大;根據(jù)水的離子積可知$\frac{c(Cl{O}^{-})}{c(HClO)}$=$\frac{{K}_{a}}{c({H}^{+})}$,結(jié)合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變化判斷其比值變化;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不水解,根據(jù)題中數(shù)據(jù)計算出溶液中二者濃度,由于次氯酸根離子和銨根離子的水解程度較小,則二者濃度都大于硫酸根離子濃度;再結(jié)合次氯酸和一水合氨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判斷銨根離子和次氯酸根離子的水解程度,從而得出各離子濃度大。

解答 解:(1)3H2+CO2(g)?CH3OH(g)+H2O(g)△H1=-49.0kJ/mol   K1(Ⅰ)
2H2(g)+CO(g)?CH3OH(g)△H2=-90.8kJ/mol  K2(Ⅱ)
根據(jù)蓋斯定律,(Ⅱ)-(Ⅰ)可得:CO(g)+H2O(g)?CO2(g)+H2(g)的△H3=-90.8kJ/mol-(-49.0kJ/mol)=-41.8kJ/mol;
由于(Ⅱ)-(Ⅰ)可得CO(g)+H2O(g)?CO2(g)+H2(g),則K3=$\frac{{K}_{2}}{{K}_{1}}$,
故答案為:-41.8;$\frac{{K}_{2}}{{K}_{1}}$;
(2)在一定溫度下,將0.2mol CO2和0.8mol H2充入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合成CH2OH(g),5min達到平衡時c(H2O)=0.025mol/L,則5min內(nèi)水的平均反應速率為:v(H2O)=$\frac{0.025mol/L}{5min}$=0.005mol/(L•min),反應速率與化學計量數(shù)成正比,則5min內(nèi)v(H2)=3v(H2O)=0.015mol/(L•min);
a.反應過程中氣體的質(zhì)量和容器的容積不變,則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密度不能作為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故a錯誤;
b.反應前后都是氣體,則反應過程中氣體的質(zhì)量不變,該反應是氣體體積縮小的反應,根據(jù)M=$\frac{m}{n}$可知,反應過程中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始終變化,當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不再變化,根據(jù)圖象B可知,該反應已經(j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正確;
c.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水的物質(zhì)的量為:0.025mol/L×2L=0.05L,根據(jù)反應可知,消耗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的量為0.05mol,所以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的量為:0.2mol-0.05mol=0.15mol,而圖象中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的量為0.1mol,與實際不相符,故c錯誤;
d.該反應過程中焓變始終不變,無法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d錯誤;
根據(jù)分析可知,已經(j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為b;
若改變某一條件,達到新平衡后CO2的濃度增大,
a.逆反應速率一定增大: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如果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平衡向著逆向移動,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大,故a錯誤;
b.平衡一定向逆反應方向移動:若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平衡向著正向移動,而得到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大,故b錯誤;
c.平衡常數(shù)不變或減。喝绻桓淖儨囟,如:增大二氧化碳的濃度,則平衡常數(shù)不變;無關(guān)升高溫度,平衡存在逆向移動,則平衡常數(shù)減小,故c正確;
d.CO2的物質(zhì)的量可能減。喝绻龃髩簭姡纯s小容器容積,則平衡向著正向移動,但達到平衡時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大,而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故d正確;
故答案為:0.015;b;cd;
(3)在加熱條件下CO能還原ZnO使其減少,因此反應體系中含有少量二氧化有利于抑制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維持Cu2O的量不變,反應方程式為:ZnO+CO?Zn+CO2,
故答案為:ZnO+CO?Zn+CO2,體系中有二氧化碳可以抑制Zn被還原;
(4)實驗室里C12可用NaOH溶液來吸收,室溫下,若將一定量的C12緩緩通入0.2mol/L 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應得溶液A,由于反應過程中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減小,且反應后生成強堿弱酸鹽次氯酸,促進了水的電離,則水的電離程度變大;根據(jù)次氯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可知,$\frac{c(Cl{O}^{-})}{c(HClO)}$=$\frac{{K}_{a}}{c({H}^{+})}$,隨著氯氣的通入,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加,而次氯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不變,則該比值逐漸變;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不水解,則c(Cl-)=0.1mol/L、c(SO42-
=0.05mol/L;由于次氯酸根離子和銨根離子水解程度減小,二者濃度都接近0.1mol/L,則硫酸根離子濃度最。桓鶕(jù)“室溫下HClO的電離常數(shù)Ka=3.2×10-8,NH3•H2O的電離常數(shù)Kb=1.78×10-5”可知,銨根離子的水解程度需要次氯酸根離子的水解程度,則溶液中c(ClO-)<c(NH4+),所以四種離子濃度大小為:c(Cl-)>c(NH4+)>c(ClO-)>c(SO42-),
故答案為:變大;變小;c(Cl-)>c(NH4+)>c(ClO-)>c(SO42-).

點評 本題考查了熱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化學平衡及其影響、離子濃度大小比較等知識,題目難度較大,試題知識點較多、綜合性較強,充分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化學平衡及其影響、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及離子濃度大小比較的常用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圖中 A、B、C、D、E均為有機化合物.已知:C能跟NaHCO3發(fā)生反應,C和D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相等,且E為無支鏈的化合物.

根據(jù)圖回答問題:
(1)已知E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02,其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為58.8%、9.8%,其余為氧,C分子中的官能團名稱是羧基;化合物B不能發(fā)生的反應是(填字母序號):e
a.加成反應b.取代反應c.消去反應
d.酯化反應e.水解反應f.置換反應
(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CH2OH$?_{△}^{濃硫酸}$CH3COOCH2CH2CH3+H2O.
(3)反應②實驗中加熱的目的是:加快反應速率;及時將產(chǎn)物乙酸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丙酯的方向移動..
(4)A的結(jié)構(gòu)簡式是
(5)寫出同時符合下列三個條件的B的同分異構(gòu)體所有同分異構(gòu)體的結(jié)構(gòu)簡式.
Ⅰ.含有間二取代苯環(huán)結(jié)構(gòu)Ⅱ.不屬于芳香酸形成的酯
Ⅲ.與 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學制取乙酸乙酯的實驗,請你參與并協(xié)助他們完成相關(guān)實驗任務.

【實驗原理】該反應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甲、乙、丙三位同學均采取乙醇、乙酸與濃硫酸混合共熱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水劑、催化劑.
【裝置設(shè)計】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設(shè)計了下列三套實驗裝置:
甲、乙兩同學設(shè)計的裝置中,正確的是乙(選填“甲”或“乙”);丙同學將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防止倒吸.
【實驗步驟】
(1)按我選擇的裝置組裝儀器,在試管中先加入3mL乙醇,并在搖動下緩緩加入2mL濃硫酸充分搖勻,冷卻后再加入2mL冰醋酸;
(2)將試管固定在鐵架上;
(3)在試管②中加入適量的飽和Na2CO3溶液;
(4)用酒精燈對試管①加熱;
(5)當觀察到試管②中有明顯現(xiàn)象時停止實驗.
【問題討論】
a.步驟(1)中加入的乙醇比乙酸多目的是促進乙酸轉(zhuǎn)化,有利于生成乙酸乙酯.
b.試管②中飽和Na2CO3的作用是
①吸收乙醇②除去乙酸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c.從試管②中分離出乙酸乙酯的實驗操作名稱是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將等物質(zhì)的量的X、Y氣體充入一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并達到平衡:X(g)+Y(g)???2M(s)+2Z(g)△H<0.若改變某個條件并維持新條件直至達到新平衡,下表中關(guān)于新平衡與原平衡的比較,正確的是( 。
 改變的條件正、逆反應速率變化新平衡與原平衡比較
A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增大量大于正反應速率增大量X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
B增大壓強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Z的濃度不變
C減小壓強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Y的體積分數(shù)變大
D充入一定
量的Z
逆反應速率增大X的體積分數(shù)變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說法或有關(guān)化學用語的表達正確的是( 。
A.在基態(tài)多電子原子中,p軌道電子能量一定高于s軌道電子能量
B.核外電子排布由1s22s22p63s1-→1s22s22p6 的變化需要吸收能量
C.因氧元素電負性比氮元素大,故氧原子第一電離能比氮原子第一電離能大
D.根據(jù)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特點,Cu在周期表中屬于s區(qū)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碳酸鈉(Na2CO3)俗稱純堿,是一種重要的基礎(chǔ)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玻璃、造紙等工業(yè).下列與碳酸鈉有關(guān)的說法正確的是( 。
A.Na2CO3的穩(wěn)定性介于Na2CO3•10H2O和NaHCO3之間
B.“侯氏制堿法”制得的堿是指NaHCO3
C.可用鹽酸鑒別Na2CO3 和NaHCO3固體
D.純堿有時可代替燒堿使用,比如溶解石英、吸收氯氣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化學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我國發(fā)射的“嫦娥三號”衛(wèi)星中使用的碳纖維,是一種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B.只要符合限量,“食用色素”“碘元素”、“亞硝酸鹽”可以作為某些食品的添加劑
C.氫氧化鐵溶膠、水玻璃、淀粉溶液均具有丁達爾效應
D.“地溝油”經(jīng)過加工處理后,可以用來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I.實驗室從含碘廢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實驗過程如下:

(1)向含碘廢液中加入稍過量的Na2SO3溶液,將廢液中的I2還原為I-,其離子方程式為SO32-+I2+H2O=2I-+SO42-+2H+;該操作將I2還原為I-的目的是使CCl4中的碘進入水層.
(2)操作X的名稱為分液.
(3)氧化時,在三頸瓶中將含I-的水溶液用鹽酸調(diào)至pH約為2,緩慢通入Cl2,在400C左右反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控制在較低溫度下進行的原因是使氯氣在溶液中有較大的溶解度(或防止碘升華或防止碘進一步被氧化);錐形瓶里盛放的溶液為NaOH溶液.
Ⅱ.用化學方法測定微量碘化物時,必須利用“化學放大”反應將碘的量“放大”,然后再進行測定.下面是“化學放大”反應的實驗步驟:
①向含微量I-并且呈中性或弱酸性溶液里加入溴水,將I-完全氧化成IO3-,煮沸去掉過量的Br2;
②向由①制得的水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酸性KI溶液,振蕩使反應進行完全;
③在②得到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Cl4,振蕩,把生成的I2從水溶液里全部轉(zhuǎn)移到CCl4 中,用分液漏斗分液去掉水層;
④向③得到的CCl4層加入肼(即聯(lián)氨H2N-NH2)的水溶液,振蕩,使I2完全以I-形式從CCl4層進入水層,用分液漏斗分液去掉CCl4層.
經(jīng)過以上四步得到的水溶液里,含有通過反應而“放大”了的碘,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步驟②的離子方程式,并標出下列反應的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2)若忽略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損失,經(jīng)過一次“化學放大”的溶液里,I-的量是原溶液里I-的量的6倍.經(jīng)過n次“化學放大”的溶液里,I-的量是原溶液里的量的6n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構(gòu)造原理”是所有原子隨原子序數(shù)遞增,核外電子排布遵循的規(guī)律
②4s軌道的能量一定比3d軌道的能量低
③同一電子層中三個p軌道的能量一定相等
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遵循“使整個原子處于能量最低的狀態(tài)”為總原則.
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