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SO2和C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現將混合氣體SO2和CO2依次通過①品紅;②酸性高錳酸鉀;③品紅;④澄清石灰水;請寫出對應序號的現象和作用;
①品紅;現象________;作用________;
②酸性高錳酸鉀;現象________;作用________;
③品紅;現象________;作用________;
④澄清石灰水;現象________;作用________;

①品紅褪色    檢驗二氧化硫的存在    ②溶液褪色    除去二氧化硫    ③品紅不退色    證明二氧化硫已除盡    ④石灰水變渾濁    證明存在二氧化碳
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可用來檢驗SO2上網存在。由于SO2也能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因此在檢驗CO2之前,要先除去SO2,可利用SO2的還原性,利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為了保證完全除去SO2,還需要再一次通過品紅溶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Ⅰ和Ⅱ均正確并且有因果關系的是( 。
選項 敘述Ⅰ 敘述Ⅱ
A 濃硝酸在光照下顏色變黃 濃硝酸具有不穩(wěn)定性
B 濃硫酸具有酸性和吸水性 濃硫酸可使PH試紙先變紅后變黑
C Cl2和SO2均有漂白性 Cl2和SO2均可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D C的還原性小于Si 可用焦炭和石英在高溫下反應制取粗硅和C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建甌二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填空題

SO2和C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現將混合氣體SO2和CO2依次通過①品紅;②酸性高錳酸鉀;③品紅;④澄清石灰水;請寫出對應序號的現象和作用;
①品紅;現象                    ;作用                         ;
②酸性高錳酸鉀;現象                 ;作用                         ;
③品紅;現象                    ;作用                  ;
④澄清石灰水;現象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屆福建省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SO2和C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現將混合氣體SO2和CO2依次通過①品紅;②酸性高錳酸鉀;③品紅;④澄清石灰水;請寫出對應序號的現象和作用;

①品紅;現象                     ;作用                          

②酸性高錳酸鉀;現象                  ;作用                          ;

③品紅;現象                     ;作用                  

④澄清石灰水;現象               ;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年遼寧省高三暑期補課階段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實驗題

(12分)為檢驗濃硫酸與木炭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產生的SO2和CO2氣體,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a、b、c為止水夾,B是用于儲氣的氣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藍色溶液浸濕的脫脂棉。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前欲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

(2)此實驗成敗的關鍵在于控制反應產生氣體的速率不能過快,由此設計了虛框部分的裝置,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用操作編號填寫)

①向A裝置中加入濃硫酸,加熱,使A中產生的氣體進入氣囊B,當氣囊中充入一定量氣體時,停止加熱;

②待裝置A冷卻,且氣囊B的體積不再變化后,關閉止水夾a,打開止水夾b,慢慢擠壓氣囊,使氣囊B中氣體慢慢進入裝置C中,待達到實驗目的后,關閉止水夾b;

③打開止水夾a和c,關閉止水夾b;

(3)實驗時,裝置C中的現象為                              

(4)當D中產生           (多選不得分)現象時,可以說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CO2,而不是SO2;

A.進氣口一端脫脂棉藍色變淺,出氣口一端脫脂棉藍色不變

B.脫脂棉上藍色均變淺

C.脫脂棉上藍色褪去

裝置D的作用為                                           

發(fā)生反應用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