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0.水垢中可能含有CaCO3、MgCO3、Mg(OH)2,某學生為了測定水垢的組成,做了如下實驗:
(1)取2.90g水垢樣品,加入40mL鹽酸,為保證固體全部溶解,并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2.5mol/L;
(2)另取2.89g水垢高溫灼燒至恒重,殘余固體為CaO和MgO,其質量為1.48g,產生的氣體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0.03molCaCO3沉淀,則原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假定都是碳酸鈣,生成1.32克CO2,需要碳酸鈣的質量=$\frac{1.32}{44}×100$=3g,而質量只有2.89g,所以有碳酸鎂和氫氧化鎂;通過計算確定是否含有Mg(OH)2
(3)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shù)?

分析 (1)相對分子質量:CaCO3是100、MgCO3是84、Mg(OH)2是58,三都中碳酸鈣的分子量最大,也就是如果2.9克固體全部碳酸鈣時,物質的量最少消耗的鹽酸的物質的量也最小,由關系式:
CaCO3~2HCl
1        2
$\frac{2.9}{100}$    $\frac{2.9}{50}$mol
,而為保證固體全部溶解,所以氫氧化鎂消耗酸的能力最強,如果2.9克固體全部氫氧化鎂時,全然后求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最小值,然后根據兩個最小值,綜合分析;
(2)得到0.03 mol CaCO3沉淀,需要CO2的質量=0.03×44=1.32g,則生成水的質量=2.89-1.48-1.32=0.09克
氫氧化鎂的質量=$\frac{0.09}{18}×58$=0.29克
則碳酸鹽的質量=2.89-0.29=2.6克
假定都是碳酸鈣,生成1.32克CO2,需要碳酸鈣的質量=$\frac{1.32}{44}×100$=3g,與原始質量相比得出結論;
(3)設有碳酸鈣X克,能生成CO2Y克,最后求出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shù).

解答 解:(1)相對分子質量:CaCO3是100、MgCO3是84、Mg(OH)2是58,三都中碳酸鈣的分子量最大,也就是如果2.9克固體全部碳酸鈣時,物質的量最少消耗的鹽酸的物質的量也最小,由關系式:
CaCO3~2HCl
1        2
$\frac{2.9}{100}$    $\frac{2.9}{50}$mol
所以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大于$\frac{\frac{2.9}{50}}{0.04}$=1.45mol/L,
而為保證固體全部溶解,所以氫氧化鎂消耗酸的能力最強,如果2.9克固體全部氫氧化鎂時,
Mg(OH)2~2HCl
58g       2mol
2.9g      0.1mol,
所以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大于$\frac{0.1}{0.04}$=2.5mol/L,綜上所述為保證固體全部溶解,并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鹽酸的濃度應大于2.5mol/L,
故答案為:2.5;
(2)得到0.03 mol CaCO3沉淀,需要CO2的質量=0.03×44=1.32g,則生成水的質量=2.89-1.48-1.32=0.09克
氫氧化鎂的質量=$\frac{0.09}{18}×58$=0.29克
則碳酸鹽的質量=2.89-0.29=2.6克
假定都是碳酸鈣,生成1.32克CO2,需要碳酸鈣的質量=$\frac{1.32}{44}×100$=3g,所以有碳酸鎂和氫氧化鎂,故答案為:假定都是碳酸鈣,生成1.32克CO2,需要碳酸鈣的質量=$\frac{1.32}{44}×100$=3g,而質量只有2.89g,所以有碳酸鎂和氫氧化鎂;
(3)設有碳酸鈣X克,能生成CO2Y克
則有碳酸鎂2.6-X,能生成CO21.32-Y
CaCO3~~~~~CO2
100           44
X              Y
44X=100Y
MgCO3~~~~~CO2
84           44
2.6-X      1.32-Y
44×(2.6-X)=84×(1.32-Y)
解得
X=0.5克
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frac{0.5}{2.89}×100%$=17.3%,答:水垢中CaCO3的質量分數(shù)為17.3%..

點評 本題考查了混合組成的分析判斷的有關計算,明確物質之間的反應結合方程式來分析解答,注意根據反應方程式及結合關系式進行計算,題目難度較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A(C2H2)是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由A制備聚乙烯醇縮丁醛和順式聚異戊二烯的合成路線(部分反應條件略去)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名稱是乙炔,B含有的官能團是碳碳雙鍵和酯基.
(2)①的反應類型是加成反應,⑦的反應類型是消去反應.
(3)C和D的結構簡式分別為、CH3CH2CH2CHO.
(4)異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11個原子共平面,順式聚異戊二烯的結構簡式為
(5)寫出與A具有相同官能團的異戊二烯的所有同分異構體(寫結構簡式)CH3CH(CH3)-C≡CH、CH3CH2CH2C≡CH、CH3CH2C≡CCH3
(6)參照異戊二烯的上述合成路線,設計一條由A和乙醛為起始原料制備1,3-丁二烯的合成路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根據所給出的裝置圖如圖1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玻璃儀器的名稱:①蒸餾燒瓶;②冷凝管.
(2)①~④中,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水的是③④(填儀器序號).
(3)分離溴水中的溴應先選擇裝置Ⅱ(填Ⅰ、Ⅱ或Ⅲ序號,下同),進行操作A萃取分液(填操作名稱,下同);再選裝置Ⅰ,進行操作B蒸餾;操作A需在溴水中加一種試劑,選擇這一試劑時,下列性質你認為哪些是必需的:ACE(填字母).
A.常溫下為液態(tài)   B.Br2在其中溶解程度小  C.與水互溶程度小
D.密度比水大     E.與Br2不反應         F.溶解Br2后呈現(xiàn)橙紅色
(4)如圖2為學校實驗室買回的硫酸試劑瓶標簽上的部分內容,現(xiàn)欲用此硫酸準確配制濃度為0.18mol•L-1的稀硫酸210mL.
①除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等外,此實驗還需要的主要儀器上圖有無提供?無(填“有”或“無”),如有,在下面橫線上填寫儀器序號(填①、②、③或④序號),如無,則填寫需要怎樣的主要儀器:250mL容量瓶.
②所量取的濃硫酸體積為2.4mL.
③下列操作引起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的是A.
A.用相同裝置配制過0.10mol/L的硫酸溶液后,未清洗即進行此實驗的配制
B.移液時未對燒杯和玻璃棒進行洗滌
C.定容時仰視刻度線
D.顛倒搖勻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但未加水至刻度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將一塊去掉氧化膜的鋅片放入100mL pH為1的鹽酸中,2min后溶液的pH變?yōu)?,則產生H2的速率可表示為(設溶液體積不變)( 。
A.0.0225 mol/(L•min)B.0.05 mol/(L•min)
C.0.045 mol/(L•min)D.0.01 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下表是某溫度下測得某酸溶液的一些數(shù)據,由表中的數(shù)據填空:
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mol•L-1電離度/%H+的物質的量濃度/mol•L-1pH
0.1c1x
cα2c13
則 c=0.4;α=0.25%;c1=5×10-4;x=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種解熱鎮(zhèn)痛藥主要化學成分的結構簡式為,當它完全水解時,得到4種有機產物,它們的結構簡式分別為、CH3COOH、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當乙烯和甲烷的混合氣體完全通過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洗氣瓶時,洗氣瓶的質量增加了14g,則生成的1,2-二溴乙烷(每個碳原子上都有一個溴原子)的質量是( 。
A.14gB.47gC.54gD.9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將某質量的鎂鋁合金溶解在500mL鹽酸中,然后取出10mL溶液用1mol/L  NaOH溶液滴定,產生沉淀質量一堿溶液的關系如圖,求:
(1)合金中鎂和鋁的物質的量之比;
(2)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假設反應后溶液體積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為燃料.利用合成氣(主要成分為CO、CO2和H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甲醇,發(fā)生的主要反應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
②CO2(g)+3H2(g)?CH3OH(g)+H2O(g)△H2
③CO2(g)+H2(g)?CO(g)+H2O(g)△H3
回答下列問題:
化學鍵H-HC-O
C≡O
H-OC-H
E/(kJ.mol-14363431076465413
(1)已知反應①中的相關的化學鍵鍵能數(shù)據如下:
由此計算△H1=-99kJ.mol-1,已知△H2=-58kJ.mol-1,則△H3=+41kJ.mol-1
(2)反應①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的表達式為$\frac{c(C{H}_{3}OH)}{c(CO)×{c}^{2}({H}_{2})}$;圖1中能正確反映平衡常數(shù)K隨溫度變化關系的曲線為a(填曲線標記字母),其判斷理由是反應①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常數(shù)隨溫度升高而減。
(3)合成氣的組成n(H2)/n(CO+CO2)=2.60時體系中的CO平衡轉化率(a)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如圖2所示.a(CO)值隨溫度升高而減。ㄌ睢霸龃蟆被颉皽p小”),其原因是反應①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平衡體系中CO的量增大,反應③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又使平衡體系中CO的增大,總結果,隨溫度升高,CO的轉化率減。畧D2中的壓強由大到小為P1>P2>P3,其判斷理由是相同溫度下,反應③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壓強改變不影響其平衡移動,反應①正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有利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的轉化率增大,故增大壓強有利于CO的轉化率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