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5 ℃時,將Cl2緩慢通入水中至飽和,然后向所得飽和氯水中滴加0.1 mol·L1NaOH溶液。整個實驗進程中溶液的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實驗進程中水的電離程度:acb

B. a點所示溶液中通入SO2,溶液的pH減小,漂白性增強

C. c點所示溶液中:c(Na)2c(ClO)c(HClO)

D. d點所示的溶液中c(Na)c(ClO)c(Cl)c(HClO)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由圖像可知,向水中通入氯氣到b點為飽和氯水,然后向飽和氯水中加入氫氧化鈉。A. a點是氯氣的不飽和溶液,水的電離受到鹽酸和次氯酸的抑制;b點為飽和氯水,水的電離受到鹽酸和次氯酸的抑制程度更大;c點是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次氯酸的混合液,次氯酸鈉的水解促進水的電離次氯酸的電離抑制水的電離,因為pH=7,說明次氯酸鈉的水解促進水的電離作用和次氯酸的電離作用相同,所以,實驗進程中水的電離程度為cab,A不正確B. a點所示溶液中通入SO2,氯氣可以把二氧化硫氧化為硫酸,所以,溶液的pH減小,但是漂白性減弱,B不正確;C. 由電荷守恒可知,c(H)+c(Na)2c(ClO)c(HClO)+ c(OH-)因為c點所示溶液pH=7c(Na)2c(ClO)c(HClO),C正確;D. 因為d點所示的溶液中ClO會有一小部分發(fā)生水解,所以,c(Na)c(Cl)c(ClO)c(HClO),D不正確。本題選C。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設(shè)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22.4L CO2與足量Na2O2完全反應(yīng),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2NA

B. 6.4 g S2S4、S8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數(shù)為0.2NA

C. 1mol/LNaCl溶液中Cl的數(shù)目為NA

D. 標(biāo)況下,22.4L NO11.2L O2,混合后氣體分子數(shù)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臭氧氧化技術(shù)被廣泛用于飲用水的處理,但也會產(chǎn)生易致癌的 BrO3。

(1)取含 Br 的水樣,向其中投加一定量的 H2O2 ,再經(jīng) O3氧化后,水中溴酸鹽(BrO3)的含量如圖所示


投加過氧化氫,其目的是___

未投加過氧化氫,臭氧投加量在 0~1.0 mg·L-1時,BrO3 的濃度為 0 的可能原因是___ 。

(2)科研小組在控制其他條件一定時,研究 n(H2O2)/n(O3) 對水樣中 Br-濃度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在相同時刻,投加 H2O2 的反應(yīng)中 Br-的濃度高于未投加 H2O2 的,其可能原因是反應(yīng)過程中生成的HBrO 被 H2O2 還原所致,該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___

(3)BrO3 能被活性炭有效去除,其去除機理分為兩步第一步是___;第二步是 BrO3 被活性炭還原為Br。反應(yīng)方程式(未配平)如下:

≡C+BrO3-→ BrO- + ≡CO2

≡C+BrO-→ Br - + ≡CO2

反應(yīng)的總方程式為:2BrO3 + 3 ≡C = 2Br + 3 ≡CO2。其中≡C 代表活性炭表面,≡CO2代表活性炭表面氧化物。則反應(yīng)與反應(yīng)中參加反應(yīng)的≡C 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鹽的是

A. CaO B. CaOH)2 C. CaCO3 D. 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醋酸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CH3COOHHCH3COO,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向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體,平衡逆向移動,c(CH3COO)增大

B. 0.10mol/L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水,平衡正向移動,導(dǎo)電性增強

C. 通入少量NH3氣體,c(H+)減小、c(OH)增加

D. 25℃時,加入少量濃醋酸,平衡正向移動,醋酸的電離程度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自然界的氮循環(huán)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N2O2反應(yīng)生成NO B. 中合成氨屬于人工固氮

C. 中氮元素被氧化 D. 氧元素參與了氮循環(huá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Na2CO3NaHCO3比較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NaHCO3固體受熱容易分解,而Na2CO3固體受熱不容易分解

B. 等質(zhì)量的Na2CO3NaHCO3分別與足量的鹽酸反應(yīng),前者消耗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比后者多

C. 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2CO3NaHCO3溶液分別滴加2滴酚酞試液,前者顏色比后者深

D. 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分別與Ba(OH)2溶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電離平衡常數(shù)(用Ka表示)的大小可以判斷電解質(zhì)的相對強弱。25℃時,有關(guān)物質(zhì)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如下表所示:

化學(xué)式

HF

H2CO3

H2S

電離平衡常數(shù)

Ka

7.2×10-4

K1=4.4×10-7

K2=4.7×10-11

K19.1×108

K21.1×1012

1已知25℃時,①HF(aq)+OH(aq)F(aq)+H2O(l) ΔH=-67.7kJ/mol,

②H+(aq)+OH(aq)H2O(l) ΔH=-57.3kJ/mol

氫氟酸電離的熱化學(xué)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濃度為0.1 mol/L HF溶液加水稀釋一倍(假設(shè)溫度不變),下列各量增大的是____。

Ac(H+) Bc(H+)·c(OH) C D

3Na2CO3溶液通入過量H2S,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425℃,20mL 0.1mol/L氫氟酸中加入VmL 0.1mol/L NaOH溶液,測得混合溶液的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

ApH3HF溶液和pH11NaF溶液中, 由水電離出的c(OH-)相等

B點時pH6,此時溶液中, c(F)c(Na+)9.9×10-7mol/L

C點時,溶液中的c(F)c(Na+)

D點時V20mL,此時溶液中c(F)< c(Na+)0.1mol/L

5Na2CO3溶液顯堿性是因為CO32水解的緣故,請設(shè)計簡單的實驗證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長期以來,一直認(rèn)為氟的含氧酸不存在。1971年美國科學(xué)家用氟氣通過細(xì)冰末時獲得HFO,其結(jié)構(gòu)式為H-O-F。HFO與水反應(yīng)得到HF和化合物A,每生成1mol HF轉(zhuǎn)移________mol電子。

7已知BiCl3水解產(chǎn)物中有 BiOCl生成。寫出水解反應(yīng)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防止其水解,如何配制 BiCl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

我國科學(xué)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個五氮陰離子鹽(N5)6(H3O)3(NH4)4Cl(用R代表);卮鹣铝袉栴}:

(1)氮原子價層電子對的軌道表達式(電子排布圖)為_____________

(2)元素的基態(tài)氣態(tài)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形成氣態(tài)負(fù)一價離子時所放出的能量稱作第一電子親和能(E1)。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1變化趨勢如圖(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氮元素的E1呈現(xiàn)異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經(jīng)X射線衍射測得化合物R的晶體結(jié)構(gòu),其局部結(jié)構(gòu)如圖(b)所示。

①從結(jié)構(gòu)角度分析,R中兩種陽離子的相同之處為_________,不同之處為__________。(填標(biāo)號)

A.中心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 B.中心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

C.立體結(jié)構(gòu) D.共價鍵類型

②R中陰離子N5-中的σ鍵總數(shù)為________個。分子中的大π鍵可用符號表示,其中m代表參與形成的大π鍵原子數(shù),n代表參與形成的大π鍵電子數(shù)(如苯分子中的大π鍵可表示為),則N5-中的大π鍵應(yīng)表示為____________。

③圖(b)中虛線代表氫鍵,其表示式為(NH4+)N-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的晶體密度為d g·cm-3,其立方晶胞參數(shù)為a nm,晶胞中含有y個[(N5)6(H3O)3(NH4)4Cl]單元,該單元的相對質(zhì)量為M,則y的計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