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7970  7978  7984  7988  7994  7996  8000  8006  8008  8014  8020  8024  8026  8030  8036  8038  8044  8048  8050  8054  8056  8060  8062  8064  8065  8066  8068  8069  8070  8072  8074  8078  8080  8084  8086  8090  8096  8098  8104  8108  8110  8114  8120  8126  8128  8134  8138  8140  8146  8150  8156  8164  109140 

科目: 來源:0125 期中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英國和日本圖,回答下列問題。

(1)兩國在自然環(huán)境方面有許多相似性,都是島國,大部分地處________帶(溫度帶),氣候都比較__________。
(2)在工業(yè)及布局方面,日本表現(xiàn)出明顯的“__________”特點,而英國以“__________”布局為主。
(3)日本為了減少對國際市場原料和燃料的依賴,提出了“__________”的政策,大力發(fā)展信息產(chǎn)業(yè)和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近年來,工業(yè)生產(chǎn)又開始向國外轉移,以充分利用他國豐富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在農業(yè)方面,因為受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日本以_____業(yè)為主,而英國_____業(yè)發(fā)達。因都是島國,加之受洋流等因素的影響,兩國的_____業(yè)均比較發(fā)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0125 期中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五大湖地區(qū)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B是________市,C是________市,E是________市,其中有“汽車城”之稱的是________(填字母),享有“鋼都”之稱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圖中虛線箭頭表示________(礦產(chǎn))的運輸方向,實線箭頭表示________(礦產(chǎn))的運輸方向。
(3)圖中工業(yè)布局的方式屬________型,發(fā)展該種工業(yè)的有利條件有:資源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交通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0101 期中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圖回答問題。

(1)丙圖中的點,反映甲圖所在地區(qū)氣候的是_____,反映乙圖所在地區(qū)氣候的是_____。(寫序號)
(2)簡單概括乙圖所示地區(qū)河流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兩地區(qū)中,地質災害比較嚴重的是__________,指出其中破壞性最大的地質災害及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jù)地質災害的關聯(lián)性,當?shù)赜昙緯r可能誘發(fā)的地質災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0101 期中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圖A和圖B,回答下列問題。

(1)冬季a地比同緯度內陸地區(qū)溫度________,說明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a地氣候類型相符的年內氣溫與降水量圖的代號是________,并簡述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海區(qū)是世界著名的漁場,說明該漁場形成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廣東省模擬題 題型:單選題

關于該島嶼的地理特征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
A、常年受東南信風影響
B、河流河道寬、水流緩
C、農業(yè)地域類型以商品谷物農業(yè)為主
D、城市都分布在河流入?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東省模擬題 題型:單選題

讀某區(qū)域圖,完成1—2題。
1、圖中M國東西兩側的海域分別是
[     ]
A、地中海紅海
B、挪威海波羅的海
C、北海地中海
D、波羅的海北海
2、該國主要的植被類型是
[     ]
A、溫帶落葉闊葉林
B、亞寒帶針葉林
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湖南省期末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下列東北亞部分區(qū)域圖,回答問題。
(1)當圖中A河流域處于結冰期時,朝鮮半島、日本海、我國華北平原,盛行__________季風。
(2)圖中A河流參與了地球水循環(huán),其中驅動水循環(huán)的能量主要來自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中B附近海域是北海道漁場,其形成的主要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分析,日本群島屬于_________板塊_________板塊的消亡邊界,地殼活躍,
    多火山、地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0103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關于德國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現(xiàn)代化工業(yè)高度發(fā)達,是世界上經(jīng)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B、發(fā)展工業(yè)所需的原料、燃料都依靠進口
C、埃森、杜伊斯堡是魯爾區(qū)重要工業(yè)中心
D、漢堡是位于萊茵河下游的最大港口城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上海高考真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南亞和南美洲最大國家的地理簡圖,并回答問題。
(1)甲圖所示國家是________;乙圖所示國家是________。按照其生產(chǎn)力水平,它們均屬________國家,在地區(qū)和世界政治經(jīng)濟中的作用正在不斷增強。
(2)根據(jù)圖示,兩國均利用本國豐富的________(礦產(chǎn))資源出口礦石,并建立了本國的________工業(yè)。甲圖①②③④四個城市中,________(填數(shù)碼)是以新興工業(yè)為主的城市:乙圖⑤⑥⑦⑧四個城市中,________(填數(shù)碼)為自由貿易區(qū)和電子工業(yè)中心。
(3)兩國地形特點的相同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jù)圖示地形判斷,北部靠近板塊邊緣的是圖________所示的國家。
(4)按溫度帶劃分,兩國絕大部分都位于_____帶,但甲圖所示國家大部分地區(qū)的氣候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而乙圖所示國家主要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__氣候和_____________氣候。
(5)在發(fā)展耕作業(yè)方面,兩國相同的有利自然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圖所示國家的主要制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圖所示國家的主要制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關于兩國經(jīng)濟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多項選擇,填字母)
A.兩國均已建立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
B.甲國科技力量雄厚,發(fā)展工業(yè)潛力大
C.甲國推行“綠色革命”,糧食大量出口
D.甲國是世界上養(yǎng)牛最多的國家
E.乙國咖啡、甘蔗、黃麻產(chǎn)量均居世界首位
F.乙國與鄰國共同建有世界最大的水電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0103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讀圖,橫線為20°緯線,A處以東為海洋,B、C之間和D、E之間為陸地,其余為海洋。
據(jù)此完成(1)——(4)題。
(1)A、C、E三地的氣候都是
[     ]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2)A、C、E三地氣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B、東南信風迎風坡降水豐富
    C、受寒流影響降水更少
    D、海陸熱力差異
(3)下列對B地、C地之間國家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該國是世界人口稠密國家之一
    B、該國已成為世界軟件生產(chǎn)大國
    C、該國經(jīng)濟落后,糧食問題突出
    D、該國東南部的混合農業(yè)世界聞名
(4)D處有一高大山脈,其形成原因是
[     ]
    A、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而形成
    B、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而形成
    C、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而形成
    D、非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而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