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069
圖(一)(二)(三)是“我國部分災害分布”示意圖,圖(四)是“我國自然災害區(qū)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我國洪水災害、風暴潮分布 |
我國干旱災害分布 |
我國熱帶氣旋與臺風運行路線、泥石流災害、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分布 |
我國自然災害區(qū)劃 |
(1)將下列自然災害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第①②小題的相應空格內。
A.洪水 |
B.風暴潮 |
C.干旱 |
D.水土流失 |
E.泥石流 |
F.臺風 |
①圖示的各自然災害中,在我國分布地區(qū)最廣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圖(四)中,地區(qū)Ⅰ與地區(qū)Ⅲ共有的自然災害是________(多項選擇),在地區(qū)Ⅱ內________、________災害的分布地區(qū)最廣;與其他地區(qū)相比,地區(qū)Ⅳ________災害的分布最為集中。
②按所在的地球圈層與災害成因分類,在圖示的各自然災害中,發(fā)生在巖石圈中的是________,發(fā)生在大氣圈中的是________,發(fā)生在水圈中的是________。(多項選擇)
(2)針對我國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的國情,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對我國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意義重大。寫出我國加強防災設施建設的具體實例。(至少3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69
我國是多自然災害的國家。讀相關材料,回答(1)~(3)題。
材料一 在過去的2200年間,我國共發(fā)生大水災1600多次,大旱災也有1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稱得上“風調雨順”的年份僅有7年,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災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材料二 2002年從3月18日傍晚起,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最強的一次沙塵暴天氣過程,持續(xù)時間最長達100小時,甘肅局部地區(qū)能見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內便給北京“輸送”了3萬噸沙土,北京人均分攤3千克。
材料三 2002年3月29日《中國環(huán)境報》以“高科技‘千里眼’鎖定沙塵暴”為題報道;我國對沙塵暴研究使用的方法與手段同發(fā)達國家并無太大區(qū)別,已建立了由激光雷達和地球同步氣象衛(wèi)星觀測信息接收站等組成的遙感系統(tǒng)和由25個監(jiān)測站組成的地面監(jiān)測網絡系統(tǒng),覆蓋了北方200多萬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水旱災害是我國嚴重的自然災害,它的頻發(fā)地區(qū)是________(填災害區(qū)名稱)。我國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區(qū)可能誘發(fā)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災害。目前人類尚不能控制水旱災害的發(fā)生。我國通過大規(guī)模的________和營造防護林等改善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減輕災害的損失。
(2)試分析沙塵暴天氣形成的原因。為了減輕沙塵暴天氣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對策?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對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國和世界發(fā)達國家一樣,對大尺度天氣系統(tǒng)和大范圍自然災害的研究,目前水平處于
[ ]
A.跟蹤階段——實時報告事象的發(fā)生、過程、影響
B.探索階段——尋找科學的研究方法,憑經驗預測其發(fā)展變化
C.預測階段——根據發(fā)生機制,預測將發(fā)生的時間、強度、發(fā)展和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69
讀我國洪澇和干旱災害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洪澇災害分布圖
干旱災害分布圖
(1)我國受洪澇災害影響最廣的地區(q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___流域、_________盆地及東北平原也常遭受洪澇災害。
(2)受風暴潮災害影響最大的地區(qū)有東南沿海的_________省、_________省、_________省及江蘇省南部和上海市。
(3)干旱頻次大于30的地區(qū)是_________平原、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流域。
(4)我國水旱災害嚴重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氣候比較濕潤的_________氣候區(qū),其原因是_________的進退變化,常造成旱澇災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69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回顧過去,我國人口多,對農產品需求量大。為了提高農業(yè)產出,一方面擴大耕地面積,毀林開荒,一方面對現(xiàn)有土地過分使用,造成土壤侵蝕和荒漠化。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50多億噸。荒漠化及荒漠化威脅的土地400多萬平方千米,相當于祖國的半壁河山!各種農作物對肥料的平均利用率為氮40%~50%,磷10%~20%,鉀30%~40%。這種大量的過分施用化肥的狀況不僅對土壤造成污染,也使土壤變得板結。
(1)以上資料反映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及原因是:
問題①________,產生原因________。
問題②________,產生原因________。
問題③________,產生原因________。
(2)根據資料計算,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________%,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使用化肥外,還有________。
(3)資料中“對現(xiàn)有土地過分使用”主要指
[ ]
A.半干旱、半濕潤地區(qū)的不合理灌溉
B.半濕潤地區(qū)的陡坡墾耕
C.草原區(qū)實際載畜量大大超過理論載畜量
D.亂伐森林,給土地“剃光頭”
(4)資料中“使土壤變得板結”的原因是施用化肥破壞了土壤的________結構,使土壤________性能減弱,肥力________。為避免此問題的出現(xiàn),較有效的辦法是________。
(5)近年來我國大范圍的強沙塵暴天氣屢屢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所反映的環(huán)境問題是________。
(6)“三北防護林”可以對上述環(huán)境問題中的________起到控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69
目前我國土地荒漠地區(qū)面積達267.4萬平方千米,約占國土面積的27.8%。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近年荒漠化土地面積不斷擴大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荒漠化反映了自然資源具有________特征。
(3)解決土地荒漠化,實現(xiàn)土地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措施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69
依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8.975%,其中由于草原過度放牧所引起的就占荒漠化總面積的29.4%。
(1)材料中反映的荒漠化問題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
(2)根據材料思考應該怎樣做才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69
讀圖和資料,回答問題。
1991年我國華東地區(qū)暴發(fā)特大洪水,災情最重的淮河、太湖流域有156個縣(市)、6858萬人受災。洪水沖毀房屋214萬間,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工業(yè)生產停滯,交通運輸中斷,居民生活困難。據統(tǒng)計,洪水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約400億元。1994年,我國南北方相繼發(fā)生大洪水,受災較重的遼寧、河北等8。ㄗ灾螀^(qū))受災人數(shù)達1.39億人,倒塌房屋271萬間。據統(tǒng)計,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平均每年因洪水造成的房屋倒塌約200萬間,直接死亡約5500人,糧食減產約890萬噸。
(1)我國暴雨洪水災害嚴重的地區(qū)和較嚴重的地區(qū)大多分布在________風區(qū)和________流區(qū)域。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暴雨洪水災害嚴重,年暴雨日數(shù)在________日以上;其中南部沿海的暴雨洪水災害嚴重區(qū),年暴雨數(shù)在________日以上。
(2)我國北方有大面積的暴雨洪水災害嚴重區(qū),它北起________省的東南部和西南部,經河北、北京、山西、________,南達________省西部,還有________省的南部。
(3)近年來我國洪水災情頻發(fā),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洪災的形成有哪幾種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口越________,致災可能性就越大;經濟越________,損失就可能越嚴重。
(6)防治措施有________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69
下圖為1991年長江中下游梅雨期環(huán)流形式(圖a)和降水量分布(圖b)
(b)1991年5月19日至7月13日降水及分布
(1)圖a所示的高壓中心名稱是________。此時我國北方地區(qū)通常的天氣狀況是________,常出現(xiàn)的氣象災害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2)圖b所示,長江中下游最可能出現(xiàn)的氣象災害是________,經常引發(fā)________等災害,反映了自然災害________的特點。
(3)如果圖a中的高壓系統(tǒng)加強,中心移動到江淮一帶,則江淮地區(qū)的天氣狀況最可能是________,常會出現(xiàn)________等氣象災害,原因是________。此時,我國華北地區(qū)多發(fā)生的自然災害通常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69
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呂梁山脈曾是一個著名的森林地區(qū),也是汾河的水源涵養(yǎng)地,F(xiàn)在呂梁山僅存在主峰附近一片森林,大片林區(qū)已不復存在。太行山上也曾有大片森林。4世紀時一次山洪暴發(fā),竟沖下上百萬棵大樹,被后趙統(tǒng)治者用于建造宮殿,經過歷代大量砍伐,如今難見長得大些的樹木了。
材料二 渭水上游的隴山山脈,秦漢時代一片蔥蘢。秦嶺及其北麓在漢代被人稱為“陸!。
然而,關中作為許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宮室,營筑墳墓,所耗樹木無法計數(shù)。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經明顯減少,航運也就不見記載。秦嶺北麓的森林亦早就沒影沒蹤了。
材料三 漫畫。
(1)根據以上材料信息,提出兩個地理問題(只提問題,不作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認為我們應從材料中吸取哪些教訓?
(3)請你用最簡練的語言給該漫畫命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69
閱讀下列材料及圖,回答問題。
有關資源表明,全球約有30%的土地因人類活動產生退化,每年流失土壤201億噸。全世界每年運輸中遺散到海洋中的石油高達1000多萬噸,重金屬數(shù)百萬噸,還有很多的各種垃圾。全球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約有230億噸,較20世紀初期增加了25%;與此同時,空氣中的顆粒物質、、CO和硫化氫等污染物,也在不斷大量增加。全世界的森林面積以每年約1700萬的速度在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種生物滅絕。
(1)分析說明圖中字母反映的環(huán)境問題:A________,B________。
(2)我國荒漠化土地類型有________和化學物質作用(包括工礦業(yè)開發(fā)與基礎建設所造成的退化土地)。
(3)大氣中增多引起全球變暖;其后果有:①導致________,②導致________,③可能導致干旱、洪澇、暴雨等災害事件的增加,④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會增加。
(4)當前世界森林面積正在不斷減少,減少速度最快的森林類型是________,由此產生的環(huán)境問題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