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圖示海域由南向北水溫值逐漸減小,鹽度值逐漸增大。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所示海域是
A. 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qū)
B. 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qū)
C. 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
D. 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
【2】若此海域位于太平洋,則
A. 乙處的水溫高于甲處
B. 甲處有日本暖流經過
C. 甲處有阿拉斯加暖流經過
D. 丙處的鹽度高于甲處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河西走廊位于祁連山以北,是我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要道,它不僅成為西氣東輸的能源通道而且近年來風能、太陽能開發(fā)力度日益加大。在河西絲綢之路上,古代托運貨物的牲畜主要是駱駝和馬匹。
材料二:下圖是古河西“絲綢之路”路線圖
(1)根據材料,簡述河西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交通要道的有利自然條件。
(2)根據材料,分析河西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交通要道的社會經濟保障。
(3)指出駝隊和馬幫途徑河西絲綢之路時,來自自然的威脅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被稱為安徽省內“南水北調”的引江濟淮工程,已被列入全國水利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該工程線路的總方向是從長江入巢湖,在巢湖西岸上崗,穿越江淮分水嶺,經瓦埠湖入淮河。輸水干線全長約330千米,多年平均引江濟淮水量約10億立方米,將大大緩解沿淮及淮北地區(qū)與豫東和魯西南地區(qū)水資源緊缺狀況,是一項集水利、環(huán)保與航運于一體的綜合性工程。
(1)簡述引江濟淮工程對淮北平原小麥生產的意義。
(2)分析該工程對沿途河湖及城市生態(tài)的有利影響。
(3)簡述該工程對途經區(qū)域交通運輸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左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下右圖為此圖甲、乙兩點間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陡崖M最大落差(米)為:
A. 198 B. 290 C. 380 D. 450
【2】圖中等高線P的數值為: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3】圖中王村位于乙地的:
A. 東北方向 B. 正東方向 C. 正西方向 D. 西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印度洋某月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月最可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形成M洋流的主要動力是
A. 東北信風 B. 東北季風 C. 東南信風 D. 東南季風
【3】N洋流對沿海地區(qū)的影響是
A. 形成了世界性的大漁場 B. 促進了沿岸荒漠的形成
C. 加快了南行海輪的航速 D. 加劇了沿岸氣候變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霜是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冷卻降溫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體上直接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民間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說。下圖示意山谷風的形成原理。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霜常出現在
A. 初春 B. 初秋 C. 春末 D. 夏末
【2】圖中
A. ①表示夜晚山風 B. ②表示白天谷風
C. ③表示夜晚谷風 D. ④表示白天山風
【3】圖示氣流可解釋“霜打洼地”成因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世界兩個區(qū)域海陸分布簡圖(陰影代表海洋),回答下面小題:
【1】根據地理坐標判斷,甲、乙兩地距離約為
A. 520千米 B. 5200千米 C. 6400千米 D. 4000千米
【2】Ⅰ、Ⅱ所在國描述正確的是
A. 兩國的經濟部門中都以第一產業(yè)為主 B. 兩國的人口再生產類型都是原始型
C. 兩國都以黑種人為主 D. Ⅰ所在國黃金、金剛石資源豐富,Ⅱ所在國石油資源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大陸人口為13.39億人,比第5次人口普查增加7390萬人,年平均增長0.57%,而1990年到2000年間年平均增長率為1.07%。2011年我國人口出生率為1.209%。死亡率為0.681%,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為0.528%。
材料二: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示意圖(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7%,則出現人口老齡化)。
材料三:“2010年我國部分省(市)跨省流動人口地區(qū)構成情況”和“2010年我國流動人口城鄉(xiāng)結構”表
(1)據材料一描述我國目前人口增長的特點。
(2)材料二反映出我國目前的人口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問題大約在_____________年開始出現。簡述該問題產生的原因 。
(3)根據材料三分析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土地利用結構調整的需要。科研人員對某生態(tài)脆弱區(qū)的農業(yè)土地利用擬定了三種方案(表l、表2)。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與生態(tài)效益出現此消彼長的是
①短期經濟效益 ②長期經濟效益
③森林和草地的覆蓋率④農耕地的比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通過實驗方案的對比,在該生態(tài)脆弱區(qū)
A. 侵蝕量大的方案短期效益好 B. 經濟效益在短期和長期表現一致
C. 果園比農耕地的環(huán)境效益差 D. 果園比林地的環(huán)境效益優(yōu)
【3】對該區(qū)域的調整方案,說法正確的是
A. I方案徑流量比較大,是因為該地降水量大,多暴雨
B. Ⅱ方案最有利于該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C. III方案最有利于該地的產業(yè)鏈延伸
D. 三種方案的草地比重都比較大,說明該地降水少,屬于綠洲農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