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5698  15706  15712  15716  15722  15724  15728  15734  15736  15742  15748  15752  15754  15758  15764  15766  15772  15776  15778  15782  15784  15788  15790  15792  15793  15794  15796  15797  15798  15800  15802  15806  15808  15812  15814  15818  15824  15826  15832  15836  15838  15842  15848  15854  15856  15862  15866  15868  15874  15878  15884  15892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眼晴通過________來改變晶狀體的形狀,可以使不同遠近的物體都在視網(wǎng)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調節(jié)的兩個極限點叫做遠點和近點.正常眼晴的遠點在________,近點在距離眼睛大約________cm處.正常眼睛觀察近處物體最清晰而又不疲勞的距離,大約為________cm,叫做明視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a、b、c、d是距凸透鏡不同距離的四個點,F(xiàn)為焦點.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幾種光學儀器的成像原理與物體在不同點時的成像情況相對應,其中照相機是根據(jù)物體放在________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幻燈機是根據(jù)物體放在________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聲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1. A.
    超聲波是傳播速度大于340m/s的聲波
  2. B.
    “聞其聲知其人”是依據(jù)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
  3. C.
    公路旁安裝隔音板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4. D.
    用超聲波能清洗眼鏡是因為聲波可以傳播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速度是用來表示物體________的物理量.優(yōu)秀運動員百米賽跑的速度可達36________,正常人步行速度約為1.2________,大型遠程客機的速度約為250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電路中,開關S閉合后,要使燈泡與滑動變阻器組成串聯(lián),則圖中電表甲應為________表,電表乙應為________表,開關S1應處于________狀態(tài),此時,若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則電表甲的示數(shù)將變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一列火車勻速行駛,車頭通過1000米的隧道,用的時間是100秒,這列火車的速度是________米/秒,它以同樣的速度車頭通過一座600米長的鐵橋,需要的時間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在飲料瓶中灌滿水,然后在瓶的a、b(a、b兩點在同一水平線上)、c處各扎一個小孔,將會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其道理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所示,有一容器重5N,底面積為40cm2,內(nèi)裝15N的水,水的深度為30cm容器置于面積為2000cm2的水平桌面上,求:
(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壓強;
(2)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和壓強(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地震,給人民群眾造成了重大損失,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員,通過敲擊物體使其________發(fā)出聲音,被及時獲救.在地震廢墟中,遇難人員不盲目叫喊而采取敲擊固體物來吸引救援人員的注意,不僅節(jié)省體力,而且這也是利用聲音可以在________(填“固體”、“液體”或“氣體”)中傳播且傳聲效果好的道理;這個例子也說明聲音可以傳遞________,但在發(fā)生礦難時,被困地底下的人不能用石塊敲打鐵管,這是因為用石塊敲打鐵管時,可能會碰出火星引起瓦斯爆炸.
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中的人為了延長生命,必須盡可能地減少能量損失,當身體出汗時,應用布、紙等擦干身上的汗水,避免汗水________(填一物態(tài)變化名稱)時吸收人體的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在圖中,當容器中的液體不流動時,A、B、C、D各點的深度如圖所示,則各點的壓強PA________PB________PC________PD.(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