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青島模擬)回顧實驗和探究:(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
(1)探究電磁感應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在如圖裝置中,閉合開關,讓導體不動,電流表指針不偏轉;讓導體向上或向下運動,電流表指針
不偏轉
不偏轉
;讓導體向前或向后運動,電流表指針
偏轉
偏轉
應用 此現(xiàn)象中,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據(jù)此制成了
發(fā)電機
發(fā)電機
(2)探究歐姆定律:
實驗裝置 請根據(jù)如圖電路圖將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方法步驟 ①連接好如圖電路后,移動滑片P,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值和電流值,填入表1;
②在ab間分別接入10Ω、15Ω、20Ω的電阻,移動滑片P,使ab間
電壓
電壓
保持不變,記下對應的電流值,填入
表2.
表格 表1  R1=10Ω
U/V 3 6 9
I/A 0.3 0.6 0.9
表2  U=6V
R/Ω 10 15 20
I/A 0.6 0.3
結論     根據(jù)表1得出:在電阻
一定
一定
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
正比
正比
(3)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實驗
過程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閉合開關后,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流表示數(shù)相同,發(fā)現(xiàn)電磁鐵乙吸引大頭針的數(shù)目比甲
結論 上述實驗說明:電磁鐵磁性強弱與
線圈的匝數(shù)
線圈的匝數(shù)
有關.
分析:(1)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會產生感應電流,該現(xiàn)象稱為電磁感應現(xiàn)象,即若想產生感應電流,即必須是閉合的電路,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同時人們根據(jù)該現(xiàn)象制成了發(fā)電機;
(2)在探究歐姆定律的實驗中,變阻器應串聯(lián)在電路中,且所選的接線柱應該是“一上一下”,故據(jù)此補充完整實物圖即可;
同時結合表正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據(jù)探究過程中的控制變量法,結合歐姆定律即可解決后面的問題.
(3)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電流的大小和線圈的匝數(shù)有關,故該實驗中利用控制變量的思維分析即可解決.
解答:解:(1)若想產生感應電流,即必須是閉合的電路,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該題中的磁感線是由N極指向S極的,所以當導體棒不動或上下運動都不能切割磁感線運動,故電流表的指針不會發(fā)生偏轉;而金屬棒前后運動時,恰好能切割磁感線,故此時電路中會有感應電流,即電流表的指針會發(fā)生偏轉;人們利用該現(xiàn)象制成了發(fā)電機.
故答案為:不偏轉;偏轉;發(fā)電機.
(2)由于在探究歐姆定律的 實驗中,變阻器應串聯(lián)在電路中,且所選的接線柱應該是“一上一下”,故答案見下圖:

在②中,我們在ab間分別接入10Ω、15Ω、20Ω的電阻,移動滑片觀察電流的變化,即是為了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即需要控制電壓不變,故據(jù)表2能看出,此時的電壓始終是6V不變,據(jù)I=
U
R
可知,此時的電阻為15Ω時 的電流是:I=
U
R
=
6V
15Ω
=0.4A;
據(jù)表1得出: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故答案為:實物圖見上面的解析;電壓;0.4;一定;正比.
(3)在該題中,兩圖的電流相等,乙圖的線圈匝數(shù)比甲圖多,故乙圖的磁性強,所吸引的大頭針數(shù)目多;即該實驗說明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的匝數(shù)有關.
故答案為:多;線圈的匝數(shù).
點評: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并能運用控制變量的思維去分析和處理有關電流、電壓、電阻的關系及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影響因素是解決該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青島模擬)下列關于測量原理的說法,錯誤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青島模擬)在研究水的沸騰實驗中,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t/min 0 1 2 3 4 5 6 7 8
t/℃ 95 97 98 99 100 100 98 100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青島模擬)綜合問答:
葉子姐姐為了給媽媽過生日,決定自己動手做一頓晚餐.以下是她到菜市場采購時的幾個場景:
①她看到整齊擺放的西紅柿,在陽光下紅彤彤一片很好看;
②用塑料袋提著西瓜感到很勒手,于是她將報紙疊成一小塊墊在手上感到舒服多了;
③菜籃子中的熱饅頭散發(fā)出濃濃的香味,她不禁感到有些餓了;
④她到小賣部買了一瓶酸奶,插入吸管,輕松地將酸奶喝到嘴里.
請你挑選上述2個場景,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解釋:
(1)解釋場景:
①: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陽光照到西紅柿上,西紅柿只反射紅光,所以西紅柿看起來紅彤彤一片,很好看
①: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陽光照到西紅柿上,西紅柿只反射紅光,所以西紅柿看起來紅彤彤一片,很好看
;
(2)解釋場景:
②:將報紙疊成一小塊墊在手上,增大了手的受力面積,在壓力一定時,減小了對手的壓強,使人感到舒服
②:將報紙疊成一小塊墊在手上,增大了手的受力面積,在壓力一定時,減小了對手的壓強,使人感到舒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青島模擬)如圖作圖中,錯誤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青島模擬)設計實驗:
(1)給你一直彈簧測力計、一個木塊、幾支鉛筆,請你設計一個小實驗,驗證“在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遠小于滑動摩擦.”
(2)請完成下列探究實驗的設計方案:
課題 探究彈性勢能與形變大小的關系 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次數(shù) 彈簧被壓縮的長度△L/cm 木塊被推動的距離s/cm 彈簧彈性勢能的大小
1
2
次數(shù) 彈簧被壓縮的長度△L/cm 木塊被推動的距離s/cm 彈簧彈性勢能的大小
1
2
器材 彈簧、木塊、刻度尺
實驗
步驟
第一步:將彈簧按下圖安裝好;

第二步:將小球置于彈簧的右端,使彈簧被壓縮的長度為△L1,放手后小球被彈出,并與一木塊相碰,木塊被推動了一段距離S1;
第三步:將小球置于彈簧的右端,使彈簧被壓縮的長度為△L2(△L2>△L1),放手后小球被彈出,并與在同一位置的同一木塊相碰,木塊被推動了一段距離S2
第四步:比較S1和S2得出結論.
第一步:將彈簧按下圖安裝好;

第二步:將小球置于彈簧的右端,使彈簧被壓縮的長度為△L1,放手后小球被彈出,并與一木塊相碰,木塊被推動了一段距離S1;
第三步:將小球置于彈簧的右端,使彈簧被壓縮的長度為△L2(△L2>△L1),放手后小球被彈出,并與在同一位置的同一木塊相碰,木塊被推動了一段距離S2
第四步:比較S1和S2得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