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家庭需要將60kg、20℃的水加熱到70℃作為生活用水,他們利用煤氣灶燒熱水時,需要燃燒0.9kg的煤氣.己知煤氣的熱值q=4.2×107J/kg,水的比熱容為C=4.2×103J/(kg℃).求:

(1)把60kg、20℃的水加熱到70℃需吸收的熱量;

(2)0.9kg的煤氣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

(3)煤氣灶燒水的效率.

【答案】(1)水吸收的熱量為1.26×107J;

(2)0.9kg煤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3.78×107J;

(3)燃氣灶燒水的效率為33.3%.

【解析】

試題分析:(1)知道水的質(zhì)量、水的比熱容和水的初溫和末溫,利用吸熱公式求水吸收的熱量;

(2)知道煤氣的質(zhì)量和煤氣的熱值,利用Q=mq計算煤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3)水吸收的熱量是有用的能量,煤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總能量,利用效率公式求燃氣灶燒水的效率.

解:(1)水吸收的熱量:

Q=cm△t=4.2×103J/(kg℃)×60kg×(70℃﹣20℃)=1.26×107J;

(2)0.9kg煤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Q=mq=0.9kg×4.2×107J/kg=3.78×107J;

(3)燃氣灶燒水的效率:

η=×100%=×100%≈33.3%.

答:(1)水吸收的熱量為1.26×107J;

(2)0.9kg煤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3.78×107J;

(3)燃氣灶燒水的效率為33.3%.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小雨同學用U型管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

(1)實驗前先檢查U型管壓強計左右兩液柱是否 ,然后用手輕輕按壓橡皮膜,如果兩液柱沒有出現(xiàn)高度差,說明U型管壓強計存在 問題.

(2)實驗1可以探究 相同時,液體的壓強與 的關(guān)系.

(3)綜合實驗1和實驗2的結(jié)果,可以初步得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同學站在平面鏡前5m處,能清晰的看見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當他向平面鏡前進2m后,他與平面鏡中像間的距離( )
A.3m
B.4m
C.6m
D.1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詞語與其物理知識相符的是(
A.鏡花水月﹣光的直線傳播
B.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C.魚翔淺底﹣光的反射
D.鑿壁偷光﹣光的直線傳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超市里小紅用15N的力推著重30N的購物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則購物車受到的摩擦力為N,購物車安裝車輪的作用是(選填“增大”或“減小”)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優(yōu)美的詩句描繪了光的現(xiàn)象,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其中海上明月是光的 現(xiàn)象;疑水淺是光的 現(xiàn)象,該現(xiàn)象是光從 中進入__ __中所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測量一個大約為6N的力時,應(yīng)選用彈簧測力計的最恰當規(guī)格是 。

A.量程為0~10 N,分度值為0.1 N

B.量程為0~5 N,分度值為0.1 N

C.量程為0~15 N,分度值為0.5 N

D.以上三個測力計都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通常情況下一枚雞蛋重約為0.5 ,空氣的密度約為1.29 ;已知冰的密度為0.9×103kg/m3,一塊體積為50cm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質(zhì)量為 g,水的體積為 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

(1)小強同學已完成了圖中的甲、乙兩步實驗,由此他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 ;如果還想繼續(xù)探究,你認為他下一步應(yīng)該進行的實驗是什么?請在如圖丙方框內(nèi)畫出操作方法簡圖,并與圖 比較才能得出摩擦力的大小與 的關(guān)系.

(2)完成實驗后,小強發(fā)現(xiàn)實驗室里有如圖丁所示的鐵塊和木塊.他想比較一下鐵塊表面和木塊表面的粗糙程度,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因為要比較兩者表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做實驗時,應(yīng)保持 不變.

②先將木塊疊放在鐵塊上,用彈簧測力計 拉動它們,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則桌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3.7N.

③然后 (填兩物塊的放置情況).重復上述過程,這次測得的摩擦力為2.4N.

④通過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知: 的表面粗糙程度大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