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在實驗室做“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實驗中,先要將天平放在
水平臺
水平臺
上,同時將
游碼
游碼
放在標尺的零刻線處,此時發(fā)現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邊,為了使天平的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jié).稱量物體時,應將物體放在天平的
盤中,向
盤中加減砝碼時,應先加質量
的(填“大”或“小”)
分析:根據天平的使用規(guī)則,可完成此題的解答.
解答:解:天平的使用規(guī)則中:先要將天平放在水平臺,將游碼撥到標尺的零刻度線處,再調節(jié)天平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直到天平橫梁平衡;若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邊,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物體應放在天平左盤,向右盤加減砝碼;加砝碼時,應先加質量大的砝碼;
故答案為:水平臺;游碼;右;左;右;大.
點評:實驗室測量質量的工具是天平;天平的使用是初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鐵嶺)在實驗室做實驗時,愛動腦筋的賈銘同學把一瓶口香糖開封后,取出幾粒放入裝有20cm3水的量筒中,發(fā)現口香糖沉入量筒底且沒有溶化,賈銘靈機一動,想測一下口香糖的密度是多少.
(1)賈銘同學讀出了量筒中水和口香糖的總體積(如圖甲)為
30
30
cm3
(2)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標尺的零刻線處,發(fā)現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
(3)他用調好的天平測出了剩余的口香糖和瓶的總質量(如圖乙)為
20
20
g,已知原來瓶和口香糖的總質量為32g,則口香糖的密度為
1.2
1.2
g/cm3

(4)賈銘對測密度充滿興趣,回到家后他又想測量一下媽媽剛榨的一杯果汁的密度,但是家里既沒有天平也沒有量筒,最后他想到了用刻度尺和剩余的多半瓶口香糖、水及一只水杯(如圖丙)測果汁的密度.下面是他的實驗過程,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并寫出果汁密度的表達式.
步驟:
①在水杯中裝入適量水,將口香糖瓶放入水杯中使其豎直漂浮,用刻度尺測出
口香糖瓶浸入水中的深度
口香糖瓶浸入水中的深度
為h1
②將水杯中水倒出后,再裝入適量果汁,將口香糖瓶
放入果汁中使其豎直漂浮,用刻度尺測出口香糖瓶浸入果汁中的深度
放入果汁中使其豎直漂浮,用刻度尺測出口香糖瓶浸入果汁中的深度
為h2.果汁密度的表達式:ρ果汁=
h1ρ
h2
h1ρ
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明與小紅二同學在實驗室做測量鹽水密度的實驗.
(1)小明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發(fā)現圖甲所示情況.應
向右
向右
調節(jié)
平衡螺母
平衡螺母
,稱量過程中,又出現了如圖甲所示情況,應
在右盤中增加砝碼
在右盤中增加砝碼

向右移動游碼
向右移動游碼
;天平調平后砝碼及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鹽的質量為
27
27
 g.然后小明將鹽放入盛有116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升高到圖丙的位置,則鹽水的體積為
130
130
 cm3.由此可計算出鹽水的密度為
1.1×103
1.1×103
㎏/m3
(2)小紅測量的順序如丁所示:
A.用量筒測出鹽水的體積V;B.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1;
C.將量筒中的鹽水倒入空燒杯中,再用天平測出燒杯的總質量m2;
D.計算密度ρ=(m2-m1)/V.
用這種方法測得的密度值將
偏小
偏小
(選填“偏小”、“準確”、“偏大”);其原因是
量筒壁沾有部分鹽水
量筒壁沾有部分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2年遼寧省鐵嶺市中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在實驗室做實驗時,愛動腦筋的賈銘同學把一瓶口香糖開封后,取出幾粒放入裝有20cm3水的量筒中,發(fā)現口香糖沉入量筒底且沒有溶化,賈銘靈機一動,想測一下口香糖的密度是多少.
(1)賈銘同學讀出了量筒中水和口香糖的總體積(如圖甲)為______cm3
(2)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標尺的零刻線處,發(fā)現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選填“左”或“右”)調.
(3)他用調好的天平測出了剩余的口香糖和瓶的總質量(如圖乙)為______g,已知原來瓶和口香糖的總質量為32g,則口香糖的密度為______g/cm3

(4)賈銘對測密度充滿興趣,回到家后他又想測量一下媽媽剛榨的一杯果汁的密度,但是家里既沒有天平也沒有量筒,最后他想到了用刻度尺和剩余的多半瓶口香糖、水及一只水杯(如圖丙)測果汁的密度.下面是他的實驗過程,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并寫出果汁密度的表達式.
步驟:
①在水杯中裝入適量水,將口香糖瓶放入水杯中使其豎直漂浮,用刻度尺測出______為h1
②將水杯中水倒出后,再裝入適量果汁,將口香糖瓶______為h2.果汁密度的表達式:ρ果汁=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