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質量為5千克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A點受到與水平面成30°角向右上方的拉力75牛,用力的圖示法作出物體受到的重力和拉力.

分析 已知物體的質量,可求得其重力,兩個力的作用點都在重心,重力G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拉力的方向是與水平面成30°角向右上方.

解答 解:物體重力G=mg=5kg×10N/kg=50N,畫出標度25N,過物體的重心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并用符號G表示,G=50N,
從力的作用點A起,根據(jù)標度,畫出與地面成30°角向右上方的拉力,在末端畫出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在線段的末端標出75N.如圖所示.

點評 畫力的圖示與畫力的示意圖不同,在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同時,還一定要附上標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于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B.只有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才會有力的作用
C.不接觸的物體間一定沒有力的作用
D.一個物體可以產(chǎn)生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我市某中學有一個“溫度計探究”綜合實踐活動小組,開展了有關溫度計的專題探究.他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17世紀時,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曾設計過一種溫度計,其結構為:一根麥稈粗細的玻璃管,一端與雞蛋大小的玻璃泡相連,另一端豎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內吸入一段水柱,根據(jù)管內水柱的高度的變化,可測出相應的環(huán)境溫度.為了探究“伽利略溫度計”的工作過程,課題小組的同學按照資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圖所示的測溫裝置,圖中A為一個小塑料瓶,B為飲料吸管,通過一個軟木塞與A連通,管的下端豎直插在一個大水槽中,使吸管內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經(jīng)過討論,課題組精心設計了一份實驗方案,并認真地進行實驗探究:
(1)在不同溫度下,課題組分別測出了對應的水柱高度h,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溫度(℃)171921232527
高度h(cm)30.024.919.714.69.44.2
相鄰高度的高度差△h(cm)5.15.25.1M5.2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出空格M內的相鄰高度的高度差數(shù)值為0.052cm,通過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結論:
①水柱高度h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對應的溫度值,則吸管上溫度的數(shù)值從上往下看,上面的數(shù)值要。ㄌ睿捍蟆⑿、無法確定);
③若對應的水柱高為40.3厘米,則此時所對應的溫度是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圓柱形容器A、B的截面積A大于B,盛有高度相同的同種液體,下列各種說法正確的是(以F1、F2分別表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P1、P2分別表示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
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3.有一質量為4450克的銅塊,分別把它放在水銀和煤油中.求該銅塊靜止時受到的浮力各為多少?
(已知ρ=8.9×103千克/米3,ρ水銀=13.6×103千克/米3,ρ煤油=0.8×103千克/米3,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電路的三種工作狀態(tài)有通路、斷路,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在分析“輪船由河里駛入海里,船體是上浮一些,還是下沉一些”這個問題時,有下面幾句話:①輪船在河里和海里都會漂浮在水面上;②輪船由河里駛入海里所受浮力不變;③輪船由河里駛入海里上浮一些;④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⑤輪船排開較小體積的海水就可獲得所需的浮力.其正確分析過程的順序是(  )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①③C.②④⑤③①D.①②④⑤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小新在用實驗探究電功率跟電阻的關系時,記錄了如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請你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歸納出電功率P與電阻R的關系式:P=$\frac{36W•Ω}{R}$.
R/Ω24681012
P/W18964.53.6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如圖是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物體的質量、速度的關系的示意圖.
(1)在探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時,要保持質量不變,讓小球從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滾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動木塊移動.
(2)要探究動能與物體質量的關系時,要保持速度相同,就是讓質量不同的小球從同一高度滾下.
(3)物理研究方法有許多,如等效替代法、類比法、對比法、控制變量法等.本實驗運用了控制變量法研究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