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圖所示的電路中,不計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電源電壓6V不變,當在a、b間接“3V 3W”的燈泡L1時,閉合開關,燈L恰能正常發(fā)光;斷開開關,在a、b間換接入一個“3V 4W”的燈泡L2后,再閉合開關,L的亮度變亮(選填“亮”或“暗”),L2消耗的實際功率小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W.

分析 (1)由燈泡銘牌可知,燈泡的額定電壓相等,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壓等于燈泡額定電壓,由電功率公式的變形公式可以比較燈泡電阻大小;
(2)比較先后接入電路兩燈的電阻大小關系,再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電阻分壓特點判斷燈泡兩端分得的電壓變化,最后利用電功率公式判斷出L實際消耗電功率的變化和L2消耗的實際功率的變化.

解答 解:(1)當接入“3V 3W”時正常發(fā)光,所以此時“3V 6W”燈泡L1兩端的實際電壓為3V;
當接入一個“3V 4W”的燈泡后,兩燈泡的額定電壓相同,4W燈泡的額定功率大于3W燈泡的額定功率,
由P=$\frac{{U}^{2}}{R}$,可得R=$\frac{{U}^{2}}{P}$,
額定電壓相同,
4W燈泡的電阻小于3W燈泡的電阻;
(2)當接入“3V 4W”燈泡時,因電阻變小,分得的電壓變小,而此時燈泡L分得的電壓變大,實際功率變大,所以燈泡L變亮;
燈泡L兩端的電壓變大,燈泡L2兩端的電壓將小于3V,所以實際功率小于4W.
故答案為:亮;小于.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的理解,以及電功率公式的靈活應用;知道并熟練的應用串聯(lián)電路的電阻分壓特點較為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光線AO射到平面鏡上,使其沿水平方向傳播,請在圖中畫出所需平面鏡的位置,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shù)(要去保留必要的作圖痕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夏天下暴雨前,往往電閃雷鳴,雷聲是空氣團劇烈振動而產(chǎn)生的,震耳欲聾是指雷聲的響度大,如果在看到閃電后5秒聽到雷聲,那么閃電處距人約1700米(聲速取340m/s,不計光的傳播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下面是小明同學的物理學習筆記中的摘錄,其中正確的是( 。
A.溫度越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越多
B.燃料的熱值與燃料的質量沒有關系
C.汽車發(fā)動機用水來冷卻是利用了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點
D.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的內能上是等效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用酒精來給高溫病人降溫,利用了酒精蒸發(fā)吸熱
B.用水來冷卻發(fā)動機,利用了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性
C.寒冷的冬天,人們呼出的“白氣”是液化后的二氧化碳
D.汽油機在做功沖程時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為我國自行生產(chǎn)的高性能汽油和電力混合動力車,若以汽油為動力,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時,輸出功率恒為P=50kW,電動機效率為80%,過程中所受阻力大小為3600N.
(1)則汽車勻速行駛時的速度為多少m/s?
(2)當油箱內汽油耗完時,汽車改電力為動力,則汽車行駛時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供電動機使用.汽車在行駛時對路面的壓力比靜止時減。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若某次行駛中汽車消耗電能4.6kW•h,則若用效率為25%的燃油汽車需要多少kg的汽油?(汽油熱值為4.6×107J/kg)
(4)當駕駛員以汽油為動力,以P=50kW恒定功率勻速行駛時,看到前方有行人過斑馬線,立即啟動充電裝置給電池充電,達到使汽車減速目的,減速行駛3s,這個過程中發(fā)動機輸出功率的80%用于充電,充電效率為50%,若將此充電過程獲得的電能全部用來維持原速行駛,求汽車行駛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小柯用已調節(jié)好的天平在測量物體質量的過程中,通過增、減砝碼后,發(fā)現(xiàn)指針如圖所示,這時他應該( 。
A.將天平右盤的砝碼減少一些B.將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進一些
C.將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D.將游碼向右移動直至天平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關于密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質的密度與質量無關B.物質的密度不會改變
C.體積越大的物體密度越小D.物質的密度與溫度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將一只標有“220V   200W”的燈接在110V電路中,則燈消耗的實際功率為( 。
A.220WB.100WC.50WD.4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