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0.質量為60kg的張華同學,游覽上海東方明珠乘坐觀光電梯,若電梯加速上升時對他的支持力是700N,則張華同學所受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是(g取10N/kg )( 。
A.1300N 豎直向下B.1300N 豎直向上C.100N 豎直向下D.100N 豎直向上

分析 根據G=mg算出該同學的重力,重力方向豎直向下,支持力方向豎直向上,這是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是二力之差,方向與較大力的方向相同.

解答 解:張華同學的重力為:G=mg=60kg×10N/kg=600N,方向豎直向下;
已知支持力F=700N,方向豎直向上;
所以,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F=F-G=700N-600N=100N,方向豎直向上.
故選D.

點評 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如果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二力之和,方向與這兩個力方向相同,如果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二力之差,方向與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如圖甲是某實驗小組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的電路圖,使用的實驗器材有:電壓為6V的電源、電流表、電壓表各一個,開關一個,5Ω、10Ω、15Ω、30Ω的定值電阻各一個,規(guī)格為“20Ω 1A”的滑動變阻器一個,導線若干.

(1)請把圖甲中接錯的那根導線找出來打上“×”,再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它改正.
(2)改接好電路后所測得的幾組電流、電壓值如表1所示.在第2次實驗中,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通過電阻的電流為0.3A.根據表1數(shù)據可得結論: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其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表1
實驗次數(shù)123
電壓U/V1.01.52.0
電流I/A0.20.4
表2
實驗次數(shù)123
電阻R/Ω51015
電流I/A0.60.30.24
(3)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所測得的幾組電流、電壓值如表2所示,
①由于操作不當,導致一組數(shù)據存在錯誤,請判斷第3次實驗的數(shù)據存在錯誤.產生錯誤的原因是滑動變阻器滑片沒有調節(jié)就讀數(shù)了,正確的數(shù)據應該是0.2A.
②糾正錯誤以后,該小組用30Ω的電阻替換15Ω的電阻進行了第4次實驗,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電壓表的示數(shù)始終無法達到3V.請你找出一種可能的原因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小明用手指往1m2的桌面上施加1N的壓力,手指與桌面的接觸面積是1cm2,那么手指對桌面產生的壓強是1×104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山東省臨沂市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了研究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分布情況,小紅找來實驗器材并連接好實驗電路,使用小磁針來進行探究.她先在螺線管一端擺放了九個小磁針,通電后發(fā)現(xiàn)這九個小磁針的指向如圖所示.若用虛線來描述磁場的分布情況,在選項中可能正確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如圖所示,在研究牛頓第一定律實驗時,同一小車從同樣的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接著在表面材料不同(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向右運動,分別停在如圖所示的不同地方.請回答:
(1)為什么要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這個實驗的現(xiàn)象是什么?
(3)這個實驗的結論是什么?
(4)這個實驗的推論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同一物體以兩種方法浸入水中,其向上、向下的壓力差F和F的關系為( 。
A.F<FB.F>F
C.F﹦F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潛水艇在水中,下潛越深受到浮力越大
B.熱氣球勻速上升時,浮力大于重力
C.同一支密度計漂浮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
D.氣象探測氣球里所充氣體的密度小于空氣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B.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C.沒有接觸的兩個物體,可能有力的作用
D.先有施力物體對受力物體施力,后有受力物體對施力物體有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觀察下面兩幅圖,說出跟物理有關的知識:
(1)門后的小孩能輕松抵擋住大人的“壓力”,是因為
力的作用效果與作用點有關.
(2)熊貓把竹子拉彎,是因為力可以改變物體形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