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硬棒(質(zhì)量可忽略不計)、細線、若干物體、刻度尺等器材來測量物體的重力、某種油的密度ρ油。

(1)如圖甲所示,物體A重8 N,保持O1點位置不變,在C處掛上物體B,要計算出物體B的重力值,需要測量的量是___________;再掛上不同重力的物體,移動物體A的位置,每次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計算出待測物的重力值,分別在O1E上物體A所掛處標出相應的重力值所對應的刻度,就制成了一根能直接讀出待測物體重力的杠桿,那么,該杠桿的刻度均勻嗎?_____________。

(2)小明繼續(xù)實驗。首先,用細線系在硬棒的中點O2并把硬棒懸掛起來,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將物體M掛在硬棒的右端點E、密度為ρ的金屬塊N掛在硬棒的左端點C,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最后,當把金屬塊N浸沒在待測密度的油中,把物體M從E點移動到D點時,硬棒第三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如果用L1表示O2、C兩點間的距離,用L2表示O2、D兩點間的距離,則ρ油= ___________ρ 。(請用L1、L2、ρ表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北京市朝陽學校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圖所示的四個電路中,電源兩端電壓保持不變,若定值電阻R的阻值已知,則在不拆卸元件的情況下能夠測出待測電阻Rx阻值的電路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期末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復習題 題型:單選題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三大支柱.關(guān)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太陽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北斗”導航是利用超聲波進行定位和導航的

C.衛(wèi)星通信、移動通信是利用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

D.LED燈的核心元件發(fā)光二極管是由超導材料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粵版九年級物理 第二十章 能源與能量守恒定律期末復習題 題型:單選題

關(guān)于我國能源的利用和能源的節(jié)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我國化石燃料儲量豐富,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B. 在能源的利用中,應注意環(huán)境保護

C. 能源的利用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沒有任何負面影響

D. 能源的大量開發(fā)和利用,不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粵版九年級物理 第二十章 能源與能量守恒定律期末復習題 題型:單選題

(題文)與世界能源結(jié)構(gòu)相比,我國目前的能源結(jié)構(gòu)存在不足,如圖所示。以下措施有利于優(yōu)化我國能源結(jié)構(gòu)的是( )

A. 繼續(xù)發(fā)揮產(chǎn)煤大國的優(yōu)勢

B. 減小石油和天然氣的比重

C. 嚴控核能、水電能的開發(fā)

D.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9年春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第十一章 機械與功單元測試卷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在一次野外救援行動中,救援隊通過滑輪組將掉落在深井中的物體拉至井口。已知井深15 m,物體重G=5.94×103 N,汽車重G車=1.8×104 N,汽車勻速拉繩子時的拉力F=2.2×103 N,汽車受到的阻力為車重的0.1。求:

(1)將物體從井底拉至井口的過程中,汽車拉繩子的拉力對滑輪組做了多少功?

(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多少?

(3)若汽車運動的速度為3 m/s,則將物體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多長時間?

(4)汽車牽引力為多少?牽引力做功時的功率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9年春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第十一章 機械與功單元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用相同的滑輪組采用不同的繞法提起相同的重物,繩重和摩擦忽略不計,則物體在勻速上升的過程中

A. 圖甲更省力,圖乙機械效率大

B. 圖甲更省力,圖甲、乙機械效率一樣大

C. 圖乙更省力,圖乙機械效率大

D. 圖乙更省力,圖甲、乙機械效率一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粵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五章 電能與電功率期末復習題 題型:填空題

小童發(fā)現(xiàn):白熾燈工作時燈絲熱得發(fā)紅,而連接燈泡的導線卻不怎么發(fā)熱,其原因是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滬粵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 電磁鐵與自動控制期末復習題 題型:單選題

能使通電螺線管的南北極位置相互交換的辦法是

A. 把螺線管的匝數(shù)增加一倍 B. 把螺線管中的電流減小一半

C. 改變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 D. 在螺線管中插入鐵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