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jax.js
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4.從高空下落的物體,速度越來越大,所受空氣阻力也會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體下落一段距離后將以某一速度作勻速運動,通常把這個速度稱為收尾速度.研究發(fā)現,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空氣對不同材質的球形物體的阻力大小與球的半徑和速度都有關系.下表為某次研究的實驗數據:
小球編號1234
小球質量(×10-2kg)254540
小球半徑(×10-3m)0.50.51.52
小球的收尾速度m/s16404020
(1)小明通過比較1、2號小球得出結論:相同半徑的小球,所受空氣阻力與收尾速度成正比.
(2)根據表格中的數據,編號為2,3的小球在達到收尾速度時所受空氣阻力之比為1:9.
(3)仔細分析、比較表格中的數據,請你在表格的空格處填上準確的數據.
(4)某同學用上述實驗中的小球來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物體質量大小的關系”,所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為小球,B為木塊.實驗數據如表:
次數小球的質量m小球下落的高度h小球到達底端的速度v木塊移動的距離s/cm
1h0v060.8
2h0v048.2
3h0v024.5
(a)該實驗的探究結論是:當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小球具有的動能越大.
(b)如果第1次實驗中,木塊運動到了長木板的末端之外.在不更換實驗器材的條件下,解決的辦法是:降低小球下落的高度.如果用圓柱體代替小球做該實驗,其好處之一是:可讓木塊沿著與木板平行的方向運動.

分析 (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查找到小球半徑相同,收尾速度不同的編號;
(2)根據題意,下落一段距離后將以某一速度作勻速運動,通常把這個速度稱為收尾速度,此時重力與阻力二力平衡,大小相等,其質量之比等于空氣阻力之比;
(3)綜合上面兩個結論,由表中2、4兩次數據分析得出第4次的數據的收尾速度;
(4)(a)從圖中數據可以看出,小球速度大小不變,根據木塊移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的質量與動能的關系;
(b)木塊移動的越遠,說明重力勢能轉化的動能就越大,可以從減小小球的重力勢能方面考慮;用圓柱體代替小球做該實驗的好處,可以從木塊的運動方向來解釋.

解答 解:(1)比較1號和2號小球可知,兩小球的半徑相同,高空勻速下落時,空氣阻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f1f2=G1G2=m1m2=25,收尾速度v1v2=1640=25,由此可得:相同半徑的小球,所受空氣阻力與收尾速度成正比;
(2)由表中數據可知,2、3兩次實驗半徑r2:r3=1:3,收尾速度相同.小球質量之比為m2:m3=5:45=1:9,根據G=mg,可知重力之比為G2:G3=1:9,阻力與重力二力平衡,可知阻力之比為f2:f3=1:9;說明收尾速度相同時,阻力與半徑比的平方成正比;
(3)綜合(1)(2)空氣阻力與收尾速度成正比,與半徑比的平方成正比.由表中2、4兩小球的數據,f2f4=m2m4=5×102kg40×102kg=18,(r2r42=(0.5×103m2×103m2=116,
所以收尾速度v2v4=21,則v4=12v2=12×40m/s=20m/s;
(4)(a)從圖中所給數據,可以知道:小球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推動木塊移動距離大,動能越大;
(b)木塊運動到了長木板的末端之外,可以減小木塊的動能,也就是減小小球的重力勢能,即降低小球開始下落時的高度;
用圓柱體代替小球做該實驗,其好處之一是:有利于使木塊沿著與木板平行的方向運動.
故答案為:(1)1、2;(2)1:9; (3)20;(4)(a)當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小球具有的動能越大;(b)降低小球下落的高度;可讓木塊沿著與木板平行的方向運動.

點評 本題考查控制變量法的應用能力和物體動能與質量的關系,主要是考查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應用,要求較高,有一定的難度,解題時一定要認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在一支長蠟燭的底部粘著一片薄鐵片,使蠟燭能豎直立在水中,并有部分露出水面,如圖所示,若用刀將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剩下的部分將( �。�
A.下沉B.上浮C.先上浮后下沉D.懸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小紅的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在調節(jié)杠桿的平衡時,如果杠桿右側高左側低,應將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處是便于直接讀出力臂;
(2)將下列實驗表格補充完整:①處應填:動力×動力臂/(N•m),②處應填:阻力×阻力臂/(N•m);
實驗
次數
動力/N動力臂
/m
阻力/N阻力臂
/m
1
2
3
(3)如圖乙所示,杠桿上的每小格長為2cm,在支點左側的A點掛3個重均為0.5N的鉤碼,在支點右側的B點,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應為1.2N.如果保持B點不動,彈簧測力計的方向向右傾斜,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李明和小亮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已知電源電壓為6V且保持不變,實驗用到的電阻R的阻值分別為10Ω、15Ω、20Ω、25Ω.

小明根據圖(甲)所示電路圖,將圖(乙)中的實驗器材連接成實驗電路,小亮在檢查時認為,從實驗目的來看,實驗電路上有一根導線連接錯了,建議小明改線.
(1)請在圖中將接錯的那根線上打“×”,另畫一根導線,使電路連接正確.
(2)如果不改接這根導線,對實驗的影響是:不能測出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具體說明是什么影響).
(3)小明連接實驗電路過程中,開關應該處于斷開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選填“最大”或“最小”)
(4)小明將電路改接正確后,閉合開關,調節(jié)變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保持電壓表的示數為2.5V,電流表的指示如圖(丙)所示,則電流表的讀數是0.25 A,連接電路的電阻R的阻值是10Ω.
(5)實驗中,若保證電壓表的示數為2.5V不變,將定值電阻R的阻值由25Ω更換為15Ω,為了保持電壓表的示數不變,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選填“左”或“右”)移動;當定值電阻為10Ω,移動滑動變阻器滑應接入電路的阻值為14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先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在A處掛三個鉤碼,要使杠桿平衡,應在C處掛4個鉤碼(每個鉤碼重均1N);撤去C處鉤碼,改在B處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平衡時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為6N,若將B處的彈簧測力計改為斜向上拉,杠桿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變大(變大/不變/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小敏做“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所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為小球,B為木塊.小敏共做了三次實驗,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次數小球的
質量m
小球下落
的高度h
小球到達底端的速度v木塊移動的
距離s/cm
小球的
動能Ek
1hov060.8
2hov048.2
3hov024.5
(1)根據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結論是:小球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2)若在剛開始做實驗時發(fā)現木塊運動到了長木板的末端之外.在不更換實驗器材的條件下,解決的辦法是:適當降低鐵球釋放的高度.
(3)實驗中,小球碰撞木塊后繼續(xù)向前運動,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動一段距離后停下,設碰撞后木塊獲得的動能為Eo,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W,則Eo=W(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為了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小組有如下猜想:物體所受浮力大小可能①與物體的深度有關;②與液體的密度有關;③與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④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下圖是探究實驗過程中的集合環(huán)節(jié)示意圖.

(1)AB兩圖比較,B圖中測力計的示數變小,說明了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
(2)比較BC能驗證猜想③:比較CD能驗證猜想④(選填ABCD).
(3)給你一杯清水、一個熟雞蛋和適量的食鹽,請你設計實驗證猜想②,簡要寫出你的實驗驗證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實驗中,小明同學的一次操作過程如圖所示.
實驗步驟:
①測出鐵塊所受到的重力G(圖甲);
②將水倒入溢水杯中(圖乙);
③把鐵塊浸入溢水杯中,讀出測力計示數F(圖丙);
④測出小桶和被排開水的總重G(圖�。�;
⑤記錄并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實驗結論,整理器材.
(1)請你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畫在圖戊的虛線框內.

(2)分析評估小明的實驗,指出存在的問題并修正.
問題修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重為5N的木塊,則拉力是1.8N,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1.8N;若在木塊上增加一個重物,則此時摩擦力增大.(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闁稿骏鎷� 闂傚偊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