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體的重力,該物體的重力為________N,質(zhì)量為________g(g取10N/kg).

3.6    360
分析:由圖示彈簧測力計確定其分度值,讀出其示數(shù),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物體的重力;然后由G=mg的變形公式求出物體的質(zhì)量.
解答:由圖示彈簧測力計可知,其分度值為0.2N,示數(shù)為3.6N,物體重力G=3.6N;
∵G=mg,
∴物體的質(zhì)量:
m===0.36kg=360g;
故答案為:3.6;360.
點評:本題考查了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求物體的質(zhì)量,解題時注意單位換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海珠區(qū)一模)小皓利用圖的器材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是否有關(guān)?”的實驗.

小皓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塊重
2
2
N(如圖丙所示),并把它慢慢放入水中.根據(jù)測力計的實驗數(shù)據(jù),他繪制了彈簧測力計對物塊的拉力和物塊所受浮力隨浸入水深度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
曉晴分析圖象可知:圖象
b
b
(選填:“a”或“b”)是描述物塊所受浮力隨浸入水中深度的變化圖象.
(1)根據(jù)圖乙的圖象信息,請寫出:
①圖丙測力計示數(shù)是
F1
F1
(選填:“F1”、“F2”和“F3”)的大;
②F1、F2和F3這三個力大小之間的關(guān)系是:
F1=F2+F3
F1=F2+F3

(2)水的密度用ρ表示,利用所測物理量的符號,得到實心物塊密度的表達式為:ρ=
F1
F2
×ρ
F1
F2
×ρ

(3)根據(jù)圖象分析,本次實驗的結(jié)論是:
物體浸沒前,深度越深,浮力越大;物體浸沒后,浮力與深度無關(guān)
物體浸沒前,深度越深,浮力越大;物體浸沒后,浮力與深度無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貴港)下面是小聰和小明做“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
(1)小聰和小明兩人用彈簧測力計測鉤碼重量時的情形分別如圖甲、乙所示,你認為
是正確的(選填“甲”或“乙”)
(2)他們正確進行實驗后,測出如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實驗裝置如圖丙、丁所示.
物理量 試驗1 試驗2 試驗3
鉤碼重G/N 4 4 6
鉤碼上升的高度h/m  0.1  0.1 0.1 
繩端拉力F/N  2.0  1.4  2.8
繩端移動距離s/m  0.3 0.5   0.3
機械效率η  67%    
①通過表中數(shù)據(jù)可分析出實驗1是用
圖所示的裝置做的實驗,實驗2是用
圖所示的裝置做的實驗,實驗2的機械效率為
57%
57%
,實驗3的機械效率為
71%
71%

②通過實驗1和實驗2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結(jié)論: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的個數(shù)越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③比較實驗1和試驗3可得正確結(jié)論:使用同一滑輪組,
增大提升的物重
增大提升的物重
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0?順義區(qū)二模)小華同學測滑輪組機械效率時所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中拉動彈簧測力計時要注意
豎直勻速向上
豎直勻速向上

(2)表中第1次實驗數(shù)據(jù)有錯誤,改正后計算出其機械效率為
60.6%
60.6%

(3)根據(jù)第2次實驗數(shù)計算出的機械效率為
66.7%
66.7%
;比較兩次的機械效率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使用同一滑輪組所提升的重物越重,機械效率越高
使用同一滑輪組所提升的重物越重,機械效率越高

實驗次數(shù) 物重G/N 物體上升
高度h/m
拉力F/N 繩自由端上升
距離s/m
η
1 2 0.1 1.1 0.2
2 4 0.1 2.0 0.3
(4)小華用彈簧測力計測力時發(fā)現(xiàn)示數(shù)有忽大忽小現(xiàn)象,為改變這種現(xiàn)象,小華讓彈簧測力計靜止下來讀數(shù),這樣他測得的機械效率將
變大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若將此滑輪組換一種繞繩方法,不計摩擦及繩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不變
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偉宏同學測滑動摩擦力時,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滑動,如圖,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0N,則物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與合力分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在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有些同學提出“斜面的傾斜程度與斜面的機械效率有怎樣的關(guān)系?”針對這個問題,我班的同學利用同一木板,搭成不同傾角的斜面,將同一小車沿斜面勻速拉動,實驗過程如下
A.用彈簧測力計測得小車的重力G.
B.用木板作斜面,如圖所示.把一個小車通過細繩與彈簧測力計連接,拉動彈簧測力計,把小車勻速拉上斜面.
C.分別測出拉力F,小車移動的距離S和升高的高度h
D.改變斜面的高度,做三次實驗,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
次數(shù)
斜面傾
斜程度
小車重
G/N
小車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小車移動
距離S/m
有用功
W/J
總功W/J 機械
效率η
1 較緩 4.0 0.2 0.9 1.2
 
 
1.08
 
 
2 較陡 4.0 0.3 1.2 1.2
 
 
 
 
83%
3 最陡 4.0 0.4 1.5 1.2  1.6  
 

 
 
(1)你將一位同學做三次實驗的計算所缺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六個空)
(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斜面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guān)系是: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guān)系是:
 

(4)如果該同學還要進一步探究“斜面機械效率與物重的關(guān)系”,實驗時應控制小車移動的距離、
 
 
不變.
(5)除了上述實驗結(jié)論,你另外提出一條提高斜面機械效率的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