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曉宇設計了用吸盤測量大氣壓值得實驗,請幫助曉宇做好以下工作
(1)請補充完整該實驗相關步驟:
①如圖所示,將蘸水的塑料吸盤壓在光滑的水平板上,擠出里面的空氣;
②用小桶通過細繩與吸盤掛鉤相連接,向小桶中緩慢注入細沙,知道恰好脫離版面:
③用天平測出細沙和小桶的質量;
④用刻度尺測量塑料吸盤的半徑r.
⑤大氣壓強表達方式為p=$\frac{mg}{π{r}^{2}}$.
(2)本實驗存在誤差的原因是(寫出兩個)
①吸盤內有空氣;②測量塑料吸盤的半徑r有誤差.
曉宇和同學決定對這個實驗進行改進,找來月12m長得透明細軟橡膠管、水盆、足夠長的卷尺、細繩、鐵夾及足量的水,用這些器材測出了當天的大氣壓值,請你簡述實驗過程及所需測量的物理量并寫出大氣壓強的表達方式p=ρgh.

分析 (1)把塑料吸盤按壓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擠出塑料吸盤內的空氣,則吸盤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緊壓在玻璃板上.而裝有適量細砂的小桶掛在吸盤的塑料掛鉤上,小桶對吸盤有個向下的拉力,在不計塑料掛鉤的質量的情況下,要使吸盤脫離玻璃板,小桶對吸盤的拉力應等于大氣壓對吸盤的壓力.
(2)吸盤內有空氣;吸盤及掛鉤、細繩的重量;測量吸盤的直徑誤差較大;根據(jù)p=ρgh設計實驗,注意大氣壓能支持10m高的水柱.

解答 解:(1)③用天平測出細沙和小桶的質量m;然后可求得其重力,則F=G=mg.
④用刻度尺測量塑料吸盤的半徑r,利用S=πr2求得測量塑料吸盤的面積;
⑤吸盤脫離玻璃板時,小桶對吸盤的拉力(即桶和細砂的重力)等于大氣壓對吸盤的壓力,
大氣壓強p=$\frac{F}{S}$=$\frac{G}{S}$=$\frac{mg}{S}$=$\frac{mg}{π{r}^{2}}$;
(2)吸盤內有空氣;吸盤及掛鉤、細繩的重量;測量吸盤的直徑誤差較大;測量了吸盤的外徑;吸盤受到大氣壓強的面積不同;桶和注入細沙的重量大于吸盤所受大氣壓力;吸盤脫離水平板后還有少許細沙注入等原因;
a、將橡膠管注滿水,用兩個鐵夾夾緊橡膠管的兩端,一端浸沒于裝有水的水盆中,另一端用細繩提至10m以上高處;
b、松開橡皮管底部的鐵夾,待橡皮管內水面下降至靜止時,用卷尺測出水盆內水面至水柱上表面的豎直高度,計為h;
c、表達式:p=ρgh.
故答案為:(1)④r;⑤$\frac{mg}{π{r}^{2}}$;
(2)①吸盤內有空氣;②測量塑料吸盤的半徑r有誤差;
實驗過程:a、將橡膠管注滿水,用兩個鐵夾夾緊橡膠管的兩端,一端浸沒于裝有水的水盆中,另一端用細繩提至10m以上高處;
b、松開橡皮管底部的鐵夾,待橡皮管內水面下降至靜止時,用卷尺測出水盆內水面至水柱上表面的豎直高度,計為h;ρgh.
c、表達式:p=ρgh.

點評 本題屬于探究型實驗,是課本知識的創(chuàng)新實驗,解題的關鍵在于弄清實驗的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好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實驗桌上有如下器材:滿足實驗要求的電源一個、電流表和電壓表各一只、滑動變阻器一個、電阻箱(在電路圖中符號為)一個、開關一個、導線若干.請選用上述實驗器材,設計一個實驗證明“當通過電阻的電流保持不變時,電阻消耗的電功率與該電阻的阻值成正比”.請你畫出實驗電路圖,寫出實驗步驟,畫出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1)請在虛線框內畫出實驗電路圖:
(2)寫出實驗步驟:
①將電壓表、電流表調零,斷開開關,按電路圖連接電路,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至阻值最大處;
②調節(jié)電阻箱的阻值為R,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至適當位置,讀出電流表A的示數(shù)I,電壓表V的示數(shù)U,將I、R和U記示在實驗數(shù)據(jù)記示表中:
③斷開開關S,調節(jié)電阻箱的阻值為R2,再閉合開關S,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流表的示數(shù)仍為I,讀出電壓表V的示數(shù)U2,將R2和U2記錄在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中
④仿照步驟(3),分別改變4次電阻箱的阻值,用電壓表V分別測量相應的電壓值,并分別將相對應的R和U記錄在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中;
⑤利用公式P=UI,分別計算電阻消耗的6次電功率,并分別記錄在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中.
(3)設計出實驗數(shù)據(jù)記示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蘭蘭同學在體育中考“實心球”項目測試中成績優(yōu)異,對從球出手到落地的過程,下面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空氣阻力忽略不計)( 。
A.球出手時動能最大B.球最高點時動能為0
C.球落地時機械能最大D.球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人們熟悉的手機是利用微波進行通訊.GSM手機的工作頻率般為900MHz~1800MHz波段.使用手機通話時,微波會對人體產(chǎn)生一種“加熱效應”,微波頻率越高,人對其能量吸收率就越高,危害也越大.下表提供了某種型號手機的技術參數(shù).請根據(jù)這些技術參數(shù)和微波的上述特性解決下列問題.
某型號GSM手機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表
工作電壓標準配置電池最長通話時間最大發(fā)射功率工作功率
4.1V670mAh300min2W900/1800MHz
(1)手機的最大工作電流約是多少?在300min的通話時間內,手機的平均功率約為多少?
(2)請列舉一項減小手機微波輻射危害的措施:
(3)某網(wǎng)站刊載了一則“手機煮雞蛋”的消息:兩名實驗人員將一個普通大小的生雞蛋放置在陶瓷杯子里,在雞蛋兩側各放置1部手機,讓聽筒與雞蛋的水平距離保持2cm左右,用其中一部手機撥通另一部手機,并保持通話狀態(tài).在實驗進行到65min時,實驗人員取出雞蛋,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完全熟透.根據(jù)生活常識和題中的條件,請判斷這則消息的真?zhèn),并簡要說明理由.(設雞蛋的比熱容4200J/(kg•℃),煮熟雞蛋的溫度升高量大約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2012年11月16日起,臺州市正式公布大氣PM2.5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PM2.5是指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與較大的顆粒物相比,富含大量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huán)境影響更大.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是臺州市一天的PM2.5動態(tài)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折線圖.這一天中PM2.5的最高值出現(xiàn)在17時左右.
(2)PM2.5中的氣體污染物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燒的產(chǎn)物.多地車用汽柴油已開始執(zhí)行地方新標準,.利用太陽能也可有效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某小區(qū)路燈利用與太陽能電池板相連的蓄電池作電源,其電壓為12伏、容量為24安•小時.若路燈的規(guī)格為“12V、24W”,則正常工作時通過路燈的電流是2安,充足電的蓄電池可供路燈使用12小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小明在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時,認識了密度計.將其放入液體中,當它豎立靜止時,與液面相交的讀數(shù)即為待測液體的密度.

(1)如圖甲、乙所示,讓同一支密度計分別靜止在水和酒精中,裝水的容器是乙(選填“甲”或“乙”).
(2)小明將一只鉛筆的下端纏繞了適量銅絲,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計(如圖丙);為了給密度計標上刻度,他進行了如下實驗:
a.將其放入水中,豎立靜止后,在密度計上與水面相平處標上水的密度值1.0g/cm3;b.將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樣的方法在密度計上標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9g/cm3;c.像標示彈簧測力計刻度的方法一樣,他以兩刻度間的長度表示0.1g/cm3將整個鉛筆均勻標上刻度;d.他將做好的密度計放入鹽水中進行檢驗,發(fā)現(xiàn)液面明顯不在1.2g/cm3刻度處.(鹽水的密度為1.2g/cm3
①鉛筆的下端纏繞了適量銅絲是為了讓密度計沿豎直方向漂浮在液體中.
②如丙圖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計,你認為刻度0.8應該在P點(選填“p”或“q”).
③小明將自制的密度計放入鹽水中時,發(fā)現(xiàn)液面不在1.2g/cm3刻度處,你認為會在1.2g/cm3刻度處上(填“上”或“下”)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時,小明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同一個滑輪組來驗證的猜想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與( 。
A.被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B.動滑輪的重力有關
C.物體被提升的高度有關D.承重繩子的段數(shù)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周日小亮和同學到泉城景區(qū)游玩.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小亮發(fā)現(xiàn)許多與物理相關的現(xiàn)象并給同學做出解釋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
A.泉城廣場上氫氣球升空,是因為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
B.五龍?zhí)秷@內花香四溢,是因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C.趵突泉通往大明湖的航線上的“船閘”,運動了連通器的原理
D.同學們在大明湖水面上用船槳劃水,利用了省力杠桿的知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3.在抗洪搶險中,某村民自制了一個總體積為0.7m3的竹筏,放入河水中時有$\frac{1}{5}$的體積浸入水中.求:
(1)此時竹筏受到浮力多大?
(2)災民站上竹筏時,水對竹筏產(chǎn)生4500牛的浮力,竹筏有多大的體積浸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