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l)小王在研究光的有關規(guī)律時,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畫出了如圖甲,請在如圖乙中畫出光以40°的入射角從水斜射進空氣的光傳播的示意圖,并在圖上標出反射角和折射角的角度______.
(2)如圖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活動中所選用的器材和活動過程.
①在像A′的位置放一張白紙,紙上卻找不到蠟燭的像,原因是______.
②將A 蠟燭遠離玻璃板,所成的像與A蠟燭比較將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③小明在方格紙上記錄了平面鏡和蠟燭A的位置,請幫他在如圖d中畫出像A′的位置________.
【答案】 平面鏡成虛像,光屏接收不到 不變
【解析】解答:(1)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40畫出反射光線的位置;再根據(jù)甲圖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入射角等于60,折射角等于40,然后根據(jù)光路的可逆可知,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入射角等于40,則折射角等于60,據(jù)此確定折射光線的位置;如圖所示:
(2)①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所以白紙板上沒有蠟燭的像;②平面鏡成像中像的大小取決于物體本身的大小,與距離平面鏡的遠近無關,所以即使將蠟燭向靠近鏡面的方向移動,那么像的大小將不會改變。③先作出蠟燭A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即為蠟燭A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如圖所示: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實驗小組同學測定一種未知液體密度的三次正確操作情境,請你對照圖中情況,完成下表的實驗記錄.
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g | 剩余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g | 量筒中液體的體積/cm3 | 被測液體的密度(kg/m-3) |
1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杯盛滿密度為 的液體,乙杯盛滿密度為 的液體.將密度為 的小球 輕輕放入甲杯,小球 浸沒在液體中,甲杯溢出液體的質量是 ,將小球 輕輕放入乙杯,小球 漂在液面,有 體積露出液面,乙杯溢出液體的質量是 .已知小球 與小球 完全相同, 大于 ,則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A.小球 體積大于甲杯溢出液體的體積
B.小球 的體積小球乙杯溢出液體的體積
C. 與 之比為
D. 與 之比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珊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如圖 的六塊透鏡中,屬于凹透鏡的是(代號)______;
(2)在如圖中畫出入射光線經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3)在如圖中,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______像.此時的凸透鏡可當______使用(選填“放大鏡”、“照相機”或“投影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彤想利用一架天平(沒有砝碼),一個量筒,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一只滴管,一些水測出一些小玻璃球的密度,請你補充她的實驗步驟并寫出表達式.
(1)實驗步驟: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調好橫梁使其平衡;
②將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分別放在天平的左右托盤上,其中一個燒杯中放若干玻璃球,另一個燒杯中用滴管緩慢加水,直至天平平衡;
③;
④將玻璃球放入量筒中,使其冤魂全浸沒水中,總體積記為 .
(2)待測玻璃球密度的表達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如圖甲,點燃玻璃瓶中的酒精棉,迅速將雞蛋輕壓在瓶口,雞蛋被“吞”進玻璃瓶,可以推測,此時瓶內氣體壓強______大氣壓(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某地大氣壓強為1×105Pa,屋頂?shù)拿娣e是10m2,大氣對屋頂?shù)膲毫Υ笮?/span>______N.
(3)利用透明硬質水管測量大氣壓強值,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乙,計算測量得到的大氣壓強值為______ Pa.( ρ水=1.0×103kg/m3,g=10N/kg )
(4)如圖丙,當列車駛過時,如果乘客站在安全線內,就有被推向列車的危險,這是因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發(fā)射“嫦娥三號”運載火箭,運載火箭采用液態(tài)氫做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態(tài)氫具有
A. 較大的比熱容 B. 較低的沸點 C. 較大的熱值 D. 較高的凝固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麗用氣球在頭發(fā)上蹭幾下,頭發(fā)就隨著氣球飄起來,這表明摩擦后頭發(fā)絲和氣球帶上了電荷,由于這兩種電荷互相使頭發(fā)隨氣球飄起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