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關(guān)于溫度、內(nèi)能和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內(nèi)能增加時,溫度不一定升高
B.物體內(nèi)能減少時,一定放出熱量
C.物體內(nèi)能減少時,一定對外做功
D.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比溫度低的物體多

【答案】A
【解析】A、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吸收熱量內(nèi)能增大,溫度不變,A符合題意;
B、C物體內(nèi)能減少時,可能放出熱量,也可能對外做功,B、C不符合題意;
D、熱量是物體在熱傳遞的過程中轉(zhuǎn)移的能量,熱量從溫度高的物體轉(zhuǎn)移到低溫物體,且熱量不能用含有,D不符合題意。
所以答案是:A。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發(fā)射的無線電波的頻率,有981kHz、9064kHz、95.6MHz等,這幾個頻率的無線電波的波長各是多少?分別屬于電磁波的哪個波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如圖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將卡片上的兩根線跨放在支架的滑輪上,并在兩個線端分別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條直線上。當(dāng)卡片平衡時,從鉤碼質(zhì)量看,卡片兩邊所受的拉力____________

(2)可用手將卡片轉(zhuǎn)過一定的角度釋放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卡片平衡時,用剪刀將卡片從中間剪開,并觀察隨之發(fā)生的現(xiàn)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個條件是兩個力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實驗在選擇卡片時,選用較輕卡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天壇公園的回音壁是我國建筑歷史上的奇跡,回音壁應(yīng)用的聲學(xué)原理是

A聲音在墻壁上的反射 B聲音在墻壁中的傳播

C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 D利用回聲增強原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xué)利用圖示裝置來研究凸透鏡成像

(1)實驗中,應(yīng)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如圖1所示,當(dāng)凸透鏡位于光具座上A處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選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3)在保持(2)中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將凸透鏡向右移到B處(圖中未標(biāo)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選填“放大”、“ 縮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括動中,若已知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L0,與凸透鏡第一次所在位置A間的距離為L,如圖2所示.則該透鏡焦距f L(選填“>”、“ <”或“=”).透鏡先后兩次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s= (用/L0、L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個盛有水的容器,木塊用細(xì)線系住沒入水中,如圖 所示。將細(xì)線剪斷,木塊最終漂浮在水面上,且2/5的體積露出水面,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圖中,木塊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 5∶2

B.甲、乙兩圖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大小相等

C.甲圖中細(xì)線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2∶5

D.甲圖中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小于乙圖中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3520日,美國南部地區(qū)遭遇巨型龍卷風(fēng)侵襲.龍卷風(fēng)的實質(zhì)是高速旋轉(zhuǎn)的氣流,它能“吸入”物體是由于龍卷風(fēng)內(nèi)部空氣流速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部空氣流速,所以龍卷風(fēng)內(nèi)部的壓強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部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著一個厚度忽略不計,底面積為80 cm2的柱形容器,體積為V=200cm3的木塊在繩子向下的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沒在水中(繩子重力不計).求:

(1)木塊此時受到浮力。

(2)木塊的密度。

(3)剪斷繩子后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減小了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力做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用水平力推著購物車前進(jìn),推車的力做了功

B. 把水桶從地面上提起來,提水桶的力沒有做功

C. 書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書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D. 掛鉤上的書包靜止時,書包受到的拉力做了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